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时刻——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回望来路,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划出不断攀升的上扬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在世界舞台上创造了伟大发展奇迹。 眺望前路,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经济巨轮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劈波斩浪,向着民族复兴的胜利彼岸勇往直前。 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一条道路越走越宽 走进首钢京唐公司厂区,特大型高炉巍然耸立,炼钢转炉在“全自动一键式炼钢”程序设定下精准加料,自有码头成品库的无人天车精准运放钢卷…… 谁能想到,取得数千项科技成果,创下多项中国和世界第一纪录的首钢,在1948年全年产钢不足10万吨,还不够每家打一把菜刀。 从过去生产“面条儿钢”“螺纹钢”等低端建材,到现在生产家电板、汽车板等高端板材,首钢的“赶超”故事,正是新中国从追赶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伟大跨越的缩影。 可曾记得,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是旧中国留下的连螺钉、火柴都要进口的烂摊子。当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共产党也解决不了。 谁能想到,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能够制造世界上大多数工业产品,汽车、电脑在内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1953年至今,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国经济划出的上扬线令世界惊叹—— 1952年中国的GDP仅为679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10年突破40万亿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经济累计实际增长约189倍。 一粒粒粮食,关乎家与国。 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仅有2264亿斤。得益于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经济快速发展,70多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先后迈过11个千亿斤台阶,如今已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西方社会“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一件件货物,联通中国与世界。 从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到打开国门搞建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6万亿元。 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20年的17%以上。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即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去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转正,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奇迹背后,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 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从空中俯视神州大地,长江如同一条美丽的丝带,串联起西部边陲到东海之滨的11个省市。 今年一季度,这些省市以约20%的国土面积支撑起超过全国46%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长江干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谱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摸着石头过河,历经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在新世纪以来首度滑落至8%以下,同期一些地方雾霾频现,昔日粗放式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 立时代之基、应时代之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发展。 这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加至2020年的32189元;过去8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十三五”时期,5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新增城镇就业超过6000万人……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小康,“一个都不掉队”—— 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呼之欲出。 这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一项都不落后”——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物质基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支柱; 覆盖14亿人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民生保障越兜越牢,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生态,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底色。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说。 以高质量发展启新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盛夏6月,南海之滨,海南自由贸易港迎来启航一周年。不久前,汇聚全球精品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此举行。 从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到消博会,一个个共享机遇的开放平台,勾勒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图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仍在全球不少国家蔓延,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翻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发展主题凸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逻辑主线贯穿全文,谋划出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引人入胜、催人奋进。 实施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从油缸起步,逐步成长为高端液压系统供应商,打破国际垄断,在全球盾构机专用油缸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靠多年奋进成为国内液压行业的“单项冠军”。 “敢于投入研发与技术改进,是我们成功秘诀之一,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公司财务负责人彭玫说,今年国家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将为企业省下更多真金白银,让企业更敢投入、敢开拓。 “十三五”期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4%,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5年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第14位;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发展前景广阔…… 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拓宽未来发展空间—— 打破市场壁垒,新产业、新业态成长迅猛;“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外商投资法落地实施,到自贸试验区多次“扩围”…… 雄安新区,塔吊林立,建设场面热火朝天;广东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试点;上海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迈出新步伐;浙江全省,以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路径…… 一系列新举措、大手笔发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音。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开启。 “如果说第一个百年,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伟大跨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实现从‘有’到‘好’的伟大跨越,实现更加伟大的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14亿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正信心百倍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出现了显著上涨,同时推动了能源股整体走高。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国际石油企业的日子应该是非常好过的。但实际上,近期国际上几大石油企业却集体遭到“逼宫”,这是怎么回事呢? 1 国际油气巨头埃克森美孚内战 被逼加速转型 近日,国际油气巨头埃克森美孚董事会遭遇了一场“突袭战”,在新能源技术应用和环保问题的压力下,代表变革力量的中小股东持续推动埃克森美孚公布排放目标,要求分设CEO和董事长等议案。 与此同时,近几年埃克森美孚市值暴跌2660亿美元,持续出现亏损。多种因素之下,最终,持有埃克森美孚0.02%股份的小股东“引擎一号”得到广大股东的支持,成功拿下十二个董事会席位中的三个,实现了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 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是股东们对埃克森美孚的财务表现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不满。此次董事会重组表明埃克森美孚的整体政策方向将被迫向新能源倾斜。 就在埃克森美孚董事会重组的同一天,荷兰海牙地区法院发布裁决,要求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壳牌,必须在2030年之前将碳排放量控制在2019年的水平上的45%。这是全球首例,法院强制要求油气公司遵守《巴黎协定》,减少碳排放的判决。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法庭上有约1800宗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诉讼。 相较于埃克森美孚和壳牌激烈的“逼宫”,世界最大能源公司之一的雪佛龙,主张低碳排放的股东,是轻而易举取得了胜利。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削减因使用该公司产品而产生的碳排放。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韩晓平:石油公司也不希望自己陷入这些法律纠纷中,如果不断被诉讼,那么在资本市场上还会受到更多打击,还不如主动地减少石油的生产。当然石油公司也在看好新能源,新能源现在不断技术突破,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2 欧洲石油公司转型 去“石油化”成趋势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油气公司发展战略方向的调整成为一个需要提上日程的抉择,油气巨头们的“转型”成为发展趋势。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道达尔、壳牌、BP,这些名字一直是欧洲能源公司的代名词,现在它们正在加快转型的步伐。 为了表达向多元化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老牌石油公司道达尔“改头换面”,更名为“道达尔能源”。同时发布为“能源之旅”的标识,起点的红色象征着道达尔能源的传统石油业务,此后逐渐向天然气、电力、氢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不断延伸。 道达尔公司首席执行官 帕特里克•普亚恩:我们决定转型为一家多能源公司,在2030年成为五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商之一,成为一家绿色能源巨头。 事实上,不少国际石油巨头都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从传统的石油巨头向新的“能源巨头”迈进,已成为欧洲石油企业的统一目标。 同为欧洲石油企业的BP公司在名称释义做出了新解释,由“英国石油”变成“不仅贡献石油”。值得一提的是,BP “不仅贡献石油”概念的提出是在更早的2000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海涛:欧洲这些石油公司,在全球的石油行业里面做得相对比较激进,也跟它整个的发展氛围有关系。这些国家,油气资源也不是特别丰富,能源从高碳向低碳转型以后,这些能源公司做了比较多的设计或者一些部署。 与加速转型的欧洲石油公司不同,美国的石油企业依旧坚定地看好油气产业。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伍德伦和西方石油公司的霍尔卢布两位首席执行官都强调,世界仍然需要石油和天然气。 美国石油公司从未动摇过对油气产业的信心,近日,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宣布,收购总部位于美国休斯敦的独立油气生产商诺布尔能源公司。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韩晓平:美国经济我们叫做车轮上的经济,摆脱石油的难度更大。美国并没有不发展新能源,但是没有像欧洲国家那么积极。石油作为能源,可能还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作为一个资源,可能继续留在历史舞台中央。 3 3分钟换好电池 中石化5000座换电站来了 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拥抱低碳,并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欧洲公司转型迅猛,美国企业虽然保守但也在低碳技术方面布局谋篇,我国油气公司该如何行动?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对中国的石油公司而言,能源转型同样势不可挡。4月15日,中石化与蔚来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日,中国石化与蔚来合作建设的全球首座全智能换电站——中国石化朝英站正式投运。 这座最新投运的全智能换电站位于北京东南四环,占地面积60平方米,用户无需下车,在车内一键即可完成泊车换电业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我们计划是准备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混合站不少于5000座。 中国石油企业入局新能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在江苏东台正式启用。