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明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政策发力适当靠前12-13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12月11日在“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稳”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关键词。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韩文秀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   “比如,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澎湃的市场活力、足够的政策空间,特别是我们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百年奋斗的智慧经验。”韩文秀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需潜力大也是优势所在。韩文秀说,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发力。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的排查和改造,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里子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同一场合表示,2022年必须充分挖掘国内需求的潜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吉喆认为,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巩固和扩大基础性的消费、升级类的消费。要把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相结合,落实好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相关举措。扩大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同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宁吉喆表示,用好用足、提前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此外,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聚焦“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水利交通等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领域的有效投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活力,鼓励民间投资稳定发展。   韩文秀认为,要正确认识碳达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搞“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实现“双碳”,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在宏观政策方面,宁吉喆表示,2022年,面对不确定、不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必须继续面向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要实行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韩文秀指出,宏观政策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稳健”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有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抵御经济下行压力,使“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   对于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韩文秀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包括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到明年使用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推动财力下沉;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是政策效果的受益者和“阅卷人”。韩文秀表示,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比如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还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恶意逃废债等行为,为企业竞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宁吉喆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过去一些年我们采取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等有效方法要综合运用。”他说。   此外,宁吉喆认为,要加强居民基本住房保障。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12-09
1、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答: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此次降准的考虑是什么? 答: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3、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 答: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2-09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完)
抚顺厚植“双创”沃土 助推高质量就业12-08
抚顺传媒网讯(任建 记者 李凭)12月7日,记者从抚顺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为不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进一步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坚持把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与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扩大城乡就业紧密结合,通过浓厚氛围、落实政策,厚植“双创”沃土,助推高质量就业。目前,全市共认定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7家,发放奖补资金282.24万元。 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造创业“示范田”,相继认定了抚顺市顺城区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抚顺市家庭服务业创业孵化基地、抚顺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抚顺市望花区创业孵化基地、抚顺市新抚区金融小镇创业孵化基地、抚顺市青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抚顺市新抚区创业孵化基地等7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入驻企业168户,带动就业2797人。通过打造“想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多维度创业服务链条,为初创企业和创业者搭台助力。 按照抚顺市人社局《关于印发<抚顺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及奖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严格依程序开展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及奖励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并首次引入“第三方审计”模式,对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基础运营费和公共服务费进行审计核定,通过实地考察、查看资料、查看建设规模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健康体检”,出具《审计报告》,保障资金发放公平、公正、安全。在此基础上,会同第三方审计机构、孵化基地组织座谈,针对审计总体情况、资金使用安全、工作意见和建议等进行交流和探讨,鼓励和引导创业孵化基地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奖补资金用到实处、取得实效。
