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出口增速回升为稳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内容发布机构: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内容发布于:2022-08-09 10:41:30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增长5.3%。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16.6%。其中,出口2.25万亿元,增长23.9%;进口1.56万亿元,增长7.4%。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实现了较快增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7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6.6%,延续了5月份以来我国外贸增速持续回升的态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7月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反弹,充分说明我国外贸韧性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下半年经济复苏的担忧。此外,我国外贸的强劲表现也有助于减轻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

  7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超预期

  按美元计价,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646.6亿美元,增长11%。其中,出口3329.6亿美元,增长18%;进口2317亿美元,增长2.3%;贸易顺差1012.6亿美元,扩大81.5%。

  “7月份,我国出口延续了超预期高增,贸易伙伴和贸易产品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部分经济体外需回落、部分商品出口增长转负的负面影响。”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

  对此,周茂华分析认为,7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超预期,主要原因是海外需求仍保持扩张,中国外贸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物流、供应链、产业链恢复和外贸纾困政策加速落地,国内外贸企业积极挖掘外贸新优势,提高竞争力等。

  7月份,贸易多元化对我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明显。在明明看来,一方面,贸易伙伴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来自美国需求边际回落的负面影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中国对东盟出口继续高增;另一方面,贸易产品同样呈现多元化特征,服装、汽车等商品出口保持高增,回补了集成电路、手机等部分商品出口增长转负对于出口的拖累。7月份,我国进口增速虽然较6月份有所抬升但仍不及预期。明明认为,原因主要为内需修复放缓、海外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抑制了进口需求以及海外产能受限。

  值得注意的是,RCEP红利也在逐步显现。7月当月,中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5.6个百分点。李魁文表示,RCEP生效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合作,为地区经济复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此外,长三角地区对外贸增长也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进出口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

  预计三季度出口继续维持高增长

  未来一段时间出口是否会维持强劲态势?招商证券研发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表示,产业链本身的优势、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战略以及国内港口物流效率的提升会推动我国三季度出口维持高增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能快速适应全球需求的风格转变,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只要国内不出现大规模的疫情反弹,产业链本身的优势也会助推出口增长。”张静静表示。

  对于这一问题,周茂华表示,出口增速可能面临趋缓,但有望继续保持韧性。一方面我国外贸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外贸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与外贸纾困助企政策持续发挥作用,有助于降低海外需求放缓与供应链方面压力;另一方面,在全球通胀“高烧不退”背景下,我国产业链完整、产能配套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等优势将继续为外贸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事实上,相比6月份,7月份我国进口额增速上升,这说明国内稳定供应链、推动复工复产的政策效果显现。张静静认为,7月末以来国内商品部分高频指标回暖,7月份建筑业PMI继续改善,国内投资需求由弱转强可能性上升,这有助于拉动进口需求,8月份进口增速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较大。

  周茂华也认为,国内需求在稳步恢复,能源和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进口。不过,他表示,国内房地产等需求处于恢复阶段,海外需求趋缓,加之能源和商品价格维持高位,预计我国进口改善整体偏缓。

责任编辑:杨喜亭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