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农业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任,强化整体性把握、创造性转化,全面贯彻落实“五要五不”的实践要求,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植于业务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自觉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实文化之基、铸牢文化之魂。 自觉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和建设金融强国最根本的政治优势。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培育效能。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农业银行70多年来发展壮大的根本政治保障、光荣传统和力量所在。农业银行有4.4万个党组织、38.2万名党员,辖内营业网点97%以上建立党支部,这是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巨大组织优势,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确保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求,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人才队伍,自觉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立足新时代金融服务实践,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用“五要五不”要求构筑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扎扎实实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具体行动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和自觉遵循。 自觉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是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银行现有营业网点2.2万余家,是覆盖所有县域的大型商业银行,其中海拔3500米以上的网点500多家,边境线2公里以内网点近50家,服务个人客户达8.6亿户,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不能单纯以盈利性为目标,盈利要服从功能发挥,始终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不求大利,但求大义,在增进人民福祉中实现自身价值。 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积极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人民群众消费升级趋势,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点、网络、渠道优势,围绕就业、住房、教育、医疗、消费等民生重点领域,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聚焦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等重点问题,优化网点布局,丰富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老少边偏等地区的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在乡村振兴、绿色生态、弱势群体等重点领域靶向发力,凝聚向善力量,传递农行温度。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和防范识别风险能力,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自觉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必须始终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农业银行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农业银行将“三农”普惠、绿色金融、数字经营列为全行三大战略,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必须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聚焦县域农村金融和五篇大文章,既讲商业运作,更讲普惠金融服务,既追求利润“取之有道”,更注重服务国计民生,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着力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三农”是国家赋予农业银行的神圣使命,也是农业银行的主责主业,必须全力当好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要始终把增强县域金融供给放在首位,扎实做好粮食安全领域金融服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试点,深化粮食生产收储等全链条服务,强化高质量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支持力度,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做好五篇大文章锚定了新时代高质量推进金融工作的方向,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建立覆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消费、碳金融、创新型业务在内的绿色投融资业务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服务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增效。建立健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业务体系,全力守护幸福“夕阳红”。加快业技数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更多金融服务场景嵌入生产生活各领域各环节,为客户提供智能便捷的数字金融服务。 自觉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必须持续深植打造“百年老店”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做到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不贪图短期暴利,不急躁冒进,不超越承受能力而过度冒险,才能打造“百年老店”;只有做到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才能确保基业长青。近年来,农业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资产总量稳健增长的同时,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全力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底线思维,站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重点领域信贷管理,保持信贷资产稳定,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持续深植“违规就是风险”“合规创造价值”理念,组织开展风险管理专题培训,引导全员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培育全员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的职业操守,不踩法律“红线”,守住合规“底线”。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加强本外币、表内外和集团一体化风险管控,完善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专业判断能力、前瞻防范能力、主动化解能力、智能管控能力。 自觉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必须大力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离不开先进典型的精神熏陶和文化引领。在70多年发展历程中,“二兰”、饶才富、智呼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竞相涌现,他们是农业银行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农行人的学习榜样,尤其是以饶才富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事迹,鲜明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实践要求高度契合。坚守初心、执着为民,扎根基层、勤勉尽责,诚实守信、廉洁奉公,是饶才富优秀品质和精神内涵的高度凝练。近年来,农业银行大力学习弘扬饶才富先进事迹,设立“饶才富奖”,连续开展四届评选,共表彰21个集体、40名个人,激励干部员工争做新时代“饶才富式”好干部。 要坚持以文化人,持续加大以饶才富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力度,提炼其精神价值,丰富其时代内涵,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金融服务和五篇大文章凝聚更加强大的文化力量。常态化做好“两优一先”“五一劳动奖章”“饶才富奖”“乡村服务先锋”等评优评选,挖掘和选树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新时代先进典型,展现新时代农行人的精神风貌。创新宣传方式方法,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事迹宣讲、报告会以及创作纪实图书、推送融媒体作品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讲好典型故事,激励广大干部员工以身边的典型为榜样,担当作为,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