海上风电对中国海油而言是一个新领域,目前,该项目已完成13个风机安装,海上升压站也安装完毕,预计明年可按计划顺利投产,将为当地提供绿色能源。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东进:积极推进从传统油企向新能源跨越,发展以海洋资源为主体的新能源。 同为“三桶油”的中国石油集团,6月28日再添新丁,成立昆仑资本有限公司。昆仑资本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为中国石油的转型之路增加马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厚良:作为一个化石能源,转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进行转型。 从石油巨头迈向能源巨头,并不意味着石油行业的衰退,而是又一次扩张业务的机遇。 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 董秀成:2021年油气行业针对“双碳”目标,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利用传统的油气优势,转型实际上对于整个行业来讲也是机会和发展。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1921—202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怎样的百年传奇? 在黑暗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在奋斗中壮大,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让备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925年,毛泽东橘子洲头独立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宣言。 今天,走过百年风雨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信心满怀:“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风雨沧桑 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迈向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仲夏之晨,上海外滩。 上海海关大楼《东方红》旋律报时钟声响起。岁月斑驳的百年建筑间,历史与现实在眼前切换——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失去海关自主权。这里的报时钟声曾长期是英国威斯敏斯特旋律。大钟每走一小时,按《辛丑条约》,中国要向列强赔款2800多两白银…… 今天,站在这里眺望浦江对岸,东方明珠、金茂大厦……鳞次栉比,《东方红》旋律的钟声应和着中国强劲的脉搏——每一小时,创造约116亿元GDP,约37亿元货物进出国门…… 回望来时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 珠江口,南望伶仃洋,鸦片战争的炮声仿佛还在回响。 57岁的航标工黄灿明一家四代在此守望百年。 100年前,祖父黄带喜守护虎门水道的灯塔30余载。1957年,父亲黄振威接班干了一辈子。1988年起,黄灿明守护灯塔至今。2007年,儿子黄登科成为第四代传人。 百年守望,百年沉浮:威远炮台的残垣,曾见证列强军舰横行无忌,如今望着一艘艘巨轮频繁往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沐浴新的曙光…… “爷爷守塔的年代,晚上水道漆黑一片;父亲那一辈,灯光多起来;现在,珠江口两岸已是不夜城;我儿子到我这个岁数时,这里会美成什么样呢?”黄灿明笑着问。 从沉沉暗夜到光明绽放,恰似百年中国前行之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重新屹立的百年之路—— 1922年,在上海看到“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牌子,方志敏满眼痛楚:“这是我感觉着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与许多共产党员一道捐躯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370多万…… 100多年前,京张铁路设计者詹天佑,曾有“引以为耻”的憾事:虽然铁路的设计建造由中国人完成,但主要部件甚至铁钉都是从国外进口。 如今,长城脚下,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开智能铁路先河的京张高铁穿越于崇山峻岭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飞驰而过,勾勒出百年中国的追梦轨迹。 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 推翻旧制度,人民当家做主人;改革开放举世瞩目,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千年小康梦照进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 2021年4月14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浙江三门县城西村村支书章国进走上讲台。台下线上430多位外方代表,凝神听他讲述九任村支书带领群众接力致富的故事。 章国进展示了35本记录本。 为不再挨饿,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垦荒种田。1963年,记录本记着: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产了27%。 “老百姓没钱,怎么办?”1979年的记录本回答:“改革,先走一步有风险,但我们需要解放思想……” 创办五金厂、变压器配件厂……1995年,城西村一跃成为“全县首富村”。 记录本密密麻麻,一个个梦想成真。曾经“饭都吃不饱”的穷村庄,如今成为年收入上千万元的“浙江省小康示范村”。 小村故事,折射出一个百年大党的拳拳之心。 这是令世界赞叹的百年之路—— 上世纪20年代,《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哈利特·阿本德惊呼“作为国家的中国已然不复存在”。 如今,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纽约时报》称“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 1949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70多年过去,中国已从解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 …… 延安杨家岭。 中央大礼堂内,两边墙上插红旗的“V”字木座引人注目,仿佛是一条历史的足迹—— 中华文明演进的坐标中,中国历史的轨迹从1840年鸦片战争陡转直下,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拐点,其后加速上扬,恰是一条“V”形曲线。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坎坷成大道,用今天的腾飞向世界证明: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走出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 思想火炬 中国共产党高举真理旗帜、勇于求索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017年金秋十月,一个收获的季节。 “通过!”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代表庄严表决,一致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诗人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乐章,每在历史抉择的关头,总伴随着理论的飞跃。 打开最新版《共产党宣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其在各国出版撰写的7篇序言。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两位伟人不断向世人提醒:“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湖南长沙,湘江之畔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挂着一幅“实事求是”匾额。 