证监会:进一步明晰独立董事权责边界 12-08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日前在国际金融论坛第十八届全球年会上表示,应全面、客观看待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大部分独立董事都能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市场各方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意见建议,将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推动系统完善,进一步明晰独立董事权责边界,加强履职保障、完善责任机制,支持和督促独立董事切实履行诚信勤勉义务。   他表示,证监会将积极推进代表人诉讼常态化,不断完善适当性管理、公开征集股东权利、纠纷在线诉调对接等各项投资者保护制度,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加强投资者保护是注册制改革基础   “加强投资者保护,是注册制改革的基础。”王建军强调,注册制改革必须全面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三个原则。   他表示,没有严格的投资者保护,就没有注册制改革的行稳致远。证监会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适应注册制改革的投资者保护基础制度体系,推动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推动在新证券法中增设“投资者保护”专章、推动出台刑法修正案(十一)和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等。   “特别是投资者保护机构参加的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创新。”王建军说,今年11月12日,广州中院一审判决,康美药业及相关责任人赔偿5.2万名投资者24.59亿元,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成功落地实施。   不断提升资本市场诚信水平   “康美特别代表人诉讼案的判决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王建军指出,社会各方一致认为,这是落实新证券法和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意见的开创性举措,是我国资本市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一是宣告了虚假陈述、欺诈发行违法成本过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弥补了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救济乏力的基础制度短板,与行政、刑事责任机制形成立体化的制度合力,大幅提高了违法成本,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二是昭示了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的责任追究是动真招的。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员要汲取教训、规范经营、提升质量,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合规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要坚定地站在投资者一边,各司其职、勤勉尽责,充分发挥“看门人”作用,不断提升资本市场诚信水平。三是彰显了监管的人民性,彰显了监管部门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严肃的、认真的。   应全面客观看待独董制度   王建军提到,康美案也引发市场各方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讨论。   他认为,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应全面、客观看待。上市公司董事会主要是负责公司经营战略等重大事项。上市公司设独立董事是公司法规定的治理要求。自2001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独立董事已成为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规范运作、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一环,大部分独立董事都能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对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上市公司治理区别于非上市公司的显著标志。   王建军表示,对市场各方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意见建议,证监会高度重视,已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将充分倾听各方意见,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推动系统完善,进一步明晰独立董事权责边界,加强履职保障、完善责任机制,支持和督促独立董事切实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努力形成各方归位尽责、市场约束有效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生态。
环比同比继续“双升” 金融机构对房企融资行为已恢复正常 12-08
在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引导下,11月房地产贷款投放增长明显,房地产信贷环境持续回暖。   据记者昨日从金融管理部门和多家银行了解,11月房地产贷款投放在10月大幅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环比、同比双升态势,初步预计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   另据Wind统计,11月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券发行金额为471亿元,环比增长84%。记者了解到,随着相关事件短期冲击的逐步明朗化,行业预期将进一步改善,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已恢复至正常状态。   当前,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融资行为已连续两个月出现明显改善。此前10月,房地产贷款投放较9月明显放量,环比多增超过150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环比多增500多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环比多增超千亿元。   “结合10月及11月数据来看,房地产贷款逐步回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刚需等合理需求。”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这不仅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对银行防范自身信贷风险也非常有必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房地产个人贷款连续两个月回暖,反映金融管理部门及时对部分金融机构房贷政策执行纠偏,起到了明显效果。房地产销售回暖,房企资金加速回笼,现金流压力逐步缓解,房地产信心有望逐步回暖,预计后续房地产投资将止跌企稳。   针对个别房企风险暴露引起的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管理部门近期频频发声,强调“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纠正金融机构对房企融资管理规则的误解,同时,对金融调控进行微调,以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短期个别房企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近期,境内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一些中资房企开始回购境外债券,部分投资人也开始买入中资房企美元债券。   人民银行11月19日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周茂华表示,从房地产调控政策来看,“房住不炒”的调控主基调没有改变。国内房地产调控稳字当头,因城施策,精准调控,保护刚需与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同时,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健康发展。
央行决定15日全面降准 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12-08
