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稳健货币政策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如何应对助力稳增长?又将如何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来看本台记者对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雨露的专访。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提前布局、靠前发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全面降准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继续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下降至4.37%,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用好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陈雨露:我们已经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近期,又推出了三大专项再贷款,包括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1000亿元再贷款额度专门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 陈雨露说,今年人民银行还有一项特别举措,依法上缴超1万亿元的结存利润,经财政支出后,将下沉基层、直达市场主体,预计拉动全年广义货币增速约0.5个百分点。 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增多、压力加大。陈雨露说,人民银行、外汇局近期出台了23条金融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政策成效正在逐步显现。近期人民银行还在研究谋划持续推出新的金融支持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陈雨露:对餐饮、文旅等困难行业企业,要加快动产抵押质押和信用贷款产品研发;对(因)疫情受困的群体要灵活地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等方式来积极予以支持;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物流仓储等企业融资,加强对货运经营者帮扶。 下一步,人民银行还将加大对银行发行永续债的支持力度,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推动金融机构继续减少收费、惠企利民,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订单是企业生存的希望,银行则给我们提供了生产的信心。”张家界继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先赤说。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致力于生物技术研发以及植物提取物的收购、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医药、食品等健康产业领域。2022年3月贷款到期后,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企业急需资金支持。了解到情况后,张家界农商银行迅速行动,经过调查,在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后,决定为企业办理续贷,与企业一起渡过难关。 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金融系统与科技型企业共同抗疫,人民银行出台多项金融惠企政策,银行机构加大走访对接,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优化金融服务,让科技型企业贷款不难,为科技型企业“贷”来资金活水。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落实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要求,4月18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金融23条”),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的23条措施,其中针对科创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融资需求、规范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等一揽子支持措施。 更高效的工作合力正在形成 科技型企业一直面临缺乏合格抵质押物、成长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问题,加上短期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产业链供应链上又有部件停产、快递延误停发、用工短缺等困境,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困难。对此,“金融23条”明确提出的一揽子支持措施,对精准助力企业纾困、复工复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要求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闻令而动,第一时间传达总行会议精神,指导各金融机构、人行地市各分支机构围绕“金融23条”核心任务,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实施助企纾困和稳企保供措施。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表示,将结合前期出台的《关于做好全省金融改革创新第二阶段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科技、财政、金融监管等多部门密切协作和政策协同,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为响应“金融23条”要求,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已开通绿色通道,紧急审批通过了蔚来汽车4亿元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将有效缓解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据悉,安徽多部门正积极推进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工作,拟全面建立科创企业库和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增强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表示,将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协调推动机制”的基础上,围绕北京市科创中心功能定位,进一步探索“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新模式,帮助疏通融资落地中的难点、堵点,更加精准满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更精准直达的政策工具正在落地 在“金融23条”中,人民银行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科技创新再贷款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通过提供人民银行低成本资金支持进一步强化对银行投放科技型企业贷款的正向激励。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科技创新再贷款是落实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人民银行坚持“金融为民”“精准直达”的又一实践,将及时缓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资金压力,让他们安心攻关、轻装上阵。 据悉,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企业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在操作上支持范围分别按照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有标准认定,金融机构自主选择范围内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均可承接,总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按季度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期限6个月及以上的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 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众多的北京地区,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表示将依托协调推动机制,指导辖内银行有针对性地加快摸排企业融资需求,为科技创新再贷款尽快落地做好准备,推动北京市科创贷款稳增长、降成本。此外,继续发挥好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在科创领域的融资带动作用。