实现“三稳一防”需用好金融资源
内容发布机构: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内容发布于:2023-03-09 10:37:5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在部署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了“三稳一防”工作任务,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具体来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的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点任务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三个具体潜在风险。

  “三稳一防”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着眼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挑战作出的工作部署和重点任务。当前,我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在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不少困难,稳就业任务艰巨。同时,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可以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面临较大压力。

  为实现“三稳一防”工作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地方各部门在此前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少地方更是铆足了劲,开始了一场“拼经济”的赛跑。

  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三稳一防”工作目标,尤其要注重统筹兼顾,做好平衡。不能为“拼经济”而不顾客观条件硬上项目,不能因搞建设快投资而忽视风险防范。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在青海代表团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建议引导各方面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出发,支持金融、用好金融,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不盲目追求信贷高增长。

  信贷被认为是经济的先行指标,信贷强预示着实体经济前景向好。今年年初,金融管理部门在部署新一年工作任务时表示,“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对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下历史单月最高值。信贷增长的“开门红”,显示实体信用扩张持续改善,稳定了各方预期。

  今年初信贷的高增长,体现了“适度靠前发力”的要求,为全年稳增长、稳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同时,各方也要注意,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过程中,应着眼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决避免以往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将金融资源更多引导至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也就是说,实现“三稳一防”工作目标,需要用好金融杠杆,统筹兼顾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之间的关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