中国人民银行6日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专家表示,此次降准将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不意味着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分析,降准可释放大量长期资金,补充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但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改善银行负债状态支持商业银行信贷投放。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看来,此次降准可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产生平滑跨年经济波动、加强跨周期调节的效果;二是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此次降准体现了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特点。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比较明确,削减购债规模已落地,明年开始加息几成定局。我国在此时降准,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充分的独立性。”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此次降准将是继7月后,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准,均为全面降准,释放的资金量均在万亿元级别。   前述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降准有助于优化金融体系的资金结构,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温彬说,我国在去年疫情高峰过后,货币政策就逐渐回归常态。央行主要通过逆回购和MLF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运行,这种流动性调节的常规模式基本形成。   唐建伟表示,此次降准既没有改变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也没有改变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特征。此次降准资金将着眼于让利实体经济,尤其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科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释放低成本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一般来说,降准常常会使股市中的高负债率或资金敏感型板块受益更多,如银行、券商、地产、有色金属、建筑、建材等板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此次降准将给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带来积极影响。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也为投资人带来了信心。   此外,盘和林认为,降准或推动实际利率下行,可降低企业债、地方债等债券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地方政府等发行主体融资,为明年推动新基建等积累资金。   谈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此次降准凸显货币政策自主性,不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明显贬值压力。考虑到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出口将延续较高增速,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强势运行状态。事实上,本次降准可为出口企业提供更为稳定有利的汇率环境。
明年地方债发行会有哪些特点12-08
  今年地方债发行已接近尾声。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今年已发行新增地方债占已下达限额的超九成,仅剩千亿元新增地方债在12月待发。   多位专家预计,明年地方债发行规模跟今年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后续或将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扩宽专项债适用范围,惠及一些重点发展区域、政策重点地区。   据机构统计,今年新增地方债已完成全年额度的95.7%,其中新增一般债发行7741亿元,完成96.8%;新增专项债发行33083亿元(剔除中小银行专项债),完成95.4%。目前来看,前11月发行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预计明年地方债发行规模跟今年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会太大。   “总体规模应该继续维持一定高位。一是今年经济基数偏高需要明年地方债券对经济增长形成必要支撑;二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恢复面临一定压力,需要保持政策力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全球疫情不断反复,经济复苏缓慢,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抑制效应,需要中国继续保持适度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对冲。”张依群分析称。   业内普遍预期,稳增长背景下,明年专项债发行大概率前倾。“从投向上来看,后续地方专项债券会逐步扩宽适用范围,更加突出城市基础服务功能、贴近基本民生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在项目安排和区域布局方面都会进行必要调整。”张依群认为。   在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看来,“双碳”目标下,预计专项债也将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重大项目。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重大项目是“十四五”期间的投资重点,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抓手,这些绿色行业除了信贷融资需求,符合区域发展整体布局、属于公共设施范畴的也可以考虑通过专项债予以支持,从而进一步形成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配套。   明年财政前置对于基建影响如何?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预计,明年初开始就需要财政端发力,新增专项债加快发行并将更多投向基建,节奏前倾,为全年经济形成托底。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的投向将集中在后半年,政策端将在促增速和防风险间寻求平衡。   中泰证券固收分析师周岳认为,尽管基建发力托底经济的需求迫切,但参照2019年,明年财政前置对于基建的实际拉动效果还需理性看待,原因包括:城投债务融资约束明显放松,预算外支出难发力;基建投资回报不断下降,制约专项债使用效率;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可能给明年地方财力带来滞后影响。
扩充“弹药库” 百亿私募大佬密集发新品12-08
近日,千亿私募景林资产旗下新产品启动发行备受市场关注,继景林之后,星石投资江晖、源乐晟曾晓洁、盘京投资庄涛等百亿私募大佬也将在今年末至明年初密集发行新产品。   百亿私募集体发新产品,是否意味着牛市信号来了?对此,机构人士认为,明年上半年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优质权益资产将继续受到追捧,但市场整体估值抬升的空间可能不大。具体到行业上,可关注制造、消费等行业以及超跌后港股的投资机会。   新产品相继发行   12月6日,景林资产新产品正式启动发行,全天获得逾30亿元的认购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景林之外,近期不少百亿私募都有新产品发售计划。   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管理的一只产品将于下周开始发售,先后在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渠道上线。据了解,该产品设置三年持有期,持有三年以上可免收赎回费用。同时,该产品采取“年化单利10%”的浮动费用计提基准,即只对年化收益高于10%的部分才计提浮动费用,否则没有任何浮动费用。例如,如果持有3年,收益30%以上的部分才计提浮动费用;如果持有5年,收益50%以上的部分才计提浮动费用。   近两年业绩居前的百亿私募源乐晟也将在明年1月初发行由董事长曾晓洁管理的产品。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源乐晟并没有大幅扩充公司管理规模的计划,但会对公司现有资金结构进行一定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曾晓洁管理的产品曾在中信证券发售,据渠道人士透露,1600个名额遭热抢。