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因素导致财政收入低位运行 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内容发布机构:金融时报 内容发布于:2024-08-27 15:52:38

 今年以来,受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2023年基数、2023年年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财政收入低位运行。8月26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663亿元,同比下降2.6%,扣除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1.2%左右。 分税收和非税收入看,1至7月,全国税收收入111240亿元,同比下降5.4%;非税收入24423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下降,是受到上述特殊因素以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等影响。 在财政支出方面,1至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463亿元,同比增长2.5%。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454亿元,增长4.3%;教育支出23115亿元,增长1.1%;农林水支出13350亿元,增长8.2%;科学技术支出5165亿元,增长3.8%。 财政收入增长有支撑重点领域支出有保障 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下降5.2%,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政策翘尾减收等因素影响;国内消费税增长5.5%,主要是成品油、卷烟、酒等产销增长带动;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1.8%,与一般贸易进口增长态势基本吻合;个人所得税下降5.5%,主要是受去年年中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政策翘尾减收等影响;出口退税12824亿元,同比多退1632亿元,有力支持了外贸出口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月度财政收入,特别是月度个别税种收入同比波动较大,因此对1至7月累计财政收入的变化进行分析,更能体现当前财政收入整体形势。总体来看,1至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6%,降幅较前值收窄0.2个百分点;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1.2%左右,较前值回落0.3个百分点。这背后是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实施较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方面,全国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6万亿元。 在财政支出方面,财政资金向发展紧要、民生急需领域倾斜,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保障。1至7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454亿元,增长4.3%;教育支出23115亿元,增长1.1%;农林水支出13350亿元,增长8.2%;城乡社区支出11589亿元,增长7.2%;交通运输支出6559亿元,增长0.5%;科学技术支出5165亿元,增长3.8%。 谈及下半年财政收支运行形势,上述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后几个月,随着宏观政策落地见效,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再加上特殊因素影响逐步消退,将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支撑。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还回应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及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情况。 202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关于“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决策部署,各有关部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多更实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介绍,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内安排了一定规模的再融资政府债券,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隐性债务等,缓释到期债务集中偿还压力,降低利息支出负担。按照“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的原则,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统筹各类资源,制定化债方案,逐项明确具体措施。 “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该负责人说。 此外,在专项债方面,1至7月,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7749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建设,发挥了专项债券资金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