此前,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创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联合经信部门推出创新型小微企业“初创贷”“创新贷”“成长贷”。 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牵头四部门出台了《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设立1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积极推行科技信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惠利率、优化考核的“四优服务”,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加大科技创新信用贷、首贷、续贷支持。 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正在拓宽 “金融23条”除了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入以外,还明确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建立债券融资对接机制,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一直以来,人民银行等部门通过窗口指导和政策工具支持等方式,努力破除信贷投放与科技创新高风险不匹配、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探索构建投贷债补联动、多渠道、广覆盖的金融支持格局。 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以及部分中小银行已推出了“专精特新贷”产品,建行、中关村银行在股债联动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建设银行创新推出的“善新贷”产品,是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我们完成了贷款准入、材料整理和贷款发放。”湖南三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及销售电磁继电器、汽车继电器等电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近,因企业扩大产能急需一笔流动资金,正愁于资金之际,建设银行衡阳分行主动对接,通过“善新贷”成功为其办理500万元贷款。 在助力“强链、补链”方面,金融机构也有妙招。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惯性导航企业,专注无人装备的研发应用,拥有完整的四项军工资质。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与星网宇达合作达十余年,从合作初期的园区建设,到后来的产业并购,助力企业以并购先进企业的方式提升技术实力,提高主营产品精细化程度。同时,工行北京分行将星网宇达纳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产业链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保障了相关产业链融资渠道通畅。截至目前,工行北京分行累计为其提供各类融资支持4亿元,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实保障。 长沙银行面向初创企业创新“投贷跟”、认股选择权、“优才贷”“风补基金贷”等产品,面向成长企业创新“科创快贷”、票据池等产品,面向成熟企业提供产业基金、并购贷款等服务。通过各类定制化产品,长沙银行累计为省内约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放贷款90亿元。 湖南省邮储银行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业务,实现资金无缝对接,减轻企业负担,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31.99亿元,惠及科技型企业191家。
4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当前金融市场情况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采访。 《金融时报》记者:近期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对此有何评论?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我们关注到近期金融市场出现一些波动,主要受投资者预期和情绪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内生增长潜力巨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系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针,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农业生产和能源保供增供,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民航专项再贷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近期,全国疫情仍处于攻坚阶段,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的各项服务需求,助力小微商户经营,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的银联商务,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覆盖全国的市场服务网络优势,勇担企业社会责任,运用多年来在综合支付及信息服务领域的技术和经验,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助力商户经营 赋能降本增效 减费让利,帮扶小微。自2021年9月30日人行降费政策实施以来,银联商务始终贯彻执行减费让利工作,切实将降费工作落在实处。疫情期间,银联商务在加强系统保障,强化巡检,确保让利金额及时准确划拨到位的同时,持续以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方式开展降费政策宣传,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商户熟悉政策、享受让利,还重点协助对内部财务流程特殊、对账复杂的商户查询让利情况,纾解商户实际困难。 远程收款,解决商户经营难题。银联商务APP近期火速上线一款轻量化SaaS工具——收款单,为疫情期间活跃在社区团购群里的保供商户和“团长”提供快速分发收款单据、实时汇总付款数据等相关服务功能,实现统一记账管理,让线上经营更简单。目前,上海等地近千名商户已率先尝鲜使用该工具。 银商大脑之RPA,助力商户降本增效。“战疫”期间,各行业对远程办公需求激增。在海南、山西、湖北、广东等地,银联商务基于自主研发的银商大脑之“智企简程RPA”为酒店、医院、制造业等各行业商户提供RPA解决方案,通过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来自动处理重复性、规则明确的工作流程任务,有效突破地域限制,在减少面对面沟通协作、保障员工安全的同时,降低企业办公成本、缓解人力负担,提升远程办公效能。 坚守一线 保障支付服务畅通 保障核心交易平台平稳运行。在银联商务总部的上海数据中心,银联商务技术、运行、运营等相关岗位员工始终坚守现场一线办公,投入7*24小时生产运行保障和服务支持工作,全力保障疫情期间核心交易系统的平稳运行。 保障抗疫一线支付服务稳定。在上海、吉林、山东、江苏等地的医院、商超、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银联商务工作人员在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持续为POS终端、银行自助设备等提供消杀清点、巡检、维护、升级等服务,满足市民对各类终端设备的使用需求;还通过远距离无接触自取方式为商户进行耗材配送,保障抗疫一线商户支付服务稳定运行。 “码”上定制 推出防疫SaaS组合拳 “码”上购菜,助力社区配送。近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处于关键阶段,银联商务仅用2天时间即为上海市青浦主城区下的36个居委定制上线了“银商优码”解决方案,为隔离群众开通了“生活物资线上走,精准配送点对点”的绿色通道,给疫情防控提供后勤保障。 “码”上点餐,预定智慧膳食。在江苏、重庆、新疆等地的多家医院,由于疫情期间外来食品无法进入病房区,银联商务通过银商优码SaaS后台为医院住院部每个床位均配置关联科室、房间、床号等信息的独立二维码,病人及其家属扫码完成菜品预定后,等待医院食堂统一配送即可,有效减少了病区内的人员流动,为住院患者安全膳食提供保障。 “码”上捐款,打通绿色通道。在陕西、吉林等地,银联商务运用“银商优码”为榆林市慈善协会、神木市慈善协会、吉林市龙潭区慈善总会、吉林市红十字会、吉林工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等打造专属线上捐款通道,让爱心捐赠得以及时传播传递,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服务后盾。 “码”上登记,提高登记效率。在广西、云南等地,针对企业园区、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登记需求,通过银商优码SaaS后台配置开放式填写界面,商户可自行定制所需登记信息,精准查询和掌握人员进出情况。 “码”上购物,定制服务温暖隔离人员。在北京、天津等地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隔离酒店等地,通过银联商务提供的银商优码解决方案,为隔离期的人员提供便捷的扫码下单、预定餐食等相关定制化、人性化的温暖服务。 无接触服务 保障民生需求 远程问诊,助力互联网诊疗。