随后,其产品3月份在其他几个渠道发售后就进行了封盘。   此外,渠道人士透露,明年1月初盘京投资新引入的基金经理崔同魁将新发一年持有期私募产品,该产品由龙头券商负责代销,募集资金约25-30亿元。明年2月,盘京投资董事长庄涛也将新发一只产品。   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多位百亿私募大佬不约而同选择了今年末或明年初这段时间发售新产品,是否意味着牛市的信号来了?   对此,星石投资分析,随着央行降准,明年一季度有望迎来信贷小高峰,股市也会得到正反馈。目前沪深两市成交额持续位于1万亿元以上,市场热度不减。在此背景下,股市情绪有望获得提振,年末通常是酝酿风格转换的关键时点,有可能出现跨年行情。   不过,星石投资认为明年市场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市场整体估值抬升的空间可能不大。但长期来看,随着居民财富、海外资金等不断增配权益资产,A股市场的估值中枢将不断上升。   盘京投资也表示,展望明年,上半年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优质权益资产将继续得到追捧。   近期,受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美联储缩债预期等因素影响,全球多个市场股指均出现一轮急速下跌,不少中概股也显著走弱。在此背景下,景林资产表示,坚定看好市场波动带来的好公司买入机会。   不过,从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来看,股票私募总体较为谨慎,仓位不断刷新年内新低。截至11月26日,股票私募整体仓位为75.29%,环比减仓0.61个百分点。近期股票私募仓位已经连续4周低于76%,远低于高峰时82.50%的仓位水平。百亿私募下半年减仓力度明显,截至11月26日,百亿私募整体仓位为75.74%,环比减仓2.08个百分点,成为当周不同规模股票私募中减仓力度最大的一类私募。   挖掘确定性机会   尽管私募对后市股指大幅上涨保持谨慎,不过在结构性行情中,仍有不少行业机会值得挖掘。   曾晓洁表示,明年确定性机会包括:一是有些行业本来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但今年因为成本上升、海运费大幅增长带来的压力,导致利润率较低或利润增长比较慢。随着以上问题的缓解,这类公司明年的利润增长会明显加速。二是关注制造业的崛起。中国的新制造业正在全面崛起,例如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汽车产业链崛起;改造电网,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储能;在半导体、精密设备、机床、新材料等重点环节加速发展,相关公司收入增长非常迅速。三是港股有投资机会。今年以来港股跌幅很大,跌得比较透。一些成长性不错的产业和个股或许有机会。   星石投资则主要看好消费方向。展望2022年,消费板块景气度或出现反转。一方面,供给出清的逻辑依旧存在,预计明年消费需求的释放将继续向疫情前收敛,叠加疫情影响下行业出清彻底,消费板块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盈利改善的弹性甚至可能远超预期。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消费板块表现低迷,部分细分行业和公司已经处于合理估值水平,当前市盈率虚高可能只是因为今年盈利阶段性下滑,多数消费行业的市净率水平处于近10年中等偏低的水平,已经具备较好的长期收益空间。   盘京投资相对看好泛新能源、军工等板块。盘京投资同时表示,汽车智能化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新兴赛道,新巨头入局及车厂的软件自研潮都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需仔细判断长期维度下哪类细分领域符合产业分工趋势,寻找卡位清晰且壁垒优势显著的服务商。
打造数字长三角 这些小镇活起来了12-08
 云栖小镇根植浙江的互联网先发优势,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产业发展方向;雪浪小镇扎根江苏的制造业土壤,以物联网推动制造业升级为核心定位;海纳小镇则发源于上海厚植多年的科创策源、数字城市。下一步,三镇联动将从战略形象、政策协同、资源配置、空间管理、人才交流、资本支持、产城融合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作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创新研究机构,上海海纳工程院12月7日在上海市普陀区揭牌成立。接下来,海纳工程院将以技术创新引领城市数字化,与杭州云栖工程院和无锡雪浪工程院共同推动长三角城市间的协同创新,打造全球城市数字化的创新典范。   海纳小镇聚才引智   打造上海城市数字化思想策源地   上海海纳工程院背靠海纳小镇,后者于今年5月在上海市普陀区揭牌。   在上海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之际,上海市普陀区重磅推出海纳小镇,拟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打造上海城市数字化思想策源地。   海纳工程院堪称海纳小镇的创新核心,其成立受到了企业高度认可。   “海纳工程院将汇聚各方智力,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夯实基础,给企业搭建合作创新的平台。”天壤智能CEO薛贵荣说。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海纳工程院的一些场景建设已融入到上海数字化转型的实际场景中。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陆森说:“海纳工程院制作的相关数据模型及算法能够提升数字化场景建设的效率。海纳工程院已深度参与了上海大客流的数字化治理场景,而在医院、停车等数字化转型场景,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合作。”   当天揭牌仪式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海纳工程院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海纳工程院建设。   同时,中国商飞、金山石化等一批重点场景共建单位入驻海纳工程院,后续将与工程院共同深化场景建设。   三镇协同推动构建   长三角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聚焦数字创新,海纳小镇已集聚了一批数字产业头部企业、产业赛道顶尖技术企业入驻,开拓城市智能涉及的交通、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板块,探索新兴数据交易衍生服务,助力长三角数字产业创新和区域协同。   其实,先于海纳小镇起步,杭州云栖小镇和无锡雪浪小镇已形成协同之势。   位于杭州西湖的云栖小镇作为浙江首批特色小镇之一,集聚了全国大部分云计算相关人才,瞄准了以云计算、大数据为科技核心的产业方向,正在全力打造“未来工厂”的云栖样板。 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已集聚相关产业企业30家,产业规模超过15亿元,先后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产业龙头和杭州牧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创新企业达成合作。   作为云栖小镇的姊妹小镇,无锡雪浪小镇于2017年成立,以打造全球物联网地标为目标。为共促区域计算经济的崛起与繁荣,云栖小镇和雪浪小镇携手发起“唤醒计划”。   发展至今,雪浪小镇已落地200多家数字化创新公司,其中最早从雪浪小镇走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雪浪数制,已成为中国工业数据领域“新生代”中的佼佼者。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三角一市三省要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上述小镇的兴起,将推动构建创新驱动、数字引领、三镇链接、协同发展的长三角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海纳工程院发起人王坚说,三个小镇将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各自优势错位发展。“云栖小镇根植浙江的互联网先发优势,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产业发展方向;雪浪小镇扎根江苏的制造业土壤,以物联网推动制造业升级为核心定位;海纳小镇则发源于上海厚植多年的科创策源、数字城市。”   王坚表示,下一步,三镇联动将从战略形象、政策协同、资源配置、空间管理、人才交流、资本支持、产城融合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让年轻人“上头”的剧本杀产业该如何走向“正轨”11-30
