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十年磨一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坚决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锻造纪检监察铁军,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以强有力政治监督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要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对享乐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工作中层层加码、麻痹松懈、任性用权、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科学精准靶向整治。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醒悟、知止。要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者作为重中之重,深挖细查、严惩不贷,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进一步铲除腐败滋生土壤。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好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情况和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准备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明年1月9日至11日召开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业内专家认为,明年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挑战,本次会议明确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有助于保持政策力度,聚焦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确保明年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合理增长。 此次会议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其中,“稳增长”排在第一位。 “稳增长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基调。”太平洋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尤春野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两个边际向下的压力,一是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调整,但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不会立刻消失;二是出口出现下行趋势。所以,短期之内稳增长政策发力更具必要性。本次会议提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预计下一步经济增速、居民就业和物价稳定是宏观政策主要的调控目标。 对于明年经济工作,此次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这一表述为2023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调。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强调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将稳增长放到了首要位置,这实际上体现出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困难的根本出路;同时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抓到了问题的核心,市场信心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将产生重要影响。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稳增长目标,离不开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 此次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预计2023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将保持在2.8%左右,与今年基本持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也不会明显低于今年的3.65万亿元。 “这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速回升,同时也能抵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王青表示,2023年上半年,各地财政部门促消费政策有望持续加码,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政府加杠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或将成为一个发力的关键。”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在资金来源方面,可以通过发债或者创新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手段,实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货币政策方面,总量上来看,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今年第二次降准,并于12月5日落地。今年以来,两次降准共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万亿元。结构上来看,今年以来,精准设计并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创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四项专项再贷款。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此次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2023年货币政策可能将主要聚焦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资成本。结构性政策方面将有一些创新。”徐洪才表示。 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方面,会议指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产业发展是必然要求,现阶段更加强调与安全并举,或许突出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上;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基础研究、实验室研发、产业化前期以及大规模推广阶段,都有望得到政策的配套支持。
今年以来,证券公司有效发挥资本中介作用,助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金融力量。12月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4.48万亿元,服务301家企业实现境内首发上市。 券商对实体经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与近年来资本市场及证券行业的改革创新密不可分。中金公司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黄朝晖表示,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以科创板、北交所等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再融资、退市等基础性制度安排不断优化,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加规范、成熟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行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对实体经济的综合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前三季度净利润超1167亿元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进行了统计。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4.48万亿元,服务301家企业实现境内首发上市,承销(管理)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含ABS)融资金额1349.32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647.83亿元、乡村振兴债券249.28亿元、民营企业公司债券融资2486.11亿元,客户资金余额1.74万亿元,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0.73万亿元,代理销售金融产品保有量2.74万亿元。 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140家证券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42.42亿元;实现净利润1167.63亿元;140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达10.88万亿元,净资产2.76万亿元,净资本2.11万亿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经纪业务再次成为营业收入第一来源,投资收益则退居第二,投行业务营收占比也有所提高。具体来看,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交易单元席位租赁)877.11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446.03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46.22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42.25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01.95亿元、利息净收入473.35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560.49亿元。 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证券行业积极发挥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引导金融资源有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和普惠金融理念,着力实现以证券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承销及保荐收入小幅增长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投行业务成为券商大类业务中的亮点。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今年以来,52家上市券商(除东方财富外)共获得IPO(按发行明细统计)承销及保荐收入248.2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 东兴证券认为,在全面注册制趋势下,投行业务是券商最具确定性的中长期业绩增长点。注册制下,企业上市热情高,证券公司投行项目储备充足。据同花顺数据,截至11月28日,IPO申报企业共有1291家,申报企业(去除未通过发审会、终止审查、中止审查)598家,年内有1130家企业处于IPO辅导状态。 