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北向互换通”交易将于5月15日启动05-09
本报讯 记者马梅若报道 为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协同发展,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2022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同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和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场外结算公司”)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可通过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自联合公告发布以来,“互换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北向互换通”下的交易将于2023年5月15日启动。   根据人民银行最新消息,“北向互换通”初期可交易品种为利率互换产品,报价、交易及结算币种为人民币。   投资者方面,参与“北向互换通”的境内投资者(即互换通报价商)需与外汇交易中心签署报价商协议,并为上海清算所利率互换集中清算业务的清算会员或该类会员的清算客户。   参与“北向互换通”的境外投资者为符合人民银行要求并完成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备案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并经外汇交易中心开通“北向互换通”交易权限。拟申请开通“北向互换通”交易权限的境外投资者需同时申请成为场外结算公司的清算会员或该类会员的清算客户。   交易及结算方面,外汇交易中心与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外电子交易平台互联提供交易服务;上海清算所和场外结算公司建立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互联互通,共同向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清算、结算服务。   额度方面,初期,全部境外投资者通过“北向互换通”开展利率互换交易在轧差后的名义本金净额每日不超过人民币200亿元,后续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额度。此外,上海清算所与场外结算公司针对双方清算所之间的风险敞口建立“互换通”资源池。初期,上海清算所与场外结算公司之间净头寸对应的“互换通”资源池风险敞口设定上限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后续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额度。   据介绍,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和香港金管局已就“互换通”涉及的跨境监管合作原则和具体安排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关于内地—香港债券及衍生品市场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健全了两地监管机构在债券及衍生品市场方面的监管合作安排和联络协商机制,共同维护“互换通”的正常运行、金融市场稳定和公平交易秩序。   人民银行表示,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和场外结算公司应当依法履行“互换通”下的各项职责,组织市场各方有序开展“北向互换通”业务。清算会员应当遵守相关监管规定及业务规则,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和控制风险,做好投资者教育和服务,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两地市场法律法规、业务规则和实践操作的差异,评估和控制风险,理性开展相关投资。   市场各方应进一步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北向互换通”顺利启动。有兴趣参与“北向互换通”的投资者可联系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场外结算公司为参与做准备。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05-06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   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安全生产。要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
农业保险精算规定发布 科学精算定价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05-05
为落实《农业保险条例》有关规定,全面贯彻《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实现基于地区风险的差异化定价工作目标,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农业保险精算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将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在业内专家看来,《规定》的发布十分必要且及时,结束了我国农业保险此前缺失精算定价制度的局面,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产品费率调整系数范围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实现快速发展,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位居全球首位。数据显示,2022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219.4亿元,同比增长25%。此次发布的《规定》适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等农业保险业务。   《规定》强调,对于中国精算师协会已发布农业保险行业基准纯风险损失率的产品,保险公司定价时的基准纯风险损失率应当使用行业基准。   此外,财政补贴性产品的附加费率不得高于25%,其他产品的上限可以适当提高。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费率与标的风险、经营成本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确定费率调整系数和附加费率,并进行保费充足性测试。   在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看来,这为农业保险产品的费率厘定和调整制定了规则和标准,在加快落实《农业保险条例》的背景下,为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费率决定的各方提供了基础和准则。   银保监会表示,《规定》通过明确农业保险费率中的基准纯风险损失率、附加费率和费率调整系数三要素的使用,实现农业保险价格围绕风险进行有管理的浮动。将财政补贴性产品的费率调整系数浮动范围限制在[0.75-1.25],其他产品的浮动范围限制在[0.5-1.5],有利于农业保险平稳可持续发展。   建立费率回溯和纠偏机制   《规定》明确,保险公司应当建立费率回溯和纠偏机制,动态监测、分析费率精算假设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的偏离度,合理考虑大灾影响,及时调整农业保险费率。   对于使用行业基准纯风险损失率的产品,保险公司的费率调整限于费率调整系数和附加费率。中国精算师协会应当加强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研究,构建农业生产风险地图,发布农业保险行业基准纯风险损失率,并根据市场实际风险情况,适时更新测算农业保险基准纯风险损失率,建立行业基准纯风险损失率调整的常态化机制。   在保费不足准备金的评估方面,《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完善农业保险的保费充足性测试流程,评估保费不足准备金。对于中国精算师协会已发布行业基准纯风险损失率的产品,保险公司应当在每年末逐单测试所有未满期保单的保费充足性,且保费不足准备金不得低于相关计算标准下的金额。此外,保险公司应当在每年末根据《规定》评估农业保险保费不足准备金,并在次年3月31日前将评估结果报告公司所属监管机构。   《规定》还明确了总精算师的职责。具体来看,《规定》显示,保险公司总精算师作为公司农业保险精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严格遵照监管规定,切实履行责任;同时,应当在农业保险的准备金评估和产品定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农业保险经营的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并审慎估计大灾损失。在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准备金回溯出现不利进展或持续定价不足等风险时,总精算师应当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
习近平向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纪念暨宣传周主场活动致贺信04-27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纪念暨宣传周主场活动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50年来,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国际知识产权多边体系,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不断拓展深化,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中国愿进一步深化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纪念暨宣传周主场活动当日在北京举行,由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主办。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有力支持全面创新”。