       青年本质是爱学习的,但需要找到寓教于乐的方式   让年轻人“上头”的剧本杀产业该如何走向“正轨”    11月23日晚,北京东城区一家“剧本杀”店内,几名青年人围坐在一起游戏。随着“剧本杀”游戏的兴起,这也成为青年人的一种社交方式。记者 赵迪/摄   让年轻人“上头”的剧本杀,迎来了监管时刻。   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在“野蛮生长”之后,包括剧本内容、场馆运营等剧本杀产业将率先在上海进入备案管理阶段。   剧本杀是一种推理游戏,最早被称为“谋杀之谜”,因角色的代入性、逻辑的严密性、情节的刺激性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近日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超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及以上。   剧本杀俨然成为年轻人当下最流行的新社交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剧本杀产业链中频频曝出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   剧本杀展会多了,但好剧本依旧难抢   夜幕笼罩,北京一本正京剧本杀展会所在酒店的门前,挂着外埠车牌的轿车来来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的发行团队、剧本店店主,正背着大包小包进入展会酒店。酒店走廊里,五颜六色的剧本宣传页放置在桌面上,颇具设计感的海报易拉宝竖在房门前。不同房间代表着不同剧本,七八个年轻人不拘小节地蹲坐在地上或床上,声情并茂地演绎着剧本内容……   这是北京沐眠沉浸式剧场创始人王浩伦第一次来到剧本杀展会。与普通玩家不同的是,他们的任务并不是“玩”,而是“测”,即通过亲身体验,购买到高质量剧本杀作品。“剧本杀展会将整个剧本圈的上游作者、中游发行、下游店家聚集到一起,这更像是行业的一次聚会。”王浩伦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在很多大学生眼中,开一家剧本杀店,似乎是一桩好买卖。王浩伦就是在校期间玩了百余个剧本作品,当过兼职DM(剧本杀主持人——记者注)后,成为剧本杀店主。想要店铺在行业内站得住脚,总得有点镇店之宝。王浩伦此行就是为了能抢到一部有望成为“爆款”的剧本杀作品。与王浩伦印象中“高大上”的展会完全不同,参会者可以在剧本杀展会上添加任何发行或作者的微信,用交朋友的方式去“盘”想要的剧本。   据了解,按照销售形式的不同,剧本杀作品目前可被分为“独家本”“城限本”和“盒装本”三种主要类型。“独家本”是仅授权给一家店的剧本,“城限本”允许一座城市的3-6家剧本店拥有权限。“盒装本”的购买门槛为零,批量发行,是大部分中、小型剧本杀店的基本保障。   “参加剧本杀展会最开始主要是从业者的业务交流,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逐步演变为以销售剧本为主的展销会。”王浩伦说,与一般购买渠道不同,在展会上,店家不仅能享受到更优惠的价格,还能得到一个更重要的好处——抢到首发的“城限本”或“独家本”。   与许多剧本杀店家一样,北京如梦剧本社创始人王璐经常组织店员往返于各地展会,就是为了“城限”和“独家”。“他们几乎是不分昼夜地测试各类剧本,不计成本地将有口碑的剧本买回来。”作为安徽蚌埠的一家剧本店创始人之一,杨力田与合伙人有明确分工:他作为金牌DM“镇店”,懂发行行业的合伙人负责“刷”全国各地展会,购买剧本。在他们看来,不断更新店内好剧本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   在Larp剧本杀发行工作室的发行王靖博看来,剧本杀展会的举办提高了年轻人对该城市的熟悉度,推动了城市的旅游业和美誉度。不仅如此,一般展会都会选在周围餐饮娱乐业较丰富的地方,也带动了周边经济。   可是,大到一线城市,小到县级市,当剧本杀店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后,“好剧本难抢”依旧是新手剧本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窘境。   制作成本高导致“投放难”   平均每天50个新增微信好友,未读消息七八百条;中午12点上班,清晨4点下班;为及时与客户周旋,手机时刻不离身,从睁开眼的那一刻就开始回复消息;除过年放假一两天,有时甚至全年、全天无休……这是昆明桌立方工作室负责人马骏骥的工作日常。   除此之外,马骏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监制剧本。“精品剧本”是许多发行工作室的努力目标,这不仅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更是出于对自身品牌信赖度的建设与维护,出于作者、玩家和整个行业的一份责任心。   “监制的作用非常重要,一部成功的作品需要具备人物饱满、情感丰富、故事丰满等根本因素,监制就是辅助作者完善作品的。”27岁的李莹是老玉米联合工作室的主理人,她告诉记者,每一家工作室监制的水平,都代表着该工作室的“天花板”。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用一个月的时间去测试剧本,然后交付作者修改。修改过后再次进行测试,直到没有Bug,才能继续接下来的工作。”李莹说,从创作直到成功发货,大概需要长达4-5个月的时间。   “制作一部精品剧本杀作品,我们的投入在20万-40万元之间。”马骏骥表示,从运行流程来看,制作成本、印刷成本、宣发成本、售后成本、差旅成本、人员成本……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越是成熟的发行体系,花在测评、美工等制作中间环节的投入就会越高。   为保障“独家本”“城限本”的优质内容得以最大程度呈现,许多发行店家会优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合作伙伴,这也造成了新店家可能很难拿到优质本的现状。李莹坦言,发行与新店家的合作不乏忧虑,因为行业内部鱼龙混杂,一座城市里的剧本杀门店开了倒、倒了开,还没拿到本子就倒闭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授权剧本时,我需要综合考虑商家诚信、DM演绎水平、故事体量等综合因素,必须对自己发行的剧本负责,因为每个发行都希望自己制作的剧本能被‘开’出好的口碑。”李莹作为发行方始终相信,只有成熟的店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家店铺能否成功经营是十分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归因于发行方的不信任,也不能仅仅归因于抢不到‘城限本’。”小黑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欢岳认为,“城限本”并不是实体门店存活的根本原因,其服务口碑、店面风格、主持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客人的去留。   每个新兴领域在发展初期都会有红利期,当红利期过去,从业者又该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王欢岳建议,拿不到“独家本”或“城限本”的店家从自身出发改善经营情况:客观认识内容创意产业“为内容负责”的实际情况;向优质老店学习,调研实际情况,从其他维度去解决问题。   “低门槛”是把双刃剑   剧本杀创造出另一个时空,让玩家暂时抛却现实烦恼,开启“第二重人生”。正是这份魅力,让许多年轻人怀着一份热爱,投入到行业大军之中,行业低门槛与年轻化成为明显特征。   据了解,作为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小黑探”团队成员均是90后。王欢岳说,在实体店铺中,DM、NPC(非玩家角色——记者注)集中在95后。发行端的监制、宣发、美工、签约作者几乎都是90后,其中也不乏00后,“年轻化客观存在,这是行业蓬勃向上的证明,也是剧本杀行业在就业领域作出的贡献”。   “实体经营的本质是盈利,创业初期的大学生在入行之前,要经过仔细考量。开一家剧本杀店,必须要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时间、精力。”王欢岳提示,从实体经营的角度来看,“低门槛”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加大了店家经营时所要面临的市场竞争难度,但较低的市场准入也使行业能获得蓬勃的发展。   古风沉浸本、情感本、欢乐本、恐怖本、机智本、立意本、综合本……从产生到现在,剧本杀走在成长之路上。“这也得益于‘低门槛’。”马骏骥说。同时身为玩家的剧本杀作者,通过一次次参与游戏获取灵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提笔创作,开拓不同类型,市面上也就出现了更多类型的剧本。   “如果没有低门槛,开一家剧本杀店要是和开一家网吧或KTV一样困难,我们很可能连牌照都拿不到。”他坦言,从业者多为同龄人,大家处在和平、融洽、相互理解的氛围中,行业拥有极强包容性,“每个人的角色都不受限,店家可以是发行,发行可以是作家……低门槛使更多相关工作者、实体经营者、文学艺术工作者踏入剧本杀行业,从多方面驱动这一小众行业发展”。   但长时间的低门槛会使“包容”变成“纵容”。“长远效益是最重要的事,低门槛一旦致使行业生态恶化,存活时间自然也不会太长。”这也是老玉米联合工作室的李莹所担心的。   从上游来看,多领域、多年龄段作者使剧本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逻辑崩坏,情节狗血,带有低俗、色情、暴力元素的剧本流向市场,大大降低了玩家的游戏体验质量。而在下游,较低的市场准入机制下,门店寿命短、竞争无序成为显著问题,甚至有一些店家以搞垮同行为目的,偏离了正常的经营轨道。   依时而动的创业者们让实体门店“遍地开花”,但以情怀为出发点的一时冲动往往会让这些门店犹如昙花一现。   行业亟待规范   除行业销售、实体经营以外,剧本杀在上游的内容生产端也不乏隐患。行业边界有待明确,剧本杀究竟应该归于何种领域?“只有行业规制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作为行业内的新发行,表里山河的负责人00后王俊龙说。   “新兴事物应该如何去定义?这是需要时间来回答的。由于我国桌游行业处于初期阶段,缺乏相关政策与定义,很多人会对这份职业产生误解。”王欢岳说,“任何行业从业者应该都有自尊心,希望自己从事的工种被社会认可。”   