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青松在第11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支付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人民银行党委的精心部署下,支付产业各方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积极探索支付产业健康发展的中国道路,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银行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历经数十年打造了一批独立自主的支付基础设施,探索创新了一系列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实践,形成了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支付机构为重要补充的支付体系。”张青松指出,要高度重视支付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普惠性,既要重视总结国际成功经验,更要从我国国情、民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支付产业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支付工作的全面领导,遵循党中央指明的政治方向、发展理念和改革要求,坚决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二是始终坚持“支付为民”的初心使命,通过深化支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优化支付服务能力、持续创新支付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三是始终坚持严监管不动摇,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持续净化支付市场环境,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四是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的底线思维,压实安全责任,强化风险意识,千方百计保障各项支付服务有序运转,保障各类支付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五是始终坚持合规经营,产业各方牢固树立“合规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经营发展理念,敬畏法律、敬畏市场、敬畏规则。
张青松强调,凝心聚力持续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张青松表示,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支付产业各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安全与效率,平衡好创新与规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是持续推进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和非法支付活动的“资金链”治理。行业各方要坚决、主动地承担治理主体责任,平衡好防风险与优服务的关系,不断提升打击治理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履行好保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义务。二是落实好《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 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坚持支付业务回归本源,规范平台企业支付业务。加快《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立法进程,夯实监管法制基础。三是加强支付清算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支付基础设施统筹规划,进一步提升境内、跨境资金循环效率,提升跨境支付服务水平,切实助力人民币国际化。鼓励产业各方勇于创新、增进合作,推出更多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产品,并服务于全球支付市场。
第二,坚定不移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需求。一是持续优化账户服务。产业各方要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流动就业群体账户服务管理要求,从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提升账户服务水平。二是巩固支付减费让利成果。产业各方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继续落实支付降费举措,提高政策触达度,让更多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享受到政策红利。三是提升支付普惠水平。产业各方要在支付适老化改造、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以及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等薄弱环节下力气深耕细作,切实提升农村地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
第三,坚定不移把好风险防控关。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确保业务平稳运行。支付基础设施平稳运行对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各清算机构及相关参与者要持续强化业务连续性管理,加强风险排查和实战化应急演练,做好业务监测和保障工作,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的重要时段,确保不出差错、不掉链子。二是坚持主体责任,筑牢风险底线。产业各方要坚决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聚焦主责主业,依法依规稳健经营,进一步提高风险监测、处置能力与水平,切实防范支付领域的各项风险。
第四,坚定不移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一是持续优化市场结构,提升服务质效。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继续推动支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退无效供给,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支付服务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二是强化合规意识,提高合规经营管理水平。经过多年严监管,支付产业逐步规范,但一些乱象尚未得到彻底根治,发展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产业各方要坚守合规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各项要求,共同净化市场环境。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当前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标志的新阶段,产业各方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大创新投入,不断升级产品服务,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切实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