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蹄疾步稳,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相继落地,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拓宽了渠道,打开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增量空间。业内人士认为,注册制对主承销商的发行定价、承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头部券商在询价、定价能力、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具备更大优势,过会率、过会时间、募资规模和业内口碑形成正循环,推动优质项目向行业头部集中,增强龙头券商业绩增长的稳定性。 中信证券此前发布的服务实体经济相关公告显示,公司重点加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领域的业务布局,积极融入创新驱动战略,通过价值发现、保荐承销、财务顾问等投行服务,服务新经济和创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今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完成境内股权承销金额2609亿元,市场份额20.4%,承销金额同比增长28.8%;完成境内债券承销金额11701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境内通道类并购交易金额729亿元,同比增长99.2%。 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证券业还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实践,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据中证协统计,截至目前,证券行业102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了343个脱贫县,占脱贫县总数的41%,其中59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了79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近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上表示,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证券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了积极的力量。在新的发展阶段,证券行业锐意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推动结对帮扶工作从“扶贫”向“扶智”、从“输血”向“造血”、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形成了全业务链参与帮扶、全方位发挥优势、全领域整合资源的普惠金融新实践。 一系列数据显示出证券业的责任担当。《证券行业普惠金融探索与实践——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证券行业机构在结对帮扶县扶持IPO企业10家,融资70.45亿元,服务县域企业在新三板挂牌6家,通过股票增发、债券等其他方式服务脱贫县企业直接融资609.07亿元,服务实体企业通过绿色债券及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融资1720.44亿元,公益性支出合计达9.10亿元。 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2021年,50家证券公司作为绿色公司债券主承销商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共计承销(或管理)102只债券(或产品),合计金额1376.46亿元,同比增长52%。
新华社酒泉12月4日电(记者黄明、李国利、张汨汨)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陈冬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刘洋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陈冬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银行客户经理推送了个人养老金业务上线的通知,便直接在银行APP上完成了账户的开通。”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今年4月份以来她就一直关注着个人养老金的相关信息,于是在上线首日便开通了账户。 近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名单,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在先行城市(地区)实施。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宏观上有助于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降低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依赖;微观上则有助于个人养老资产积累,丰富养老金来源。 36地先行落地 今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快推进。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11月份,《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发布,同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实施,有助于推动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市场化、商业化养老产品发展,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加快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壮大,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挑战。 根据《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地先行落地。从试点城市分布来看,周茂华认为,本次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覆盖面广泛,基本上是各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和代表性,有助于后续个人养老金业务推广。 娄飞鹏也表达了一致观点。在他看来,在36个城市区域先行,有助于扩大个人养老金的覆盖面。在实施中,涉及到人社部门、财政税务、金融监管及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需要有效协同配合、有效对接。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实施办法》明确,个人养老金的参加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参加人每年缴费不得超过该缴费额度上限。人社部、财政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额度上限。 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个人来说有什么好处?业内专家表示,个人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记者注意到,目前,个人所得税APP已进行版本更新,在“办税”栏目新增“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功能。“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管理”页面显示:可通过下方“扫码录入”功能扫描个人养老金缴费凭证上的二维码,完成信息确认后导入您的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可在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或汇算清缴阶段进行税前扣除。 与此同时,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是保基本生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单位建立的,起补充养老作用。现在增加了个人养老金,不仅为参加第二支柱的人员再增加了一条补充养老的渠道,对没有参加第二支柱的人员而言,也增加了一条补充养老的渠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运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缴费阶段只进不出,个人缴费和投资收益都在账户里滚存,到达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时就可以领取,即从制度上帮助参加人把牢个人养老金的“出口”,有助于个人理性规划养老资金,合理选择投资产品和投资期限,避免提前支取,从而切实起到补充养老的作用。 产品应兼顾安全和收益 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具体金融产品由金融监管部门确定并将公布产品名单。 据悉,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11家理财公司、14家证券公司、7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和6家保险公司等。 总的来看,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为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娄飞鹏认为,个人养老金是长期资金,对金融机构而言,不仅为其带来更多的个人客户,而且也带来长期资金,有助于金融机构开展长期资金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养老是储备养老金融资产,不仅追求安全,而且注重收益。周茂华表示,个人养老金产品设计首先要回归“养老”属性,在投资及收益方面要保持稳健,同时,金融机构需要丰富产品类型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并充分考虑商业可持续性。 “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和收益率,在资产端开展长期投资。”娄飞鹏建议,对个人而言,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更加稳健,但并非完全没有风险。个人投资者在配置个人养老金时,需要充分考虑个人对收益的预期和风险偏好,合理配置金融产品。
