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国家提倡农村青年回乡创业,我和家里人商量后就辞掉了城里工作回乡创业。”谈起当时“沙田柚里·家庭农庄”的一砖一瓦因何而起,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沙田村村民杨远姣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回乡后,她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设计了这个小院和农副产品销售路线。 那时候,还没什么积蓄的杨远姣遇到了老房改造的资金问题。在了解到广汉农商银行的“积分贷”后,很快她就获得了3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才3.55%。 该行行长古杨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积分贷”是根据村民参与积分制管理情况以及家庭积分情况制定激励规则,将积分和该行对农户的评级授信、利率定价相挂钩,对符合条件的村民给予提高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优惠。积分越高,授信额度越高,利率越低。同时,“积分贷”可以实现线上申请和审批,省去了村民到网点办理业务、客户经理到村民家中采集信息的流程,省时省力。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并提出要做好包括数字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跟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调研时看到,在“三农”领域,因为数字金融的运用,传统信贷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德阳监管分局按照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求,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满足“三农”领域金融需求,并取得积极成效。 “贷”动村民走稳致富路 杨远姣获得广汉农商银行给予的金融服务后,有效扩大沙田柚生产规模,顺利将自己原本破旧的住宅改造为集“餐饮、休闲、乡村旅游、农业体验、农产品购买”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庭农庄。 在金融活水的灌溉和杨远姣的精心经营下,家庭农庄的年营收已连续多年稳定在10余万元,加上农产品销售等附带产业,综合收入最高可达20余万元,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0个,有效带动了10余户家庭脱贫致富,并为连山镇游客提供了一个原滋原味的农家生活,最高峰时一天接待游客近1000人次。 如今,杨远姣的家庭农庄得到了远近游客的一致好评。在杨远姣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到连山镇进行创业,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中来,为连山镇旅游事业作出贡献。 “其实去年刚推出‘积分贷’时,村民参与度并不高,后来经过宣传推广,村民也越来越了解到好处,比如积分越高贷款利率越低并有机会增加额度,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古杨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通过“积分贷”,大家随时能够通过手机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快捷且成本很低。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德阳监管分局持续强化监管考核,督导广汉农商银行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广汉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和小微的市场定位,深入推进服务下沉和“整村授信”等工作,深入细致摸排辖区涉农群体信贷需求,致力于推动不让一个农户在共同富裕的前进道路上掉队。 目前,“积分贷”产品在当地的三水镇、连山镇等地开展试点,已授信农户达到1330户、授信金额7550万元,用信278户、金额1946万元。不少像杨远姣一样有想法、有干劲儿的村民,都借助银行信贷扩大生产,过上了好日子。 “智慧粮库”提升银行服务效率 “粮油库存监管是银行发放和管理粮油收购信贷的关键一环,长期以来,银企双方一直在探索提高粮油库存监管效率的方法。”在四川德阳省食油储备库有限公司的粮食库存点,农业发展银行德阳市分行副行长赵徐鸿介绍说,收购储备粮油,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如何监管库存,保障“真实性”,数字金融可谓帮了大忙。 据了解,作为德阳食油储备库的粮油储备和轮换资金保障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需要对所发放贷款及形成的粮油库存进行全面监管,过去基本上都依赖于对手式凭证进行审核,到现场对粮食库存数量进行查验,由于仓库多、库存粮食量大,非常耗时耗力,效率和可靠性也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该行先后布设库存远程监控系统和库存巡查系统,省食油储备库也基于自身业务需要,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双方监测系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始终无法省略人工现场核查环节。 情况在今年得到了改变。10月,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智慧粮库”系统,采用新的数据获取和互联网技术,整合了企业购粮入库、杆样检验、粮情监控、销售出库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了流程化管理、数字化管控、自动化操作,并且支持远程数据获取。 基于此,该行协同该库研究搭载利用“智慧粮库”系统实现数字化远程监管的方法和流程,确保获取的信息符合该分行管贷制度要求,依托科技赋能,从根本上解决粮油库存核查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过去一天查完一个企业,现在只需在办公室通过‘智慧粮库’系统远程监控,最快30分钟就能完成对一家企业的核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风险防控方式,提升了信贷服务质效。”赵徐鸿对记者表示,客户经理可以足不出户在手机和联网电脑上通过仓内高清摄像头24小时实时查看粮位面,监测库存数量,也可以通过粮堆内分层铺设的信息采集感知源实现对粮情的监测;通过查阅“出入库动态”“库存管理”等数据信息,及时掌握粮食出入库进度,了解库存粮食品种、数量等变化情况,避免了以前企业粮食出库通报不及时导致贷款收回不及时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全流程、全时段、多维度的数字化监管。 不断丰富数字金融“工具箱” 一直以来,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金融服务可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及信息不对称等核心难点,通过技术优势缓解传统农业金融服务中的成本高、速度慢等问题,让“三农”主体能够贷得到款,且贷得便宜。 以“积分贷”产品为例,这一惠农便民特色金融服务通过线上平台优化获客方式,通过大数据精准审批提高授信质效,通过贷中贷后智能管理增强风控水平,极大地便利了农村地区居民,提高了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效拓宽了农户生产生活融资渠道,助力其增收致富。而在落地过程中,大家同时也发现,“积分贷”可以有效促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通过“积分制管理”,切实改善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增强了村民信用意识。 靠着数字金融这个丰富的“工具箱”,目前,农发行德阳分行电子银行服务已覆盖德阳辖内14户收购企业,客户通过农发企业银行APP随时随地办理收购款支付,实现德阳当地农户“粮出手、钱到手”,加快推进“智慧粮库”系统上线运行,优化“政策粮”信贷风险管控模式。2023年以来,该行已累计向8户企业投放粮食收购贷款1.13亿元,支持企业收购新粮近6.6万余吨。 “粮油储备公司对粮食生产意义重大,贷款及时性、便捷性直接影响粮食收购和存储效率,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家庭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难、担保难,抗风险能力弱,‘想贷不敢贷、想贷贷不了’等问题普遍存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德阳分局局长淳道松表示,针对这些问题,该分局主动作为,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德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逐季监测金融新产品和服务投放情况,持续强化监管考核力度,激发银行保险机构创新动力,积极对接政府部门获取企业纳税、粮食库存、村民行为积分等数据资源,依托科技创新提炼数据要素,推出具有德阳特色的“三农”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有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有力提升了金融的服务水平,助力金融机构做好“三农”大文章。从四川德阳当地的情况来看,一是引导辖内机构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查时间,优化风险管控。二是推进“保险+科技”服务模式,督导机构做好智联物联设备创新,提升承保理赔便捷度、精准度,开发农险专用APP,及时发布灾害预警,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三是针对四川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气候地形特点,督促机构成立查勘专班,运用无人机等技术集中力量开展查勘理赔,聘请农业专家指导农户开展自救、减损和重播规划等,迅速恢复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