习近平向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致贺信04-25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然选择,实现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强数据和统计能力建设,积极分享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实践和经验。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深化国际数据合作,以“数据之治”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携手构建开放共赢的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格局,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进步。   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当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论坛由联合国发起并主办,国家统计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这次论坛的主题口号是“拥抱数据 共赢未来”。
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会计财务工作电视会议04-24
本报讯 记者余嘉欣报道 4月23日,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会计财务工作电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2022年会计财务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并就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作出部署。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青松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2022年,人民银行会计财务条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行党委工作要求,围绕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目标任务,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积极保障宏观政策实施,持续巩固从严管理成果,有力推进所属单位改革发展,有效服务中央银行履职,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2023年,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深化中央银行会计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会计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人民银行会计财务部门要深刻把握服务保障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央行财务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有效夯实财务治理体系顶层框架建设;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强会计财务支撑保障能力;坚持守正创新,有力提升会计财务治理效能;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会计财务从严管理与财会监督体系建设;坚持系统观念,持续推进所属单位改革发展;坚持政治引领,有效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助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中激发新动能、展现新作为。   人民银行有关司局、分支机构、总行所属单位,外汇局综合司,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审计署金融审计一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纽带”作用日益凸显04-19
  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是一道“必答题”,特别是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的当下,更需要积极作答。   近年来,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过程中,科技创新呈现出“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的特征。过去,我国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短板与堵点,为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分担风险的能力不足。不过,经过4年多的注册制改革实践,我国资本市场包容性显著增强,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畅通,能够以更加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家创新。特别是定位于服务“硬科技”的科创板设立后,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在科创板形成产业集聚。在畅通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方面,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日益凸显。   4月10日,在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注册制从“试验田”走向全市场,必将有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服务科创企业融资成绩亮眼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为科创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责无旁贷。科技创新型企业往往需要大量长期性资金投入,且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早期风险比较高。在最需要资金投入支持的前期,这些企业往往缺少用作抵押品的固定资产,也缺少稳定的现金流,这就导致其早期难以获得充足的信贷支持,而资本市场特有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企业公开上市之前,私募股权市场可以将社会资金转化为金融资本,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   企业公开发行上市后,将登上更大的资本“舞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了以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为主阵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特别是在经过多年的注册制改革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板块架构更加清晰,特色更加鲜明,各板块通过IPO(挂牌)、转板、分拆上市、并购重组加强了有机联系。其中,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赋能科技创新呈现出良好态势,一批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板块形成了产业集聚,并吸引了更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科创板推出后,已有80多家相关企业上市,IPO融资超2200亿元,累计完成研发投入超过500亿元。创业板改革后,更加聚焦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近九成新上市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   格科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立新认为,过去5年,我国科技领域取得很大进步,特别是设立科创板后,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直接推动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核科技的长足发展,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未盈利企业也可以上市融资   直接融资有助于加快创新资本形成,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作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注册制是发展直接融资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落子”。第一家未盈利企业、第一家红筹企业、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企业……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一大批过去在核准制发行条件下无缘在境内上市的企业,如今已在A股与投资者见面,这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有力印证。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是一项颇具代表性的基础制度改革。2月17日,深交所就未盈利企业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发布专项通知,明确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上市标准,这一政策给了相关行业未盈利企业更多选择的机会。