近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示,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三支箭”政策还要追溯到2018年,彼时一些民营企业遇到了“融资的高山”。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主渠道,推出“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其中,“第一支箭”是民营企业信贷支持,“第二支箭”是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三支箭”是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并取得显著成效。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相关金融产品更加丰富。 民企贷款量增价降 从“第一支箭”即信贷支持角度看,近几年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增加信贷投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注重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联合多个有关部门在减税降费、强化融资担保、财政贴息、优化信用体系等方面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切实降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20年出台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两项直达工具以及2022年接续转换后设立的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也主要是支持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小微企业。 总的看,一系列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总体量增价降。2022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支持小微经营主体5389万户,同比增长31.7%,9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2%。2022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业本外币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6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认为,近年来,监管层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以及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采取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纾困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政策效果。 周茂华表示,从数据看,民营企业贷款新增市场主体、新增贷款增速保持强劲增长,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不断创出记录新低。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第二支箭”扩容 一直以来,债券市场在支持民企融资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8年10月,人民银行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与2018年政策相比,本次交易商协会重提“第二支箭”,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扩容:一是在支持民企范围上,强调了“包括房地产企业”,并提出将中债增担保民营房企发债纳入支持工具统筹推进;二是在专业机构支持民企发债融资的方式上,增加了“直接购买债券”;三是明确提出“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政策目标。 在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看来,当下重提“第二支箭”对于民企债券融资的支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支持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另一方面,释放了人民银行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坚定支持民企发债融资的信号,可以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助力于更多民企顺利融资,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东方金诚研究认为,本次扩容后,“第二支箭”支持民企债券融资的方式更加丰富,支持对象和政策目标更加清晰,将有利于促进民企债券融资特别是民营房企债券融资的进一步修复。 “房地产是信用债市场存量规模较大的行业之一,债券融资也是房地产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张旭表示,民营房企在债券市场融资遇到了阶段性的困难,预计优质的民营房企将是“第二支箭”本阶段重点支持的对象。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对于民企发债的支持政策并不局限于地产行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债增对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增信工作已纳入“第二支箭”统筹推进。张旭认为,该工具将政策与市场两个属性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能够提振市场对于民营企业的信心。而且,中债增对民营房企增信服务费率低于0.8%/年,仅为市场化民企增信服务费率1.5%的一半左右,更是远低于民营房企市场化的费率,显著为发债企业节约了综合融资成本,体现了政策支持作用。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讲话 (2022年11月21日) 尊敬的尹力书记、殷勇市长,格奥尔基耶娃总裁、卡斯滕斯总裁,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好! 首先,衷心祝贺金融街建设和发展3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绩!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金融街坚持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借此机会,我想就货币政策相关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些看法和思考。 第一,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支持是比较有力的。 受疫情、外部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加大了实施力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我们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降准0.25个百分点,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我国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均保持了较快增长。 从经济运行效果看,我国宏观政策力度把握是比较合适的。既有力支持了宏观经济大局的稳定,又在全球高通货膨胀背景下保持了物价形势的基本稳定,还兼顾了内外均衡。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9%,10月份我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1%,过去5年我国CPI年均涨幅保持在2%左右;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贬值幅度小于其他主要货币,保持了人民币币值和购买力的基本稳定。 第二,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近年来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 截至今年9月末,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为40万亿元左右,过去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6%,保持了相对稳定。近几年我们通过降准来满足货币信贷增长对中长期流动性的需求。我们知道,商业银行吸收公众存款,需要按一定比例上缴央行,降准时央行下调这一比例要求,使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变成了超额存款准备金以便于商业银行动用,这样同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就可以支持更多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就是说降准使货币乘数提高了。2018年以来,我们累计实施了降准13次,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到了大约8%,共释放了长期流动性约10.8万亿元,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在38万亿元到40万亿元之间,而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则从2017年末的近170万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60多万亿元,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是比较稳固的。 过去一段时期,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为我国币值稳定和防通货膨胀作出了重要贡献。降准操作也可以理解成把过去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冻结”的流动性给释放出来。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在积累外汇储备的过程中,央行资产负债表因外汇占款而扩张,同时我们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开展对冲操作,将外汇占款投放的多余流动性“冻结”起来。就资产负债表规模而言,当时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明显超过了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而近几年,我们是综合运用降准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来主动投放和调节流动性,这与过去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明显增强。 第三,我国货币政策还有一个特点是总量与结构相结合。 稳健货币政策不仅有总量上的支持,也有结构上的特色。我们聚焦供给侧结构性的堵点、难点,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截至今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了23万亿元;授信户数近5400万户,是2017年末的4倍;今年9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较2017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 结构性工具又可以分为长期性工具和阶段性工具两种。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是长期性工具,目前余额是2.5万亿元。近年来,我们创设了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支持工具,这些都是阶段性工具,目前余额约3万亿元,这些工具有明确的实施期限或退出安排,在达到预期目标后可以有序退出,实现“有进有退”。 最后,我再谈一谈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和绿色金融这两方面的作用。 房地产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调整,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针对前期一些房企风险暴露导致逾期交房,我们出台了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的建设交付,并研究设立了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保交楼”结构性政策工具。最近我们扩大了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为民企发债提供风险分担,民营房地产企业也在支持范围以内。 我们还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绿色发展。