100多年前,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常在此流连,思索“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 2020年9月17日下午,细雨绵绵,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讲堂前,总书记撑着伞,望着檐上的同一幅匾额,久久凝思: “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把支部建在连上,从工农武装割据到农村包围城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指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支持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到兴办经济特区;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带领一个差点“被开除球籍”的国家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奇迹”。 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 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随着劳动力、土地、市场等资源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中国GDP增速不断减缓。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雾霾频现,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三期叠加”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点亮思想的火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提出“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从以新常态重塑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到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动力、结构、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理念一变天地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约60%,全球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上升至14位……中国经济向着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有后劲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漓江,从杨堤码头登船,顺江而下。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展现出漓江治理重生之后的景象。 曾几何时,污水排入、非法采砂、网箱养鱼等,让漓江“失绿”,甲天下的山水遭受破坏。如今,通过全面“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漓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 “你们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一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当地负责同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破解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看似两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一锤定音明确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扭住不放严惩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木里矿区非法采煤等事件;从雷厉风行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史上最严中央环保督察,到深谋远虑设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思想的火炬,照耀新的时代—— 以“中国梦”“四个自信”凝聚团结奋斗伟力,以“五位一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以“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战略布局,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长治久安制度根基,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变局之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立时代之潮头、应时代之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指引中华民族大踏步迈向伟大复兴。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时又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为开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而产生。它们连接起来,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新之路。”党史专家李忠杰说。 人民江山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凝聚起共创伟业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上世纪30年代曾在陕北采访4个月写出《红星照耀中国》的埃德加·斯诺回答:中国共产党总能从大多数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 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8年实现9899万人口脱贫,每分钟脱贫20多人。惊奇之余,国际社会又发出同样的疑问。 2021年春,美国人聂子瑞沿着斯诺足迹重访陕北。南泥湾村,76岁老党员侯秀珍的两把镢头令他难忘—— 一把是侯秀珍公公刘宝斋的。80年前,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垦荒,副连长刘宝斋和战友用树枝搭草棚,一手镢头一手枪,在荆棘遍野中开垦出“陕北江南”; 一把是侯秀珍自己的。20多年前,这位没上过几天学的村干部带领村民修路建学校,扛着一把镢头,把不毛荒山变成葱绿山岭,如今全村脱贫奔小康。 两把老镢头,一颗为民心。 “我和当年斯诺看到的一样:共产党人总是为人民着想,总能激起人民的巨大能量。”聂子瑞说。 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江西赣南,于都河畔静悄悄。 1934年10月17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渡河长征。 30万于都人共同守着这重大秘密:是夜,百姓扛着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划着渔船为红军架桥;清早拆桥隐匿,一切恢复原样。反复4天,直至全部红军渡河,敌人竟然始终毫无察觉。 一起渡河的还有数万于都子弟。新中国成立时,活着回来的只有277人。 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百年来路,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 1949年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打响,已将沿江船只抢砸烧毁的国民党军队万万没想到,2万多名船工拖出藏在芦苇中、沉入江底的渔船,冒死运送解放军过江。 