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年满18岁的德国男孩利昂,最近收到了他心仪已久的生日礼物——一辆复古与潮流感兼备的摩托车。“这简直太酷了!我终于拥有了和丹尼·斯特拉顿一样的车,我要骑着它周游世界!” 此时,在与德国相隔万里的中国重庆,一辆辆崭新的摩托车正从76米长的生产线上诞生,经历打包装箱后,它们将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到达德国杜伊斯堡。“搭乘中欧班列,从重庆到杜伊斯堡,只需要16天。”重庆津沙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沙摩托”)总经理赵洪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在重庆,无数与津沙摩托一样的外贸企业正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10年。 伴江而生、筑山为城。被群山环绕、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原本存在对外贸易的天然短板。而今,在全国率先开通“西向”的中欧班列,牵头建设“南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向”衔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黄金水道、“北向”开通“渝满俄”班列,重庆已成为我国首个拥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等“五型”布局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一座“山城”,何以通陆联海?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给我们启示。 截至2022年底,重庆市开展对外贸易的民营企业数量达3324家,进出口规模达3741.1亿元,已成为重庆市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主力军。可以看到,由“末梢”走向“前沿”,推动重庆开放的,是其内部涌动着的外贸经济活力,是无数外贸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走出国门的潜力与实力。 对于外贸民营企业而言,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汇率风险、融资困境、订单流失恐怕是大多数外贸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赵洪坦言。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了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首要一点就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重庆,这座山城的对外开放经验尤其值得其他地区借鉴。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一行来到重庆,深度走访当地金融部门、多家外贸民营企业以及银行机构,探究重庆金融业如何支持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哪些有益的实践经验可以在全国其他地区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又快又好”的跨境结算 利昂口中的丹尼·斯特拉顿,是电影《极致追击》中的男主人公,由英国演员奥兰多·布鲁姆饰演。他骑着摩托车在上海街头的追逐大戏可谓该影片的一大看点,帅酷的摩托骑手造型更是赢得不少国内外影迷的追捧。而这部电影中的摩托车,就来自重庆津沙摩托。 “这款BRIXTON 125可以说是代表了摩托车行业的最高水平,车身上所用的橡胶制品全部为可食用级别,目前在欧洲11个国家和地区连续6年销量长红,累计出口10万辆以上。特别是在德国成为爆款,连续两年位居小排量摩托车销量前两名。”在津沙摩托展厅,记者一睹了企业畅销欧洲、东南亚、南美的各款车型。 摩托车能卖得多、卖得远,无疑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重庆为起点,除了“渝新欧”向西横贯亚欧大陆连接德国杜伊斯堡之外,另一条大通道从重庆向南延伸,贯穿中南半岛连接新加坡,这就是“渝桂新”国际联运大通道。从地图上看,“渝桂新”与“渝新欧”形成一条弧线,将“一带”和“一路”无缝衔接。 “通过‘渝桂新’,我们去年实现了约200个集装箱的出口量。我们不仅能‘向西卖’,还能‘向南卖’,以性价比更高的运输方式直达东南亚摩托车消费市场。”据赵洪介绍,津沙摩托出口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95%,属于典型的制造型外贸企业。 与其他外贸企业一样,面对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汇率波动是影响津沙摩托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汇率避险几乎是所有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诉求。 “外汇局重庆市分局推动搭建‘1+3+N’的汇率避险服务机制,凝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自律机制三方合力,构建市区两级汇率避险政策激励体系。”据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魏海滨介绍,近两年,全市银行机构为近400家企业办理外汇衍生业务签约403亿美元,企业汇率避险的中性意识不断巩固。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积极支持更多的涉外金融机构入驻重庆,促进跨境金融合作,会同金融机构积极宣传推广跨境人民币使用和汇率避险,取得良好效果。 “最让我们自豪的是,津沙摩托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全部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规避了汇率风险,助力出口贸易‘又快又好’。”赵洪表示。来自工商银行重庆合川支行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津沙摩托累计在该行办理跨境人民币收款1.6亿元。 眼下,在重庆,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进行结算。2013年至2022年,重庆累计与10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跨境人民币收付达2910.9亿元,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 一座“信息桥”成就双向选择 走进津沙摩托的生产车间,5.8米长的钢管正在被切割成型,十余台机械手同时作业,完成焊接,经过接下来的抛光、电泳、喷塑流程,一个摩托车车架便初具雏形。据赵洪介绍,今年,津沙摩托预计出口8万辆,出口收入约3亿元至4亿元。 “靠效率。”当《金融时报》记者问及作为一家外向型民营企业,津沙摩托依靠什么实现快速发展时,赵洪如此回答。 而效率问题恰恰是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 “一方面是外贸企业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难以获得银行机构的关注和信任;另一方面是银行机构在接触新客户、获取客户信息、对接真实信贷需求上存在困难,这直接影响了金融服务效率。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信息不对称。”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打破信息壁垒,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牵头搭建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在2019年应运而生,在外贸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金融服务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桥”。外汇局重庆市分局着力提升“一带一路”项下的跨境融资结算效率,并于今年2月在全国首批试点上线“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 人民银行合川分行外汇管理科副科长王亦希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通过该应用场景,企业可向不超过3家银行提交融资授信申请;银行收到企业融资授信申请后,可在企业授权下查看企业外汇收支相关汇总数据等信用信息,结合实际业务情况和内部风控要求,决定是否受理。 “这意味着,将企业零散数据集中转化为银行直接可用信息,能够大幅提升企业结算效率和融资可获得性。”作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单位,中钞汇链(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一组数据足以反映出这座“信息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9月末,重庆已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上线7个应用场景,累计便利近1700家企业贸易融资和结算435亿美元,其中,便利企业融资269.6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信息互联的,不仅仅是外贸企业,还有银行机构。