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内容发布机构: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内容发布于:2022-09-06 09:04:48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2013年,随后在这里工作了7年之久。这期间,我推动了奥迪位于佛山、天津、青岛等地多家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激动地说,近年来,奥迪在华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令世界赞叹的“中国速度”和勤劳拼搏的中国员工,也离不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这样的开放平台。

  目前,进博会已成功举办四届,累计成交额达到2722.7亿美元,成为我国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进博会越办越好,是我国扎实推进稳外贸、促进贸易创新发展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不断跃升,2009年我国成为货物贸易出口第一大国,2013年我国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0年我国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05万亿美元,货物贸易出口的全球份额达15.1%,进口的份额提高至11.9%,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3.4%。服务贸易规模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突破8000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了70%……一系列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在向全球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贸易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突出体现在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上。十年来,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增量高达14.7万亿元。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在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2021年,我国出口21.73万亿元,其中包括手机、电脑、集成电路等在内的机电产品占12.83万亿元,占比接近60%,而包括服装、鞋帽及箱包玩具等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只有3.94万亿元,占比18.1%,充分反映了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从进口方面看,当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了国内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2021年,我国进口17.37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51.2%。

  近年来,我国的贸易伙伴也更趋多元化,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合理。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这些传统市场贸易伙伴的地位稳固,2021年,与上述贸易伙伴的贸易规模合计占我国外贸规模的38.3%。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与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22.2%提升到2021年的26.2%,近两年,东盟连续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此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21年的29.7%。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外贸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2021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6.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47.6万家,外商投资企业8.2万家。从进出口规模看,民营企业2019年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2021年进出口值占比达到48.6%。“十年来,我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开拓新市场、优化全球市场布局提供了信心和底气。”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

  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发生了重大变革,跨境电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为更多国家、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体现了贸易的包容性、普惠性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持续快速发展,从2015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六批批准设立了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2018年,我国创新出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政策,并逐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

  2020年以来,疫情催化加速了消费者和商家的数字化进程,全球买家都开始习惯在线“买买买”,全球贸易的增长迎来新机遇。中国本土企业依托制造业和市场优势,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全球领先的跨境电商平台。据海关统计,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增长近10倍,去年规模达到1.92万亿元。

  “光一个速溶于水的环保狗狗粪便袋,我们就卖爆到6个国家”“我们在Tiktok上的粉丝数量过亿,产品除了销往欧美日之外,还销往到东南亚”……说这些话的,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甚至内陆省份的“80后”和“90后”外贸人,他们正打造着一个个“微型跨国企业”。

  “微型跨国企业”长什么样?据德勤对亚太地区6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的调研显示,85%的跨境电商都是规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业,少到甚至只有一两个人,却能把生意做到平均超过3个以上的海外市场。跨境电商大幅降低了国际贸易专业化门槛,助推一大批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的经营者。目前,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的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

  中国的跨境电商不光卖全球,也买全球,在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为全球贸易注入了新动能。据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近年来,多国驻华大使直播带货,积极推广本国产品,广受消费者的欢迎,不少优质品牌借助电商进入中国市场以后落地生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不过,当前随着各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拉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增长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国家和地区滞胀风险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增势放缓,商品消费正在转向服务消费。这就要求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各种新业态要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为各国消费者提供更加富有个性化的便利服务。对此,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未来要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的退税流程,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同时,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设,做好综试区考核评估以及结果应用,发挥好综试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重要力量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十年来,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沉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充分释放了外贸的综合优势。从国内看,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有力带动GDP增长。2021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0.9%。与此同时,对促进稳岗就业也起到重要作用,外贸带动全国就业约1.8亿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拓宽了社会灵活就业渠道。此外,通过积极扩大进口,也有效保障了重要农产品和能源供给,增加消费品进口,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从国际看,中国外贸积极支持全球抗疫,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1年,中国有序开展防疫物资出口,是全球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超过20亿剂。与此同时,还有效弥补了全球供需缺口,为各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及时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此外,我国还持续同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要国际展会,积极倡导自由、公平、绿色贸易,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成为全球经贸复苏的中坚力量。

  共建“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2013年至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一带一路”建设的累累硕果,不仅有力推动了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也有效增进了各国民生福祉。当前,虽然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位,国际局势持续复杂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展现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为全球开放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