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机构再现“资格罚” 监管部门严惩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行为
内容发布机构:金融时报 内容发布于:2024-08-22 08:51:57

又一家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被罚。中国证监会官网近日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证监会对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天职国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约367.92万元,处以约2339.62万元罚款,合计罚没约2707.54万元,并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8月16日晚间,天职国际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声明称,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奇信事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充分尊重并诚恳接受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决定。 这是继5月份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大华所”)被暂停证券业务后,第二家被暂停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事涉奇信股份财务造假案 2023年4月,江西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信股份”,已退市)公告称,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对奇信股份及相关责任人员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公告,奇信股份连续8年财务造假,贯穿上市前后,累计虚增利润26亿元,造假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 具体来看,奇信股份财务造假发生在2012年至2019年,跨期8年。上市前,2015年12月11日,奇信股份披露IPO招股书,招股书中存在虚假记载。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奇信股份通过签订虚假或放大金额的工程合同、对内部承包项目少计成本等方式,分别虚增利润2.24亿元、2.51亿元、3.70亿元及1.81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27.21%、131.96%、162.94%及157.56%。上市后,奇信股份继续实施财务造假,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15年至2019年,虚增利润金额分别为3.71亿元、3.25亿元、3.97亿元、3.79亿元、3.12亿元。 天职国际作为奇信股份的审计机构,对其年报出具的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天职国际的审计失职行为持续引发讨论。近日,中国证监会披露的对天职国际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天职国际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制作、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另案查明,奇信股份2015年至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增收入、利润总额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天职国际为奇信股份财务报表提供审计服务,审计业务收入合计约367.92万元(税后)。天职国际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中国证监会称,天职国际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未能恰当实施风险识别与评估程序。例如,审计底稿中未见在财务报表层次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也未见根据职业判断确定识别出的风险是否为特别风险的审计程序。未基于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的假定开展相关审计程序。认定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等均存在舞弊风险,但却未将其作为特别风险。 二是货币资金实质性程序存在缺陷。例如,虚假记载未实际执行的现场获取银行对账单等审计程序,对获取的对账单中流水信息、印鉴、格式等方面存在的大量明显异常未予应有的关注。对公司开立于宁波银行深圳分行的银行存款函证存在回函寄件人为公司人员、回函快递单寄件单位和地址均为空白等异常情况,未保持职业怀疑。大额资金流水检查在抽样规模、检查内容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应收账款的审计要求,无法为应收账款审计提供充分的证据。 三是应付票据实质性程序存在缺陷。例如,对奇信股份与无业务往来的公司之间存在的大额、频繁开具商业汇票的情况、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应付款项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其他应付款减少时在贷方负数进行核算、部分样本凭证中银行回单存在明显异常等情况,未保持职业怀疑。 四是执行工程成本的审计程序存在缺陷。例如,奇信股份通过其开发的“工程管理系统”录入并管控公司所有工程项目,但天职国际未充分了解相关工程项目管理情况,未对“工程管理系统”进行相关IT审计,以致未发现公司存在大量毛利率较低的内部承包项目,实际毛利率情况与公司披露严重不符。对奇信股份高速增长的劳务费支出、直接人工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结构差异较大等异常情况,未保持职业怀疑。未按照《存货监盘计划》拟定的监盘范围实施存货监盘。 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 天职国际违法事实还有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 2022年1月,深圳证监局向天职国际送达了《监督检查通知书》,要求调取奇信股份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 接到通知后,天职国际深圳分所的相关人员对奇信股份相关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了伪造、篡改、毁损。天职国际将前述底稿提交监管部门,同时对底稿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虚假保证。伪造、篡改、毁损行为主要包括:篡改重要性水平及各类细节测试的抽样、函证标准,删除、修改询证函记录,伪造未实际执行的审计程序,删除、修改对大额资金收付款检查中的抽凭记录,删除审计工作底稿中流于形式的审计说明等。 天职国际被暂停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 中国证监会认为,天职国际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相关要求和规定,构成违法行为,并且情节严重。 中国证监会决定,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对天职国际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的行为,责令其改正,没收业务收入367.92万元,并处以1839.62万元罚款;对天职国际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的行为,对其给予警告,处以500万元罚款,并处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处罚。 8月16日,天职国际发布声明称,对于此次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深感惭愧、痛心和自责。此次处罚反映出了自身内部管理依然存在不足与缺陷,将以此为鉴,直面问题,在全所范围内进行深刻反思,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并诚恳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指导。 天职国际官网信息显示,天职国际创立于1988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审计鉴证、咨询服务、税务服务、并购融资服务、法务与清算、企业估值的特大型综合性咨询机构。作为首批获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质的专业性咨询机构,天职国际拥有国有特大型企业审计、金融相关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会计司法鉴定、境内外上市公司审计咨询服务等多项业务资格。该所有专业人员8000余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200余人,服务近300家上市公司客户。 “长牙带刺”成监管新常态 审计机构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意味着什么?分析人士表示,会计所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是很重的处罚,暂停期间会计所的团队和客户受业务限制影响很可能发生流失。参考过往案例,“资格罚”意味着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和IPO客户将受到影响。 8月16日晚间,天职国际负责的6宗北交所IPO项目进入中止状态,包括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天职国际之前,今年已有会计师事务所被“资格罚”。今年5月,江苏证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显示,因对金通灵2017年至2022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未勤勉尽责,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责令大华所改正,没收业务收入688.68万元,处以3443.4万元罚款,并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此后,陆续有A股上市公司宣布与大华所结束合作。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从严打击财务造假,一再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严惩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违法行为。在新的监管要求下,“长牙带刺”成为监管的新常态。 中国证监会近日通报的2024年上半年证监会行政执法情况综述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压实“看门人”责任,严惩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违法行为。一方面,依法对机构和责任个人进行“双罚”。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责任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对异常迹象保持合理怀疑,审计证据获取不充分,函证程序存在缺陷,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相关会计师均被依法处罚,合计罚没610余万元。另一方面,对严重失职失责违法主体,坚决给予“资格罚”。上半年,对履职不到位的中介机构从业人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6人次。对大华所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风险评估及内控测试程序存在重大缺陷、未采取恰当审计措施应对舞弊风险、实质性程序存在重大缺陷等未勤勉尽责行为“没一罚五”,并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6个月,对3名责任人员分别处以罚款及相应年限市场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