根据通知,未盈利企业的行业范围包括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   事实上,早在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之初,深交所就制定了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标准及监管制度,为未盈利企业上市预留了空间;同时,考虑到市场实际情况,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明确了暂不实施的过渡期安排。   在此之前,A股仅有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科创板设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特别是在第二至第五套上市标准中取消了盈利指标要求。   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后,业绩表现亮眼。有统计显示,截至3月初,有47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回顾2020年和2021年年报,9家科创板公司先后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转正,并摘除证券简称“U”的特殊标识。2022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80.07亿元,同比增长20%;合计研发投入142.03亿元,同比增长19%。   施展拳脚的“新舞台”建成   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意味着,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创新有了全面注册制搭建起的“新舞台”。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看来,全面注册制对于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意义在于,能通过有效激发直接融资活水效应,使科技、产业和资本要素更高质量结合。田轩建议,要以全面实行注册制为引领,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力量,打造更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充分释放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潜能,让稀缺资源配置到最优科创资产上。同时,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增信支持,支持更多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持续的中长期融资;创新债券融资工具,丰富债券融资产品,加快资产证券化发展,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债券融资。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曙光表示,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资本市场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全面注册制使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特别是对盈利要求的放宽,使更多优质科创企业能够通过上市获得足够资金支持创新研发,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可以预期的是,在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科技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全面实行注册制将让直接融资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多资金将通过资本市场向技术创新型企业等国民经济最需要的领域集中,更多企业将通过资本市场募资,并将募集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银保监会印发通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04-17
本报讯 记者徐贝贝报道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决策部署,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围绕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任务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三农”领域保险服务质效、强化监管引领等四个方面提出十五项工作要求。   《通知》指出银行业保险业要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各环节金融供给,积极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探索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有效模式,强化对种业、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助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投入乡村产业振兴,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综合平衡融资模式,持续改善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   《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机构服务体系,深化银行机构内部专营机制建设,加大涉农金融内部资源倾斜力度。针对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首贷、信用贷以及中长期贷款,提升涉农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涉农信贷的贷后管理,防范涉农信用风险,避免过度授信、违规收费等行为,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通知》要求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拓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覆盖面,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研发符合农民需求特点的人身险产品。提升涉农保险承保理赔效率,努力做到“愿保尽保”“应赔尽赔”“快赔早赔”。   《通知》要求持续加强监管考核引领,稳定增加涉农信贷投入。明确了涉农信贷、县域金融服务、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脱贫地区金融供给、粮食重点领域信贷等考核监测目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做好监测考核工作,优化涉农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涉农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加强试点探索和示范引领。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04-14
12日下午,正在广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汽研究院调研,并同科研人员、企业家、职工、外资企业代表等亲切交流。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不同,西方现代化那种两极分化、掠夺别国等道路我们不能走也走不通。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摄影记者:鞠鹏、李学仁)
国家开发银行: 5年累计发放超900亿元贷款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04-13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自2018年4月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5年来,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超过900亿元,投向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社会民生等自贸港建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了崖州湾科技城、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昌江核电小堆“玲龙一号”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为加力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日前,国家开发银行印发《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指导意见(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促进自贸港实体经济发展作出安排。   《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发挥智库和规划先行作用,深化银政企合作,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立足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推动体制、政策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支持海南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海南样板,助力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在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开发银行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南繁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海南加快构建开放型生态型创新型产业体系。