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内容发布机构:中国金融新闻网 内容发布于:2023-11-13 08:54:26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我国对外开放再次取得颇丰成果。无论是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多次表态,还是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以及国际“朋友圈”的纷纷点赞,无不彰显着我国有序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魄力。   金融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余条开放措施,外资准入条件持续放宽,国内市场规则、制度不断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金融市场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   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毫无疑问,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的重要举措,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是下一阶段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可以看到,对“制度型开放”的强调,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商品和要素准入型开放逐步向制度层面转变,需要持续打造有利于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具体而言,要优化外资准入政策设计,通过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对表,吸引优质国际金融机构来华投资、拓展业务,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促进中国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要在持续扩大市场准入的基础上,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同时优化外商投资环境,鼓励外商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要用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的影响力,让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和有益经验惠及更多地区,进一步探索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可行路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指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接下来,要进一步发挥沪、港金融开放枢纽门户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一方面,更好服务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搭建更多对标国际、对接国际的功能性平台,强化上海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与风险管理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增强香港地区证券、离岸人民币业务等范畴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要坚持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个更大范围、更开放的金融市场正在加速形成,金融市场运行复杂程度也会随之增大。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一方面,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对于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更加注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金融监管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治理,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确保金融服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此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我国应继续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提升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能力、健全本外币一体化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同时,稳步提高跨境人民币业务能力,完善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等制度和基础设施安排,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