在山东潍坊,银联商务为当地妇幼保健院定制上线了包含线上挂号、视频图文问诊、诊间缴费、药品配送、智能随访等一揽子功能的互联网医院综合解决方案,为当地患者搭起“就医便捷桥”;在北京、天津等地,银联商务通过将旗下小跟班SaaS系统与医院远程问诊平台进行对接,精准解决了患者线上就医后的处方开具和药物配送难题。 智慧餐饮,严把舌尖安全关。在山东、河北、四川等地学校,银联商务通过提供线上点餐、食堂接单、骑手配送、自助取餐等“无接触式”外卖全流程服务,使学生动动手指就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餐饮服务;银联商务旗下小橙批发SaaS系统,为中国农批青岛西海岸市场等农批市场提供“低频接触、无感支付、自动识别、全程溯源”综合解决方案,保障市民舌尖安全,推动农批市场数字化改造升级。 智慧交通,让出行后顾无忧。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在贵州,银联商务结合居民生活常态化测温的需求,为晴隆二十四道拐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定制上线了公交综合管理系统与智能车载终端相结合的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为当地市民提供人脸识别、体温监测、定制化公交卡刷卡及消费等相关服务,同时也为晴隆公交提供发卡、数据实时监控、对账等相关后台管理功能,助力当地公交出行实现智慧化管理。在内蒙古,银联商务为赤峰市650多辆公交车提供防疫乘车码服务,在特殊时期既满足了公共交通对乘车人员高频快速通过的使用需求,又为相关部门排查密接人员提供了数据支持。 科技赋能 织牢疫情防控网 助力疫情流调,阻断疫情传播。为助力上海疫情防控,银联商务配合上海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7*24小时负责流调中与支付信息相关的查询工作,通过第一时间处理相关需求、两小时内完成流水调取等实际举措,为上海市疫情流调工作贡献力量。 布放机器人,提高环境消杀效率。在吉林省,针对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的征信和支付大厅等公共区域提高消杀效率的需求,银联商务通过布放小U智能消杀机器人,为其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高效率消杀工作,降低人员接触和感染风险。目前,该款消杀机器人还应用到河北、陕西、湖北、新疆的酒店、园区、医院、学校等场景,以智能化手段协助各地科学抗疫。 人证核验,助力精准防疫。基于人工智能、红外感应技术等创新科技,银联商务为载旗文化旅游管理(杭州)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等办公楼及园区出入口提供的健康码核验终端,不仅可以实时测温,还能同时提供身份证识别、健康码识别等功能,助力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同心抗疫 守护社区“疫”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银联商务遍布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不仅不畏险阻、立足岗位,通过火速上线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各行各业商户、保障民生服务通道畅通外,还涌现出一批战斗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志愿者,化身“大白”,通过在社区内进行宣传引导、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物资配送、捐赠老人、无偿献血等举措,为疫情防控战贡献点滴力量。 秉承“服务社会 方便大众”的使命,银联商务正不断将系列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运用到园区、社区、交通、农贸、政务、零售等各个领域和场景,为打好疫情防控战、保障各行各业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和开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贡献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4月21日上午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习近平强调,“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矛盾并不可怕,正是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 习近平:同心合力、和衷共济,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习近平指出,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习近平: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 习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习近平指出,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中方愿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习近平: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不可接受 习近平强调,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习近平:国际社会已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 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 习近平:大国要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展现大国的样子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我们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展现大国的样子。 习近平:把亚洲打造成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 习近平强调,亚洲人民历经热战冷战,饱经沧桑忧患,深知和平弥足珍贵,发展来之不易。过去几十年,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就了“亚洲奇迹”。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我们要继续把亚洲发展好、建设好,展现亚洲的韧性、智慧、力量,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 习近平: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强调,地区和平稳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哪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地区国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今天,亚洲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域内域外,都应为亚洲添彩而不添乱 习近平强调,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这是亚洲应有的襟怀和气度。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域内域外,都应该为亚洲添彩而不添乱,都要共走和平发展大道,共谋合作共赢大计,共创团结进步的亚洲大家庭。
初步统计,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5.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9.8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0.7%;委托贷款余额为10.93万亿元,同比下降1%;信托贷款余额为4.18万亿元,同比下降30.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08万亿元,同比下降19.5%;企业债券余额为3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政府债券余额为54.65万亿元,同比增长1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9.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 从结构看,3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4%,同比高0.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7%,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4%,同比低0.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3%,同比低0.7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9%,同比低0.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5%,同比低0.1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6.8%,同比高0.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同比高0.1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提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近期,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晒出年度经营报告,一张金融业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成绩单”愈加清晰。 