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新业态发展,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重大科技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在助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开发银行要服务构建与自贸港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围绕网络型交通、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和国家安全领域基础设施,支持综合立体交通网、高速公路骨干网、主线辅线机场、智慧水网、新型电力系统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根据当地特色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项目。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及农村供水保障等民生水利项目建设。   同时,《指导意见》还明确,国家开发银行要积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助推自贸港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对接融合,服务中资企业通过自贸港开展境外投资、境外工程承包、经贸合作等领域业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04-12
本报讯 记者余嘉欣报道 4月11日上午,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外汇局开展主题教育进行动员部署。中央第三十三指导组组长叶冬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外汇局党组书记、局长、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潘功胜作动员讲话。中央第三十三指导组副组长卢希和有关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党中央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是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遵循。会议指出,外汇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外汇领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会议要求,外汇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要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精神要义,并切实用以指导外汇管理工作实践。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紧扣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和外汇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确定调研主题,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民情民意,查找问题不足,研究对策措施。要着力推动发展,深化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成效,重点解决外汇管理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部署在外汇领域落地落实。要把检视整改贯穿始终,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系统梳理中央巡视、调查研究等方面发现的问题,逐项抓好整改,组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确保整改成效。要扎实推进机关干部队伍教育整顿,锤炼党性修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会议强调,主题教育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外汇局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强化统筹兼顾,加强督促指导,做好宣传引导,对标对表带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务求工作实效,突出实干导向,把主题教育与外汇管理中心工作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着力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支持区域开放创新和特殊区域建设,持续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不断健全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提升外汇领域开放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防范外部金融市场冲击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切实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叶冬松在讲话中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作出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遵循,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要提高政治站位推动落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握总要求推动落实,全面把握、准确理解主题教育总要求,将其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要围绕根本任务推动落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紧盯具体目标推动落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具体目标为牵引,以解决问题为抓手,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要贯通重点措施推动落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外汇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局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代表参加会议。 
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举行04-11
  2023年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连线举行。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华平出席上市仪式并致辞。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主持上市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主板首批企业所在省市、集团有关领导同志,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王建军出席上市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易会满在致辞中代表中国证监会,向中央各部委、立法司法机关、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广大企业、行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各界朋友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推动下,证监会会同有关方面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推进一揽子改革,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逐步推开,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渐进式改革的路子。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给市场参与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的便利性。与核准制相比,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理念、把关方式、透明度、监管执法的深刻变化。注册制改革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革、刀刃向内的变革、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影响深远。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龚正在致辞中指出,股票发行制度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制度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拉开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序幕。4年多的探索稳健而富有成效,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也让一大批高成长性的硬科技企业脱颖而出。注册制从试验田走向全市场,必将有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上海将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着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着力营造国际一流投融资生态,着力推动更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优秀企业拥抱资本市场、不断做大做强。   孟凡利在致辞中向主板注册制下首批企业上市致以热烈祝贺,对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深交所,对上海和各兄弟省区市给予广东、深圳发展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我们将积极参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全力支持服务深交所打造更重要地位、发挥更重要作用,并将立足广东、深圳,全力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汇聚全世界更多企业、产业、资本、人才,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上市仪式上,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上市企业与沪深交易所、中国结算签约,两家企业代表作了发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中央网信办、中央财办、全国人大财经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国资委、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上市仪式。
