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放宽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研究制定整合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金融领域的工具方案;出台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的有关政策……在1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现场宣布了多项“干货满满”“诚意满满”的重磅政策,释放出“真金白银”“惠企利民”的政策利好。 这既是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也释放了货币政策加力稳增长的信号,将持续提振市场信心,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对于2024年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以专业务实的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继续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过去一年,人民银行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引导有序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2024年,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人民银行在本次发布会上宣布,自2月5日起,人民银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本次降准的时点和规模均超出市场预期,将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再加上1月25日起人民银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到1.75%,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结构方面,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同时,要注重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要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2023年,人民银行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普惠小微、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中长期、绿色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下一步,要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强工具创新,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经中央批准,人民银行将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人民银行还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现行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拓展支持范围和增加工具规模,研究制定整合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金融领域的工具方案,这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 再次,要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把握好发展、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平衡。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下一步,要继续强化金融监管,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筑牢金融安全网。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继续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推动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约束相容的金融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妥有效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的风险。健全完善金融安全网,继续推动金融稳定立法。针对市场关注的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问题,发布会当日,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的有关政策,支持优质房企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改善流动性状况。 最后,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一方面,要深入推进金融改革。着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融资服务,进一步推进征信市场和支付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在安全可控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本外币协同,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更好满足境外投资者配置、持有人民币资产和风险对冲的需要。同时,要积极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发展,特别是要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枢纽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