这项工具坚持市场化原则,支持金融机构向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碳减排技术这三个重点领域的企业提供贷款。除了资金支持外,碳减排支持工具还要求金融机构计算和披露贷款所带动的碳减排量,这对于引导绿色理念,推动碳核算和信息披露具有积极意义。截至今年9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使用2400多亿元,支持碳减排贷款超过4000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8000多万吨。近期,我们还将两家外资银行纳入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范围。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支持金融街建设和发展,支持金融街进一步发挥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预祝本届金融街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坚守初心 共促发展 开启亚太合作新篇章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2022年11月17日,曼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各位工商界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曼谷,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世界又一次站到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我们必须给出答案。 21世纪是亚太世纪。亚太地区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占世界经济总量逾六成、贸易总量近一半,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亚太成员经济发展过去取得了不凡成就,今后也一定能书写更壮丽的篇章。 当前,亚太地区局势总体稳定,区域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流。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紧张与经济格局演变叠加,冲击亚太地区发展环境和合作架构。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衰退风险上升,粮食、能源、债务多重危机同步显现,不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扭曲国际准则、打断经济联系、纵容地区冲突、阻碍发展合作的行为屡见不鲜,对亚太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挑战。 鉴往事,知来者。过去几十年,亚太经济合作为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有效提升了人民福祉。经验弥足珍贵,初心需要坚守。 ——我们要走和平发展之路。亚太地区曾饱受冲突战乱之苦,成为大国争斗的竞技场、国际矛盾的聚集地。历史昭示我们,阵营对抗解决不了问题,偏见只会带来灾难。正是因为摆脱了冷战阴霾,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小经济体步入奔向现代化的快车道,“亚太奇迹”才应运而生。 亚太地区不是谁的后花园,不应该成为大国角斗场。任何搞“新冷战”的图谋,人民不会答应,时代不会允许! ——我们要走开放包容之路。开放包容是人类繁荣进步的基本条件。几十年来,亚太各经济体打破市场分割,拉紧经济纽带,积极拥抱世界,为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亚太经合组织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持多样性、非歧视原则,构筑了包容普惠的地区合作架构。正是凭借这种胸襟和格局,亚太地区才得以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走在时代前列。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阻滞甚至拆解亚太地区长期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只会使亚太经济合作走入“死胡同”。 ——我们要走和衷共济之路。“亚太奇迹”是靠大家携手奋斗、爬坡过坎创造的。长期以来,亚太地区秉持大家庭精神,坚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化解各种风险,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在合作中形成共同体意识,成为实现不断发展的深厚根基。 当前,亚太经济进入疫后复苏的关键阶段。各经济体普遍面临供应链紊乱、粮食能源紧张、通胀压力加大等困难。我们要加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推动亚太经济走在世界经济复苏前列。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新形势下,我们要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因应时代挑战,坚定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开拓发展新局面,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第一,筑牢和平发展的根基。我们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反对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搭建亚太安全架构,为亚太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条件。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们要注重在经济发展中保障民生,照顾弱势群体诉求,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培育包容性发展环境。亚太发达经济体要发挥正面作用,积极支持发展中经济体,构筑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新伙伴关系。 第三,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我们要深化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合作,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要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相互衔接,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 第四,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我们要以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为指引,有序推动硬件联接、软件对接、人员往来。中国将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各方发展战略对接,共同打造高质量亚太互联互通网络。 第五,打造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坚持市场原则,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维护货物服务生产和供应体系,打造便利、高效、安全的亚太产业链供应链。要共同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将经贸关系政治化、武器化。 第六,推进经济优化升级。我们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实现亚太经济数字化转型。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加快构建亚太绿色合作格局,让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亚太,也用自身发展回馈亚太、造福亚太。中国经济同亚太经济相互依存、深度融合,中国已经成为许多亚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为亚太稳定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成功举行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和部署,强调要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归根结底要激发14亿多人民的力量。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 ——中国古人说:“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已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要继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的共同富裕,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实现整体富裕、普遍富裕,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打造橄榄型分配结构。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正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进倡议落实,推动落实今年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同各方一道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我讲过,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们将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做到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又让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我们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提供助力。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近年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中国确定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10年来,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超额完成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累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8亿吨。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希望各方加强合作,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国人民最希望看到的是和平稳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长期以来,亚太工商界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人说,企业家既是短期的悲观主义者,又是长期的乐观主义者。如果没有居安思危意识,企业不可能办好;如果没有对长期趋势的积极预期,企业也不会发展壮大。希望工商界朋友发挥企业家精神,积极促进经济合作,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亚太和世界发展繁荣贡献正能量。 谢谢大家。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1月15日电(记者刘华 余谦梁)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 习近平强调,二十国集团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 我们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应该同舟共济。