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共绘发展宏图 “一带一路”再谱新篇
内容发布机构: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内容发布于:2023-10-19 08:33:29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年前的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10年来,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一带一路”倡议正从美好的愿景走向现实,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这份成果来之不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但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善、发展失衡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正是为了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由少数国家主导、经济规则由少数国家掌控、发展成果被少数国家独享的局面。

  这是共同发展的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不是某一方面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行的阳光大道。共建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各方聚力解决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化程度低、资金和技术缺乏、人才储备不足等短板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0年来,设施联通初具规模、贸易畅通便捷高效、资金融通多元丰富,我们始终寻求各方利益交汇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对接各方发展需求,实现各方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这是寻求共识的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守开放的本色、绿色的底色、廉洁的亮色,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在共建中,不仅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规则标准“软联通”也是重要支撑。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执行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以高标准推动各领域合作和项目建设。特别是在绿色发展方面,各方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政策对话,分享和展示绿色发展理念和成效,增进绿色发展共识和行动,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丝绸之路,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十年硕果丰,砥砺再向前。“一带一路”共建不止于给资金、建项目,更在于赋能与发展。相较于直接的资金支持,我们更多的努力落脚在加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例如,在金融合作方面,致力于共同探索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信息披露和本土化的金融创新方案,并帮助当地的金融机构提高自身能力。通过不断加强沟通与对话,各方也需共同探索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助力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

  千年前,先辈们在大漠戈壁“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丝路精神”遗产;如今,源自中国、惠及全球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建成一条文明之路,引发全球共鸣,汇聚起各国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只要各方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一定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共建“一带一路”越来越繁荣、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