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如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金融机构的必答题。 中国工商银行年报显示,2021年,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12万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增量创同期新高;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197亿元;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 交通银行大力支持实体企业,截至2021年底,交通银行境内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16%;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0.90%、49.23%;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1.37%。 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区,邮储银行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领域的资源投入。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公司贷款余额2.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42.72%;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1000家;民营企业贷款新发放占比提高4.70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在信贷投向上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零售信贷领域,主要围绕三农、涉农、普惠小微贷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时,邮储银行也会向信用卡、消费贷等领域增加投放,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积极防范化解风险 随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中国银保监会3月31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卫东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累计收购金融不良资产本息7400多亿元,公开批量转让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到去年底,我们累计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260亿元,并将债转股业务拓展向各类企业。”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庄乾志介绍,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自去年成立之后,已有23家保险公司加入,共同为中国企业相关项目提供保险服务。一年多时间,共同体保障的境外项目总规模超过160亿元,有效防范和化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境外风险。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交易所等相关单位也积极行动,助力企业应对风险。3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通知,宣布免收沪市存量及增量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初费和上市年费、增量上市公司2022年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服务费、2022年度CA证书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同时减免和调降数据中心专线及机柜费。上海证券交易所就进一步保障市场运行提出了30项具体措施,为广大实体企业减轻负担。 服务重大发展战略 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服务社会进步所需,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工作的重点和亮点。 交通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该行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30%。从中国农业银行的年报来看,2021年,该行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作用。截至2021年末,中国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6.2万亿元,新增9130亿元,增速17.2%,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达36%。增量、增速、余额占比均创近10年来新高。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寿服务雄安新区投资存量规模近280亿元。在此过程中,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积极对接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企业,服务数十个大型项目,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多样风险保障。截至目前,该公司为雄安新区安置房提供风险保障超200亿元,参与雄安新区内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工程险项目的投标工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800亿元。 如何用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邮储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722.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52%,超过上年度30.20%的增速。中信证券董事会秘书王俊锋表示,去年中信证券与有关单位联合推出“中债中信证券ESG优选信用债指数”,并同步推出挂钩该指数的收益凭证产品,有效带动了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发展。“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动发行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业务,以资本配置助力产业结构调整。”(记者 王俊岭)
3月30日,全国股转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决定进一步减免北交所上市公司相关费用,同时结合市场实际制定优化自律监管服务的系列举措,增加监管弹性、提升服务温度,全力支持市场各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新三板、北交所市场平稳运行。 减免费用方面,在前期已免收注册地在上海市、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吉林省的新三板挂牌公司2022年挂牌初费和挂牌年费以及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年费的基础上,决定进一步免收全部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年费。 优化监管服务方面,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制定18条举措(下称“服务18条”),进一步加大对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服务18条”提出,将加大对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为保障北交所审核业务正常推进的支持举措包括:疫情防控期间,正常推进相关业务受理审核工作,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企业实行专人对接和服务。允许受疫情影响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回复审核问询、完成尽职调查等工作的申请人、中介机构依规申请延期回复。放宽相关文件签署要求,允许通过提供签字页电子扫描文档方式办理。开通线上沟通咨询渠道。 在一体化发展的市场格局下,北交所与新三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规范治理、持续融资、加速创新、稳步拓张”的资本市场发展特色路径。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新三板审查业务不“掉队”,全国股转公司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开通申请挂牌、定向发行、并购重组受理审查“绿色通道”,实现专人对接、专项审查、即报即审,审过即挂(办);放宽申请挂牌、定向发行、重大资产重组相关申报时限要求;放宽文件签署等报送要求,允许通过提供签字页电子扫描文档方式办理等。 