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只会割裂世界,阻碍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冷战思维早已过时。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境界。各国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应该以邻为壑,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二十国集团要坚守团结合作初心,传承同舟共济精神,坚持协商一致原则。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 我们要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每个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都应为全球发展事业尽心出力。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将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进这一倡议,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 我们要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展问题。要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中方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各方要继续深化抗疫国际合作,遏制全球通胀,化解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要减少货币政策调整的负面外溢效应。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债权方,应该参与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债行动。中方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最大,为有关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提供了支持。 我们要继续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方提出了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期待同各方一道营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缩小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必须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要坚持对腐败零容忍,加强追逃追赃国际合作。 习近平强调,粮食、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当前危机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解决之道在于加强市场监管合作,构建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大宗商品市场,共同畅通供应链,稳定市场价格。要坚决反对将粮食、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撤销单边制裁措施,取消对相关科技合作限制。二十国集团应该在生产、收储、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支持。中方在二十国集团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期待同各方深化合作。 习近平最后强调,中国共产党近期举行了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谋划了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上述活动。
新华社金边11月12日电(记者吴长伟 郑明达)当地时间11月1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金边会见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李克强表示,世界经济金融高度融合,面对当前诸多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应加强合作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形成合力,维护世界经济稳定,防止陷入衰退。这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李克强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他指出,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我们在宏观调控中既果断应对又适度合理,留下了政策工具。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今年二季度前期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我们及时推出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经过努力,中国经济及时扭转了下滑势头、二季度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增长3%,当前总体呈回稳向上态势。我们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中国有1.6亿多户市场主体,这是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我们通过退税减税降费、降息缓息,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帮扶渡难关。今年前10个月已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000多万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上涨2.1%,这主要得益于前两年没有超发货币,今年粮食增产丰收、能源稳定供应也为稳物价夯实了基础。我们将继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落地、充分显效,巩固和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全年实现更好结果。面对全球范围通胀高企,中国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没有大规模在世界市场购买粮食和能源,这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李克强指出,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方愿继续参与G20缓债倡议。中国与基金组织保持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希望基金组织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完善主权债务协调的国际机制,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复杂局面。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许多新挑战和不确定性。中方应对疫情之初宏观经济政策预留工具是正确之举,注意到近期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合理有效的。基金组织与中方关系良好,愿继续同中方加强合作。 肖捷参加会见。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金融系统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确立的“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金融系统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体系经受住了复杂环境的冲击考验。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金融风险诱因和形态更加复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就金融领域而言,我们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时刻绷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根弦,事实上,这也是多年来我国金融业成功抵御多次重大风险考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必须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要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要引导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流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引导督促中小银行深耕本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其二,要强化审慎监管。近年来,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更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等制度性文件相继出台;在微观审慎监管方面,严监管氛围基本形成,依法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强化审慎监管,要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把好金融机构准入关,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特别是加强对股东资质、股权关系的穿透核查和股东行为监管,坚决纠正违规关联交易,防止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纠正“有照违章”,打击“无证驾驶”。强化金融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金融业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迈出里程碑式步伐:基本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比10年前增长2.4倍;取消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人民币成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全球第三大篮子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总的来看,我国双向开放的金融体系加速形成。 金融业本质上是竞争性服务业,开放竞争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金融业需要在竞争的环境中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才能保持健康发展。