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两周年之际,北交所重磅改革落地:证监会对外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随即,北交所对标《意见》要求,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发布首批八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优化投资者适当性、上市条件执行标准、转板、发行底价、做市交易、融资融券等。
改革启动后首个交易日,9月4日开市后,北证50指数高开高走,截至当日收盘,上涨5.92%;217家上市公司中有215家股价上涨,占比99.08%;北交所日成交额达35.13亿元,环比增长82.30%。
从市场具体表现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积极变化。一是转板概念股表现突出。《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9月4日早盘,北交所转板概念股集体大涨,龙竹科技率先冲击涨停,点燃资金做多情绪。不过,当日上涨后,北交所整体估值仍仅为16倍,北证50指数成份股和转板概念股约18倍,远低于科创板71倍、创业板48倍的估值水平。有分析人士认为,在A股企稳回升背景下,转板预期将会逐步抹平北交所市场与沪深市场的估值差。
二是投资者大举进场。科创板投资者可直接参与北交所交易,科创板投资者不再需要风险测评,券商端一键功能即可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可以预计北交所将快速批量引入一批科创板投资者,投资者总数由500多万快速向科创板的1000万靠拢。例如,华泰证券北交所开户功能上线后,仅9月4日就有近万名客户申请一键开通北交所权限。从市场表现来看,北交所成交明显放量,龙虎榜多家营业部现身游资大户身影。市场人士估计,近期增量资金还将继续跑步入场。
三是股价波动弹性大。北交所股票流通盘小、容易拉升,涨跌幅度30%,没有异常波动停牌核查制度,同时没有量化资金,3天涨停即可翻倍,上涨空间大、速度快,在各类集中资金涌入的态势下,财富效应有望加速释放。9月4日,北交所共有4只股票盘中一度冲击涨停,A股涨幅前十位中,一度有7只股票为北证市场标的。
四是交易机制不断完善。9月1日,北交所已上市股票全部纳入融资融券标的,新股自上市首日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从沪深经验看,两融标的每次扩容后,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平均在3个月内提升至少20%。当前,北交所两融余额占市场流通市值不足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北交所做市商门槛下调,经测算,扩容后做市商数量有望达到40家,做市商掏出“真金白银”建仓做市库存股,或会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一股重要力量。
业内专家表示,本次北交所改革力度远超市场此前预期,是一次系统全面的改革,既有助于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加速聚集,也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买方力量,促进投融资两端一二级市场平衡,还有利于北交所市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