除“正名”之外,盗版猖獗也是行业目前最棘手的问题。店家用盗版盈利,版权人从取证到检验,再到后期处理,都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与剧本“时效短”“消耗快”的现实是矛盾的。很多创作方、发行方想要依靠外部力量进行维权,出于成本的考虑,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盗版不仅会侵犯他人著作权,影响玩家游戏体验,更重要的是会让支持正版的店家感到寒心,慢慢地,正版市场可能会越来越小。”李莹如是说。   “20万左右的从业者规模并不算特别大,行业产值大概一两百个亿,行业生命周期也就只有两到三年。因此,对于很多传统行业来说,剧本杀仍是新兴领域。”作为行业见证者之一,王欢岳认为目前剧本杀行业还存在无限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姚一直很关注剧本杀产业发展。在他看来,目前的剧本杀产业还处于自发自管的生长期,远没有达到“巅峰”状态,“但随着越来越多资本、店主的进入,当产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或将会暴露更多问题。因此,亟待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加强监管。”   作为新兴、小众行业,剧本杀也在不断探索边界,将自身融入主流视野之中时,尝试在各个行业中寻找结合点。陈姚认为,抛去目前暴露出的问题,剧本杀作为一种被年轻人广泛喜爱的沉浸式新业态,也存在诸多应当被鼓励发展的亮点。“我最近在看《外交官》的剧本,专门讲述了1919年巴黎和会的相关历史,年轻人在剧本中要维护国家利益,还串起了中国近现代史。这就决定了它在年轻人的历史学习和党史教育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此外,作为一种线下活动,剧本杀能让年轻人面对面交流和培养团队协作配合能力,“如果产业得到规范发展,它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将远超当下的文化业态意义”。   随着《兵临城下》《旗袍》等剧本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剧本作品开始赋予家国情怀,它们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走进年轻人的心里,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课”。现如今,许多企业也将家国立意剧本作为公司团建的一种方式。“这就好比年轻人在B站上看《亮剑》、听罗翔讲法律,年轻人本质是爱学习的,只不过他们需要找到寓教于乐的方式。”王欢岳说。   目前,综艺行业正在逐渐与线下剧本杀店进行合作。爱奇艺、哔哩哔哩等平台的自制综艺推广IP的线下活动可能会用到线下剧本杀店的场地,综艺节目中也与专业主持展开合作。在影视方面,IP反哺也是行业现象之一。很多网文、网剧、电影都在接触剧本行业,影视化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剧本杀产业还可以与文旅行业甚至博物馆进行合作,让博物馆的文物和背后历史‘活’起来,形成交叉新业态。未来的发展空间、想象空间其实是非常大的。”陈姚说。   科技、文旅、教育、党建……当剧本杀产业逐步走向“正轨”,或将在未来担负更多责任。   (记者 谢宛霏 孟佩佩 实习生 张桢桢)
“十四五”,外贸发展聚焦高质量11-30
 1—10月进出口总额4.89万亿美元,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再创历史新高——   “十四五”,外贸发展聚焦高质量(锐财经)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浙江金东平台联合铁路、海关等部门,精准服务,搭建外贸绿色通道。图为X9216/5次“杭叉号”中欧班列从浙江金华南站启程,经霍尔果斯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的梅杰乌。胡肖飞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江西省丰城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能和产品竞争力,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图为近日当地一企业员工在赶制出口欧美国家的电动轮椅等产品。周 亮摄(人民视觉)   日前,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外贸取得的显著成就,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对外贸易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并给出了详细的“施工图”。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部门将做好任务分工,制定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推动“十四五”时期外贸高质量发展。   贸易总额全球第一   2020年,中国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升至全球首位。货物贸易总额从2015年3.95万亿美元增至2020年4.65万亿美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外贸工作再次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   “1—10月,进出口总额4.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9%,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4.6%和12%,均创同期新高。我国的贸易伙伴遍布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每天进出口贸易额超150亿美元,即1000亿元人民币。”在日前商务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说。   今年以来,外贸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有力带动经济增长。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9.5%,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二是稳岗就业作用突出。前10个月,新增备案登记的对外贸易经营者数量达15.4万家,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有效带动就业增长。三是改善民生。积极扩大进口,保障重要农产品和能源资源供给,增加消费品进口,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脱贫地区今年共有超2000家企业通过广交会成功开拓国际市场。边境贸易带动400万边民增收,为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作出贡献。四是推动全球经贸复苏。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向全球出口口罩超过3600亿只,助力各国应对疫情、恢复生产,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今年上半年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8%。   明确十大重点任务   规划从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等十个方面明确了未来几年的重点任务。   比如,在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方面,规划提出加强细分市场研究,继续深化与发达经济体贸易合作,积极拓展与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在促进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规划明确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打造要素集聚、反应快速的柔性供应链,同时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体系;在绿色贸易发展方面,规划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重要展会绿色低碳示范引领作用……   “规划精准聚焦当前我国外贸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供应链产业链短板、抗击风险能力有待提升、贸易支撑体系不够完备、贸易发展环境仍需优化等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举措,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现路径。”任鸿斌说。   不断扩大自贸“朋友圈”   外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今年1—10月,中国进口达到2.19万亿美元,增长31.4%,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2020年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比重高达11.5%,今年上半年进口额占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2%。