金融业开放不仅引入了机构、业务、产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给,还促进了制度规则的完善,丰富了金融制度供给,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要便利商品和要素的流动,还要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制度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这也对金融业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应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坚定不移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落实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标高水平国际金融规则,做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准备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性,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完善配套制度规则,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二是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地发挥汇率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为金融服务业开放和金融市场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未来要继续做好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加强本外币协同,便利市场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三是持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金融业开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复杂的金融风险,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未来,要进一步扎实牢筑金融安全网,为开放之路保驾护航。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构建与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好“防火墙”,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做好经济金融工作明确了根本方向。应当看到,金融业开放是互惠互利的。开放竞争有助于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效率的提升,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能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红利,实现互利共赢。扩大金融业开放,未来要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便利性,构建与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走出去”经营管理水平和全球竞争力。同时,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在绿色发展、健全区域金融安全网等重要议题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在疫后复苏中展现大国担当,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本报讯 记者杨毅报道 11月4日下午,证监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作宣讲报告。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报告会并讲话。证监会党委委员参加会议。 报告会上,易纲深入阐述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和重大成果,系统介绍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深入解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易纲指出,新时代的10年,我国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贡献了金融力量。在新征程上,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金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金融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会同志表示,易纲同志的宣讲报告系统全面、把握精准、深入浅出,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易会满强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证监会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狠下功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既要理解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又要掌握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资本市场实践,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聚焦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点问题加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要坚持知行合一,牢记“三个务必”,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性抓好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宣讲报告会采用现场+视频形式,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证监会机关各部门副局级以上干部、青年干部代表在现场参加会议,证监会机关各部门正处级干部、系统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通过视频在分会场参加会议,共2100余人收看。 宣讲结束后,易纲与证监会机关青年干部代表互动交流。
11月3日,深秋的北京寒意渐浓,但金融大街甲15号银保监会机关多功能厅里却涌动着一股股暖流。中央宣讲团成员、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党委书记郭树清正向银保监会系统和银行业保险业机构作宣讲报告。聆听宣讲的干部职工时而认真记录,时而凝神思考,现场更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在宣讲中深化 在互动中升华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银保监会系统和银行业保险业坚决落实党中央决定要求,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紧密结合银行业保险业实际,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10月24日上午,代表大会甫一结束,银保监会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结合银保监会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银保监会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扛起责任,把握正确导向,着力抓好落实。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党支部)书记要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采取讲专题党课、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要读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要立足实际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各方面,体现到做好各项工作之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转化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11月3日上午,按照统一安排,中央宣讲团成员郭树清面向银保监会系统和银行业保险业机构作宣讲报告。 郭树清从党的二十大主题和主要成果、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等八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全面系统深入宣讲解读。 郭树清强调,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郭树清围绕银行业保险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同志们一起探讨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现代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持续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工作要求。 理解,在宣讲中深化;认识,在互动中升华。参会党员干部表示,宣讲报告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分析透彻、鲜明生动,有助于全面准确把握、更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场一些参会党员干部围绕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看待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如何进一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提出了行业关心的问题。郭树清一一作答。他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目前遇到的困难是非预期因素造成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势不可挡。在此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推动金融体系更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有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健全社会保障,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从改进完善三次分配多个环节稳步推动促进共同富裕。要继续发挥好香港在航运、贸易、金融、法律和人才等方面优势,依托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不断扩大金融业辐射和服务范围。 郭树清表示,要深刻认识到,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的高水平开放,是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开放,是促进深层次改革的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我们应当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 宣讲结束后,郭树清同系统青年党员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有同志问到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走势。郭树清指出,尽管短期内有疫情反弹、美欧激进加息等因素影响,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较高,产业竞争力日益提升,人民币有利的市场地位不会改变,人民币长期走强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的对外投资净资产,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有的司局级干部补充说,现阶段国际外汇市场对远期人民币汇率持续看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指数没有实质变化。