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04-10
本报讯 记者杨毅报道 4月6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证监会系统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着眼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全面部署了推进实施的根本任务和工作安排,为全党扎实有力开展主题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要求,证监会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着力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不断开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不折不扣落实主题教育目标要求和根本任务,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在全面学习领会上下功夫,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在汲取智慧力量上下功夫,在推动事业发展上下功夫,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深入调查研究,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关键性问题开展调研,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突出担当实干,坚持把主题教育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注册制改革走稳走深走实,坚定扩大制度型开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坚持开门搞教育,着力解决市场主体、投资者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六个方面,深入检视查摆问题,抓好整改整治,更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严防变形走样,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确保主题教育推进有力、取得实效。   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证监会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对近期重点工作作出安排。 
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创新与规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04-07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对于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欧美银行业危机下中国金融业能从中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在4月4日召开的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与会嘉宾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金融稳定备受关注   “厘清政策框架,重点是厘清相关政策的首要目标和政策工具。”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文红表示,“与金融业相关的主要有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又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她进一步分析称,各国通常将货币政策目标设定为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财政政策的目标则是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促进或者减缓经济增长,并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她看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具有“逆风向调整”特征,能通过降低实体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促进金融稳定目标的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认为,从国内来看,现在我们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推动经济的增长,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他表示,明确金融改革的重点、目标、方向非常重要。   对此,吴晓求也为金融改革划出了重点:一是大力改善中国金融的功能;二是着力调整金融结构,包括资产结构、工具和产品的结构以及金融机构的结构。“我们的金融功能仍需完善,要有效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要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迭代。”他认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迭代是现代化的基石,为此,金融必须推动基于科技进步的产业升级迭代。要通过金融结构的改善,推动金融功能的转型。   具体来看,吴晓求认为市场化、国际化是改革的方向,并强调“业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不同的融资需求,不同周期的企业也有不同的资本结构的要求,金融业态要多样,它可能有新风险,但是克服了传统风险,服务效率会更高。”他认为,在推动金融业态多样性的同时,既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又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欧美银行业危机外溢影响有限   在本次年会上,多位嘉宾谈及近期市场颇为关注的欧美银行业震荡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今年海外的金融震荡反衬出了中国金融的稳健性,尤其是中国过去5年加强金融监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本次全球银行业的震荡对中国银行体系的传导相当有限。”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资产占比只有2%,且平均资本充足率相当可观,加之银行业短期融资成本上行压力比较可控、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空间比较充裕,凸显了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成效,在全球金融震荡中显现出正面的积极意义。   不过,邢自强也提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小银行与地方隐性债务的关联比较高,未来资产质量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中国需要加快研究在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过程中,特别要推动发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用,帮助解决地方债务、养老、医保等方面的可持续性问题。   在邢自强看来,美国本轮金融震荡、信贷收缩会造成经济下滑,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其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美国银行业危机固然反映了过去十几年的低利率、宽松货币环境,一旦因为通胀中枢改变而逆转,对其金融行业模式的冲击。但是也要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过去十几年其市场化金融资源的配置还是起到了提高生产率的作用,特别是近期涌现出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亮点。因此,尊重市场,不过度监管,也是美国私人部门创新源源不竭的保证因素之一。”他表示。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主管朱海斌表示,硅谷银行和瑞信的问题业务均曾经是金融创新业务。金融创新的发展初期通常对应相对比较宽松的监管环境,但一旦监管长期滞后,金融创新又往往会引发金融体系危机。理想的情况是,建立科学、比较稳定可预期的监管框架。   此外,朱海斌还提到,要稳妥处理好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平衡的问题以及宏观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平衡问题。他表示,宏观审慎最核心的两条,一是逆周期,二是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点监管,就是通常所说的抓大放小。“从这次美国的金融市场动荡来看,对于中小银行也要坚持基本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标准。就中国的实践而言,对中小银行早监管、风险早预防的制度安排是值得称道的,也是下一步要坚持的。”朱海斌认为。   李文红也在发言中谈到了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尤其是与金融稳定政策框架中的宏观审慎监管,具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分属于不同的政策框架,是相互独立、并行的概念,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但难以相互替代。”她认为,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应当关注和分析该项政策可能会对金融机构和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在实施金融稳定政策,尤其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时,监管当局也应当关注和分析该项政策可能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力争实现互相增强和彼此促进的政策效果。