李兴乾说,“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更加重视进口作用,扩大与贸易伙伴利益交汇,与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其中,重点做好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深入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进口贸易平台作用、高标准推动进口贸易便利化四方面工作。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日前在谈及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情况时表示,30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经济融合日益加深,释放出蓬勃生机。“中国—东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从1991年的不足8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46亿美元,扩大80余倍。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已达7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全年将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东盟双向投资合作蓬勃发展,双方互为重要外资来源地。截至目前,中国与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约3000亿美元。”束珏婷说。   任鸿斌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中日韩以及与海合会、以色列、挪威等自贸谈判进程。任鸿斌说,中方愿与更多贸易伙伴签署自贸协定,不断扩大自贸“朋友圈”,共同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持久动力。(记者 王俊岭)
能源绿色转型获政策加持 万亿资金争相涌入11-30
碳减排支持工具进入落地阶段 氢能等新能源项目批量上马   能源绿色转型获政策加持 万亿资金争相涌入   《经济参考报》记者11月29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近日国家能源集团与青海省签署“青海省零碳产业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积极参与示范区“荷储网源”一体化零碳绿色能源体系建设,发展规模化制氢和氢能场景应用。11月26日,中国能建宣布拟投资50亿元,在北京大兴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多方抢滩布局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相关项目批量上马的背后是政策的加持和资金的涌入。记者了解到,氢能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有望陆续发布,多地碳减排支持工具也开始密集落地,业内人士预计明年年底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多方加速布局 项目批量上马   中广核风电公司11月26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增资引战签约,引入全国社保基金等14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305.3亿元人民币。在前一日,中广核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91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截至目前,该公司在粤海上风电已投运近100万千瓦、在建项目115万千瓦。   “双碳”目标之下,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成为热门赛道,今年以来多方抢滩布局、项目加速批量上马。“实现碳中和,能源供应和消费系统要彻底转型,能源消费端要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供应端要从化石能源转变为非化石能源。”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指出。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据行业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02亿千瓦,突破10亿千瓦大关,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5%,比2015年底提高10.2个百分点。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为了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各省提出的具备条件项目基础上,汇总提出了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规模约1亿千瓦,正在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有序开工。   氢能产业链布局也引来各方竞逐。例如29日金开新能公告称,为实现公司在氢能核心产业环节的投资布局,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入伙基金并投资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6日,中国石化湖北地区首批加氢站竣工,而该央企“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300亿元在全国建设加氢站1000座。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当前氢能正处在突破式技术进步向商业应用扩散的交叠阶段,既在科技创新的渐进过程中具有激进式爆发的机遇,又在产业场景推广的广度与深度上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央地新能源政策加持   新能源项目批量上马,离不开政策的加持。11月26日,国家能源局官网连刊两文就进一步优化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光伏电站年度开发建设方案可视国家要求,分为保障性并网规模和市场化并网规模。   氢能政策工具箱也不断“上新”。交通运输部11月18日印发的《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公布,将涉及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政策保障等多方面。   已有多个省份发布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例如日前印发的《江西省“十四五”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1000亿元,力争达到1300亿元;锂电产业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其他储能技术领域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发展氢能产业。   有些省还出台了更为具体的产业实施方案。例如,《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规划建设加氢站约50座,重点区域产业化应用将取得明显成果。   孙传旺建议,政策方面应重点瞄准当前氢产业供应链上的痛点与堵点,除了支撑基础研发、引导产业基金、扩大示范项目等方面发力以外,还应加快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并且发挥绿氢的环境外部性优势,突出氢能开发利用的经济性,在应用层面进一步提升氢能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碳减排支持工具进入落地阶段   伴随相关支持政策和产业加快落地,资金也加速涌入。央行11月创设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已迅速进入落地阶段。《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日前,深圳、山西、杭州等多地银行披露,已发放相关碳减排项目贷款,由于碳减排支持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银行表示将根据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规定,逐级上报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   26日,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在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指导下,首笔碳减排项目贷款落地山西路桥集团交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贷款总额1.12亿元,期限20年,首笔提款2600万元,专项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   深圳首批落地的碳减排项目贷款共计12笔,合计发放额10.54亿元。