赶上“年报季”,信息披露工作繁重。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将采取多种措施便利企业开展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相关工作。“服务18条”明确,支持挂牌公司、上市公司在法定期限内适当延期披露2021年年报。适当放宽业务文件报送形式要求,部分业务允许在取得相应授权后以签字暂代公司实体签章。支持挂牌公司、上市公司线上召开“三会”。为公司举办线上业绩说明会提供免费平台支持和服务。 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支持中介机构灵活开展具体业务。“服务18条”强调,灵活挂牌公司现场核查安排,允许中介机构在保证核查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线上方式远程开展核查,通过远程方式难以明确核查结论的,可以提交延期申请。支持证券公司通过电话、网络等非现场方式开展业务,实现平稳运作。 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落实落细支持疫情防控和保障市场运行各项工作,支持受疫情影响的挂牌公司、上市公司加快恢复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 3月30日,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8方面23条具体措施,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此前2月22日,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连续19年聚焦“三农”。其中,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条。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叶斌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2018年至今年五年中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重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资源、政策投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尤为重视农村金融工作。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中央1号文件的基础上,央行此次下发的《意见》进一步为我国金融系统指明了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乡村振兴的发力方向。 当前,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求结构矛盾凸显,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粮食安全是我国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三大安全战略之一,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便是要确保粮食安全。 此前,中银协秘书长刘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国家粮食安全、现代种业等关键领域,推动提高农业生产及抗风险能力。 此次央行发布的《意见》明确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主动对接融资需求,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 对于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持续加大信贷投入,加大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金融支持。 在支持农产品跨境贸易和农业社会化方面,央行在《意见》中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农业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同时,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发展生产托管服务,推动提升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社会化水平。 此外,《意见》提出,要加强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支持,提升种业育繁推产业链融资便利度。创新设施农业和农机装备金融服务模式,稳妥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农机装备研发企业发行信用类债券。 产业兴则百业兴。在金融监管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杨瑾看来,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发展。 杨瑾认为,目前乡村衰落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产业的支撑,产业过于单一,要从根本上实现乡村经济的正循环,立足点就是发展乡村产业。 此前,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撰文指出,实现乡村振兴要把推进产业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农村产业发展趋势、格局变化和需求特征,创新特色化融资产品,提供更加精准适配的资金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满足农业龙头企业、科创企业、科研机构在育种等重点创新攻关项目上的资金需求,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动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 此次,央行发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对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具体而言,要围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特点,完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专属金融产品,支持发行乡村振兴票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信息协同和金融科技赋能,支持县域商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做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拓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融资渠道。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等重点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投入。增强金融机构网点综合化服务能力,加强与民生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市场具有低收益,高风险的特征,这直接降低了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投放金融资源的意愿和动力。 为了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供给,《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执行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引导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银行释放更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领域。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提高政策支持普惠性,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大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人民银行已经三度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最近一次是在去年12月7日,央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自当日起下调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1.9%、2%。 彼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应。温彬认为,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引导中小银行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的作用。 对于金融机构,《意见》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健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或业务条线,在信贷资源配置、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国性银行要制定明确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方案,中小银行可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确定优惠幅度。