送服务上门 树发展信心 让普惠金融成果惠及民生04-06
  走进浙江杭州余杭街道旁的服饰车间,缝纫机、裁床、电刀等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和时间赛跑,抓产量、抓效能。   “前几年我们不太敢贷款,现在市场形势好了,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农行的贷款利息低、速度快,真是解了我们企业的燃眉之急。”多米服装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米服装”)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感叹。   对于像多米服装这样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年初是制定发展规划、振奋发展信心的关键时刻。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企业在今年有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资金需求。   在获悉多米服装的情况后,农业银行浙江杭州朝阳支行迅速上门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办理了“抵押e贷”业务,一周内向企业授信730万元。有了资金便有了底气,多米服装在资金支持下引入新流水线,如今产量实现大幅增长。   这是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的生动缩影。一直以来,发展普惠金融都是银行业的重要使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从8.2万亿元增加到23.8万亿元,年均增长24%,贷款平均利率较5年前下降1.5个百分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应纲举目张地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将“首贷”服务送上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做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仍存在短板,服务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业内专家表示,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重点在于“首贷户”,拓展农村地区“首贷户”规模是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题中应有之义。   “随着‘三农’的持续发展,农村地区信贷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但由于农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标准抵质押物、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信贷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在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较为集中的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实地调查走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情况,作出财务经营可持续性判断后进行信贷投放。”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陕西汉中佛坪山区,坐落着一片广袤的中药园,这是派昂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昂中药”)的中药种植基地。就在今年初,一直以来发展颇为顺利的派昂中药,因上游企业突然改变结算模式,险些错过中药材产销的窗口期。   最终,将企业从困境中“拯救”出来的是来自银行的贷款。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银行贷款,没想到这么快就到账了。你们还上门服务,真的非常感谢。”在收到农业银行陕西分行提供的资金后,派昂中药负责人握着客户经理的手连连表达谢意。   记者从农业银行陕西分行了解到,这笔贷款的成功发放,离不开客户经理的主动。在获悉派昂中药的情况后,考虑到企业是“首贷”,此前从未在银行贷过款,对信贷业务较为陌生,农业银行陕西分行客户经理便驱车300余公里赶赴现场,为企业上门讲解贷款办理条件和手续,并指导企业进行申请。   在农业银行客户经理的努力下,最终,企业成功拿到农业银行发放的1000万元贷款。“我们希望能将‘首贷’服务送上门,将更多金融活水送到家,以实际行动,为农村地区企业强信心、增动力。”农业银行陕西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小微企业重树发展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服务小微企业需要久久为功。”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力持续恢复。但同时,由于经济运行的回升势头仍需进一步巩固,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很多难点痛点,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加大金融投入力度。   “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重点加强对服务业特别是线下服务业等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支持。”曾刚表示,今年以来,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恢复明显,相关需求迅速反弹,银行业强化对上述领域的支持,也更符合银行业自身发展需要。   在全国多地,自春节假期开始掀起的旅游热潮仍在持续。近年来,以“美食名片”打造“网红打卡点”成为文旅行业发展的又一新趋势。武汉小盆景芙蓉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盆景芙蓉堂”)是武汉天地商圈最早一批开业的餐厅,至今已经营十余年之久,店里的多款特色菜深受广大食客们的喜爱。   “去年,店里一度一天只有三四桌客人,很多人因为疫情原因放弃在外就餐。今年开年就完全不同了,客人们都回来了,我们明显感觉到行业整体回暖了。”企业负责人兴奋地对记者说。   随着经营的好转,小盆景芙蓉堂的原材料需求迅速上升,资金也随之紧张起来。“我们与交行合作多年,这次,他们不但以最快速度通过了我们的贷款申请,还为我们提高了15万元的额度,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上述负责人说。   护航外贸企业扬帆出海   “凭借一份出口保单,就能获得中信银行300万元贷款,真的太方便了。”3月20日,在顺利拿到贷款资金后,武汉某自动化设备公司负责人开心地说。   记者从中信银行武汉分行了解到,该企业成立于2004年,主要业务为铅酸蓄电池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在蓄电池制造行业有着良好口碑,产品畅销国内外。企业这次申请到的是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的首笔“出口e贷(信保模式)”普惠金融贷款。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积极创新融资担保模式,缓解外贸中小企业融资压力,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出口e贷(信保模式)”正是中信银行的创新举措之一。该产品是中信银行针对已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SSE保单的出口小微企业特别推出的首款纯信用、全线上的贸易融资产品,基于海关、信保大数据,自动授信、自动放款。   “该线上融资产品从预授信、正式授信、贷款合同签订到贷款支用,业务流程简洁、系统审批效率高,能够满足企业便利化融资需求。”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该负责人介绍,自“出口e贷(信保模式)”推出以来,中信银行多地分行都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发挥金融支持稳外贸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全力以赴抓进度、增投放,稳定企业融资预期,稳步扩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供给。“一方面,密切对接政府、信保公司、海关等部门,切实加强相关政策和产品的宣传引导;另一方面,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对辖内重点外贸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了解企业订单和生产情况,为企业设计专属融资服务方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