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创新抚顺’形成浓厚氛围,加快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创新生态、人才团队建设步伐,推动抚顺转型振兴。”日前,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赵晨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起,市科技局将大力实施以一个核心、二个抓手、三项重点工作、四项保障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四”工程。
以科技成果为核心
如何将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怎样将创新第一动力转化为抚顺转型振兴新动能?赵晨阳认为,实现路径有三个,一是全力开展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二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
赵晨阳介绍,2021年,我市有4个联盟跻身全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行列。抚顺石化、抚矿集团、抚挖重工分别承担了全省首批“揭榜挂帅”项目。今年,市科技局将全力构建市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体系,帮助指导更多企业跻身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帮助企业与域内大学建立常态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建设,推进和指导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固体废弃物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抚清助剂有限公司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建设,培育和打造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加快建设创新载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赵晨阳看来,当前修渠筑坝更为重要。市科技局以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创新阳台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持续引来科技创新的活水,增添城市转型发展活力。
经过10多年发展,高新区已经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地方,形成了科技创新氛围和腾飞的基础。在这个时候推一把,必定有大的作为。赵晨阳表示,市科技局将组织高新区内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和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提升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将其打造成全市创新驱动的龙头引擎,带动和辐射各区域协调发展。同时,继续推进辽宁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辽宁省固体废弃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壮大,加快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平台建设,构建完备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打造抚顺战略科技力量。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聚焦“揭榜挂帅”“带土移植”和企业群体培育“三项重点工作”,加快培育创新主体。赵晨阳介绍,通过政府引导,实施“揭榜挂帅”,以需求为牵引,重点围绕我市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和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继续实施“项目+团队+人才”的“带土移植”工程,帮助企业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团队和实质性产学研合作项目。强化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挖掘一批拥有高新自主知识产权、“专精特新”产品的科技型“苗”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企业”和“瞪羚”企业。
加快建设创新生态
创新需要生态环境,加快创新生态建设,让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和人才团队成为有机整体,高质量发展。赵晨阳表示,市科技局将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保障服务。
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用好《抚顺市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和《抚顺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创新平台给予后补助奖励,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加强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安排。组建精干的服务团队,高效推动实质性产学研联盟高质量发展,组织或参加各类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
大力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紧扣我市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政策宣传、培训指导、业务咨询、专家答疑等一系列服务手段,强化企业创新意识,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继续开展“科技助手”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到科技型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宣传各类科技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科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