各金融机构要细化实化涉农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将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结果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拓宽可贷资金来源。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在部署农村金融工作时,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包括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的金融知识相对贫乏,金融消费维权能力非常微弱,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极不相称,是突出的‘短板’和‘弱项’”,叶斌指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群众基础亟待加强和夯实。 对此,《意见》明确,继续将农村居民列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重点对象,开展好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结合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风险警示教育,推动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持续畅通普惠金融重点人群权利救济渠道,压实金融机构投诉处理主体责任,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用好“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强化金融纠纷调解专业性,进一步提升金融消费者对金融纠纷调解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认可度,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完善信用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便利性——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难点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提升金融服务均等性和便利度。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通知》提出,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3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3亿人。 “这个群体融入城镇,也都会面临着安居乐业、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需求。3亿左右的新市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金融需求旺盛的重要客群,对于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意义。《通知》提出9个方面28条措施,是及时和必要的,有助于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但新市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部分新市民难以以合适的价格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马上消费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市民在城镇居住时间较短且缺少有效抵押物,金融机构在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难以有效识别这类群体的信用等级、个人金融需求额度较小且较分散,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很难有效覆盖这类群体的金融需求。 为扩大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通知》对新市民在创业、合理购房需求等方面给予信贷支持的同时,还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做好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分析。比如,在新市民创业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优化新市民创业信贷产品;在合理购房信贷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 金融机构如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应转变观念理念,把新市民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把服务新市民纳入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力度。此外,要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设立专项额度、加大内部激励等措施,逐步提高新市民客户占比,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对新市民开户、结算、担保等方面的费用,能免则免,能降则降,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市民“减费让利”。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的方式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降低对抵质押物依赖。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金融机构可以将自身期限灵活、费率适中的金融产品嵌入到新市民工作和生活消费中,并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建立并完善新市民数据库,为信贷服务完善信息和风控支撑。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国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并免费向金融机构开放,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的成本。业内专家认为,可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化征信机构的作用,探索推出新市民征信产品,为新市民金融服务提供支撑。监管部门要完善政策措施,打消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的顾虑,激发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动性。消费金融公司运用金融科技在服务个体工商户方面已有积极探索,应鼓励有能力的消费金融公司扩大对个体工商户等新市民群体的服务。
3月22日,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何氏眼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是继中触媒之后、今年我省第2家新增上市公司,我省上市公司再增生力军。 何氏眼科成立于2009年,注册地址沈阳市浑南区,注册资本9106万元,法定代表人何伟。何氏眼科是由留学归国眼科医学博士何伟及其团队创办,集医教研于一体,采用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致力于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集团型连锁医疗机构。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眼病患者提供眼科专科诊疗服务和视光服务。截至2020年底,何氏眼科有3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构,32家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60家初级眼保健服务机构。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14.2亿元,全年营业收入9.6亿元、净利润8636万元。何氏眼科2019年3月向辽宁证监局申报辅导备案,2020年7月向深圳证券交易所递交创业板IPO申报材料,2021年8月通过上市委审核,2022年1月1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核准。此次上市,何氏眼科公开发行3050万股,发行价格42.5元,发行市盈率57.91倍,募集资金总额12.96亿元。 目前,全省上市公司83家,从上市板块看,主板60家(上交所31家、深交所29家),创业板15家,科创板6家,北交所2家。从公司属性看,省内国有上市公司15家,民营上市公司52家,央企及外省国有上市公司16家。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52家,批发零售业7家,公用事业类6家,信息技术类5家,交通运输、卫生、文化、公共设施管理、农业、教育、采矿和房地产等8个行业共13家。从注册地看,沈阳26家,大连32家,鞍山8家,锦州3家,营口、阜新、辽阳、葫芦岛4市各2家,抚顺、本溪、丹东、铁岭、朝阳、盘锦6市各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