从过去30多年的经验来看,无论企业还是居民个人,如果有实际需要,可以购汇支出,如果出于理财保值则不一定要持有外汇存款,而投机做空人民币必然遭受巨大损失。 宣讲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交流真挚热烈、干货满满。3日下午,郭树清来到北京银行与一线40多名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 郭树清强调,银行业保险业机构要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实际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强化担当作为,强化工作落实。现场有同志提问:“如何能更好地把二十大的精神落实到银行经营管理行动当中?”郭树清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追求数量,而是质量越来越高。要扎扎实实“练内功”“补短板”“锻长板”。他以“补短板”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工业门类在世界上最为齐全,制造业竞争力是很强的,但是必须看到,在高科技领域,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还有差距,所以要补短板。如何把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到更高水平,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金融服务业必须认真思考。要把包括高附加价值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起来,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搞上去。这就要求我们,多动脑筋主动作为,研究探索金融新产品、风险防控新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社会领域补短板的方式手段。” 把精神带到工作上送到群众中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恩施银保监分局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银行保险监管干部,党的二十大代表、恩施银保监分局大型银行监管科科长文治成回到工作岗位后,第一时间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身处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作为一名金融监管系统的一线代表,有幸见证一个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必须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二十大精神带到工作岗位,送到群众身边去。”他表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上,必须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并在贯彻落实中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同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紧密结合湖北银保监局的重点工作部署和恩施实际,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水平。 山东银保监局秉持“三个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金融服务不断优化。深入贯彻落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紧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及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好引领辖区机构惠民生、解民困、暖民心,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改革化险一体推进。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以深层次改革推动深层次风险化解,跳出风险反复的周期律,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三是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各级党组织都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把着力点更多放在实体经济上 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全面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召开的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指出,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布局中把握金融职责、找准工行定位、谋实发展路径,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贡献工行力量。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丰富高质量金融供给,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更大的金融价值,全力建设人民满意银行。牢记金融宗旨,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近日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提出要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践行金融报国为民,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崭新篇章。 中国人寿表示,将牢牢把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更积极主动将公司自身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人保集团各级机构认真组织收听收看,学习领会报告精神。人保财险西藏阿里分公司改则县营销服务部农保员在查勘之际,为当地农牧民讲解党的二十大会议内容。牧民次仁激动地说,党的光辉政策照边疆。十年来,党带领我们实现脱贫、奔赴小康、增收致富,无论是住房、就业、医疗、教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如今,家家都实现了供电、饮水、电信网络、医疗保障等全覆盖。“我们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
本报讯 记者马玲报道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1月2日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接受访谈时表示,中国经济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但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增速较二季度上升了3.5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就业形势稳定,9月份调查失业率5.5%。得益于粮食丰收、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通胀保持在较低水平,9月份CPI同比增长2.8%,PPI同比增长0.9%。 疫情对全球经济增长有深刻的影响,谈及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易纲表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师和技工队伍,已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网络。中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将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动能。 今年以来,面临多种挑战,中国的货币政策如何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对此,易纲指出,中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我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超过12%,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在10.5%和11%左右。目前,市场利率稳中有降,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同时,我们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我们还致力于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和基础设施投资,四季度效果会有所显现。 谈及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走势,易纲表示,我们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今年以来,得益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我们近年来坚持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相对稳定,对美元有所贬值,但对其他主要货币有所升值。未来,我们将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币值和购买力将保持稳定。 金融业如何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制度型开放”?对此,易纲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治理。将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金融市场投资信心。 谈及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易纲指出,房地产行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明显且差异很大,各城市政府在稳定当地房地产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银行积极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鼓励银行通过“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建设交付,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近期,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们相信房地产市场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谈及如何看待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香港在联系内地和全球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易纲表示,香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这些年,香港经济和金融体系显示了强大的韧性。香港与内地在金融市场联通、“一带一路”投融资、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等领域拥有巨大合作潜力。我们将全力支持香港的发展,支持香港建设和保持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