记者从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获悉,首批贷款除支持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外,还投向风力发电设施建设、余热余压利用等清洁能源领域项目。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很可能年内正式投放,他预计2021年至2022年碳减排支持工具释放资金在5000亿元至9000亿元量级。华泰证券固收团队研报预计,明年年底碳减排支持工具规模将超过万亿元,但今年四季度的规模有限。   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直接融资空间也进一步打开。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深交所已累计发行62只、484.71亿元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清洁能源、生物质发电、环境治理等绿色产业领域。上交所副理事长管兴业也表示,目前共计有237只绿色公司债、290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在上交所发行,发行规模达3100亿元。未来,上交所将进一步加强绿色指数开发,鼓励资产管理机构设立跟踪绿色证券指数的产品。
统计局解读11月PMI数据: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升11-30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升。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明显回升   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稳定市场价格等政策措施成效显现,11月份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有所缓解,部分原材料价格明显回落,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加快,景气水平改善。从行业情况看,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12个高于临界点,比上月增加3个,制造业景气面有所扩大。本月主要特点:   一是供需两端均有回升。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3.6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近期电力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制造业产能加快释放。其中,造纸印刷、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指数高于56.0%,行业生产活动显著加快。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需求端较上月有所改善。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行业进入传统旺季,新订单指数升至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但木材加工及家具、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位于43.0%以下低位区间,行业市场需求偏弱。   二是价格指数大幅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2.9%和48.9%,明显低于上月19.2和12.2个百分点,其中出厂价格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表明近期“保供稳价”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从行业情况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的两个价格指数均显著回落,降至临界点以下,表明部分基础原材料生产行业的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回落明显。   三是进出口指数继续回升。受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外圣诞消费季临近等因素影响,外贸景气度延续上月改善态势,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8.5%和48.1%,比上月上升1.9和0.6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医药、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均高于上月3.0个百分点以上,升至扩张区间,行业出口产品订货量有所增加。   四是中、小型企业景气度有所改善。大型企业PMI为50.2%,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与上月基本持平。中型企业PMI为51.2%,结束连续两个月的收缩走势,升至临界点以上,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反映近期中型企业产需回升。小型企业PMI为48.5%,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景气度有所改善。   五是重点行业PMI均有不同程度回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3.2%、51.7%和51.4%,比上月上升1.2、0.5和1.7个百分点,行业扩张有所加快。高耗能行业PMI为47.4%,比上月略升0.2个百分点,仍处于收缩区间。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保持扩张   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保持稳定恢复。   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此轮多点散发疫情波及地区较多,部分行业受到较大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服务业总体恢复有所放缓。从行业情况看,与制造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其中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与接触型消费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其中住宿、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大幅回落至46.0%及以下,市场活跃度明显下降。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2%,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多数企业对近期服务业市场恢复信心总体稳定。   建筑业扩张加快。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9.1%和54.2%,比上月上升2.2和1.9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均加快扩张。从行业情况看,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60.5%和56.5%,比上月上升5.4和0.5个百分点,表明随着部分“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逐步落地,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有所加快。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持续扩张   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0%和52.3%。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就建立煤炭生产流通成本调查制度开展调研11-3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会同价格成本调查中心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开展调研,就建立健全煤炭生产流通成本调查制度召开座谈会,听取协会及相关企业意见建议。   与会单位认为,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正常情况下,煤炭价格应当反映行业生产流通成本水平和实际供求状况,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与会企业提出,煤炭生产流通成本会受开采难度、技术水平、安全环保投入、运输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变化,希望国家通过成本调查,及时了解煤炭生产流通成本变化情况,综合采取相应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尽快建立煤炭生产流通成本调查制度,为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