“金融机构办理相关业务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还进一步激发了创新融资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潜力。”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助理潘京平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实际上,在重庆,目前已有多家银行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先后推出“出口数据贷”“出口易贷”“出口微贷”“跨境E贷”等各具特色的线上信用类授信产品,切实拓宽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渠道,增加金融有效供给。 可以说,双向选择实现了双向成就。 南向出海的底气来自哪里?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是“重庆造”。 重庆,曾经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涵养,如今全面打造而成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供应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 共建“一带一路”的10年,也是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10年。 “我们有底气跨越山河、南向出海,得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重庆百钰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钰顺科技”)总经理周玉杰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公司主要生产笔电配件,包括笔电冲压件、键盘、笔电转轴等,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至越南、泰国。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以重庆为“牵头人”和运营中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无疑是共建“一带一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新部署、新要求,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外汇局重庆市分局联合8家市级部门出台《金融支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行动方案》,围绕通道金融运营协作、强化重点领域融资支持等五方面出台了21条支持政策、分解84项任务,取得切实成效。 “国际市场复杂多变,出海拓市场、抢订单,外向型企业需要以稳定的资金支撑做后盾。”周玉杰坦言。《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的笔电企业大多数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高新技术企业,又是民营企业。轻资产、抵押物不足,是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 “这样的特点,实际上也是企业融资的难点,因此,我们为百钰顺科技量身匹配了信用贷款。目前,该公司在我行贷款余额3550万元,其中信用贷款余额2900万元,占比约82%。”重庆银行铜梁支行副行长肖武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百钰顺科技出口业务量较大的特点,该行还为其量身定制了出口押汇贷款产品,仅今年以来的授信金额就已近2600万元。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之所以能为企业提供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金融机构唯有创新。 “‘交新外贸贷’是我行的创新金融产品,专门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纯信用、纯线上的融资服务。”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国际部总经理蒋跃亮介绍说,该产品中镶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场景,通过企业授权,银行可查询到企业在境内外的收支数据,结合税务数据等,为企业核定授信额度。 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效能,成为近年来重庆金融业的重点工作之一。截至2023年9月末,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场景已累计便利680余家企业办理融资结算40.4亿美元,其中,办理融资23.3亿美元,跨境结算效率提升90%以上。 高效的金融服务也在加快反哺外贸产业。近5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运输量增速保持在30%以上,撬动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37倍。 以“不变”应“万变” 一座“山城”,何以通陆联海? 以“不变”的开放态度应对“万变”的国际经贸局势,无疑是我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打造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必由之路。而重庆通陆联海的实践,既依托于这条“路”,又是这条“路”的缩影。 支撑“不变”的,恰恰是蕴含在其中的“变”。 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身处其中的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金融业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以重庆金融业为例,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合金融机构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融合作,推动全市涉外收支规模累计达13676.2亿美元,年均增长8.3%,支持重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6.8%,占全市进出口比重提升至30%,吸引境外投融资资金543.6亿美元。 外汇局重庆市分局则深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健康秩序,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处理效率更快,特别是科技赋能之后,企业享受金融服务更加便利,银行的风控管理也更加高效。”潘京平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银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机遇。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身处其中的外贸民营企业把握机遇、开拓市场,金融管理部门和各类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动能正在蓄积。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将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契机,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进本外币一体合作,不断创新优化金融服务‘生态网’,支持企业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魏海滨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交行集团化、国际化、综合化优势,围绕金融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涉外企业提供全方位便利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强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蒋跃亮表示。 “目前,还有不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存在摩托车市场的空白点,接下来,我们会大力开拓这些潜在市场,进而推动整个公司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规模再上一个台阶。”赵洪表示,未来,津沙摩托的目标市场首先会考虑东南亚的缅甸和部分南美国家。 眼下,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的共建“一带一路”,风华正茂,正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