枪林弹雨中,一个瘦小身影奋力划桨,子弹打中手臂血流如注,她咬紧牙关划啊划啊……她叫马毛姐,年仅14岁,是年龄最小的船工。 马毛姐是童养媳,共产党救了她。如今86岁高龄的她回忆当初,话语朴实:“把解放军送过江,让穷人都过上好日子!” 当年,蒋介石在南京宣称,谁控制了北平、上海、广州等城市,谁就控制了中国;毛泽东在井冈山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 珠江两岸,繁华似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掩映在高楼之下。 1926年,毛泽东曾在讲习所任所长,培养了300多名学员,他们奔赴各地领导农民运动。 仿佛是巧合—— 讲习所内展示的红色锦旗依旧赫然:“农为党本”。按当时体例从右向左书写的四个大字,今天从左向右读来就是“本党为农”。 也是一种昭示—— 讲习所对岸的广东机器工会礼堂里,192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于是,珠江两岸,一手为农,一手为工,那些曾被称为“草民”的人,集结在共产党旗帜下,干出了改天换地的大事。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总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共产党人用生命捍卫人民—— 1934年10月,贵州石阡困牛山上,敌军把百姓抓来当“肉盾”,无路可退的红军喊出: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当俘虏。不到20岁的陈世荣吹响冲锋号,与上百名战友砸烂枪支,纵身跳崖…… 共产党人用铁的纪律赢得人民—— 1948年秋,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来到锦州。梯子沟村老书记何清泉回忆:“当时家里房前屋后都种着苹果,解放军不摘树上的苹果,掉在地上的也不拿一个。” 共产党人把权力交给人民——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几千年王朝的“家天下”,变成了亿万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 为2亿多农民工代言!2008年,胡小燕等3人成为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如今45名农民工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越来越多基层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让民意直通中南海!2020年8月,内蒙古达拉特旗,当蒲圪卜村干部李电波以网名“云帆”留下发展“互助性养老”的建议,他未曾想到会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并化为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 共产党人用真情护佑人民—— 那是人民至上的众志成城。面对疫情,党中央一声令下,4.26万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牺牲医务人员中党员超七成。 那是生命至上的全力以赴。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放弃。 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 精神丰碑 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在信仰旗帜下,挺起如钢似铁的精神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延安时期,一批又一批外国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中国的西北角,经过对“红色圣地”的探访,如此形容自己看到的这群人—— “这是一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队伍。他们的存在,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他们的精神,是世界文明的一份财富。” 危亡中启航、绝境中淬炼、困苦中奋斗、无声中奉献……循着百年来共产党人的足迹,挺立着一个个如高山般傲然的身影。 这是一群心怀信仰的人—— 80年前,湖北恩施。临刑的100余级石板路上,敌人放言“回一回头就不杀”。26岁的共产党员何功伟拖着沉重的脚镣,一级级走过,始终没有回头。 “我热血似潮水的奔腾,心志似铁石的坚贞。我只要一息尚存,誓为保卫真理而抗争……”他谱写的《狱中歌声》,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共同的心声。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百年来,却总有一群人如此从容面对死亡。 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吗? 他们是信仰淬炼而成! 红色小城泸定。大渡河奔涌向前,泸定桥上铁索寒光依旧。 1935年5月29日,崎岖山路间“狂飙”的红军战士及时赶到泸定桥。血色漫天,挡不住勇士们过桥的决心。东桥头被敌人点燃,火海中,有人掉入江中,留下的继续冲锋…… 许多年后,夺桥勇士之一刘金山摸着胳膊上的大片伤疤给儿子回忆当年的激战:“尽快过去,消灭敌人,这是任务!” 目标之纯粹,信念之坚定,皆因桥的彼岸通向理想中“穷人的天下”。 中华民族的精神天空里,心怀伟大信仰的共产党人,绽放出最璀璨的星光。 这是一群心怀大爱的人—— 2021年3月,渤海之滨,彭士禄院士魂归大海。海风轻拂,唤起人们对彭家父子的回忆。 百年前,山河破碎,彭湃日本留学归来。坐拥“鸦飞不过的田产”,这个年轻人却一把火烧掉了家中的田契,投身革命的洪流。33岁,这位“农民运动大王”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留下年仅4岁的儿子彭士禄。 父子唯一的合影上,父亲深情写下“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63年前,一穷二白,彭士禄苏联留学归来。在“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中,烈士遗孤隐姓埋名、从零出发。超负荷工作,四分之三的胃部被切除……这位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人生无悔:“付出一切都值得,就是死了也值得!” 两代党员的抉择,见证跨越生死的家国大爱。 翻开共产党人的“百年相册”,心有大爱者,比比皆是。 我们看到:毛泽东的手,与农妇邓芳芝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他的儿子叫毛岸英,她的儿子叫黄继光。 我们看到:疫情的“风暴眼”中,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渐冻之躯”一瘸一拐,与疫魔“生死竞速”,硬是带领全院救治2800余名患者。 我们看到:黑压压挤满河滩的外军面前,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张开双臂,将自己站成祖国的界碑。巍巍喀喇昆仑高原,回响戍边英雄们的深情告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从抗美援朝到抗震救灾,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论“钢少”还是“钢多”,每逢国家危难时刻、每到民族存亡关头、每遇人民危急境地,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谱写气壮山河的精神凯歌。 这是一群心怀梦想的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着3名航天员,向着新的“中国高度”进发。 中华民族,志在九天。 上世纪50年代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身——中国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将军,还从未见过火箭是什么样。 这位长征途中率领勇士们强渡大渡河的红军营长拍了桌子:“没见过又怎么样,我们就是不信这个邪……” 一群追梦的人发誓:“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发射场附近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形如火箭的纪念碑直刺苍穹。包括孙继先在内,760多位为航天事业献出生命、奋斗一生的人长眠于此。 只有理解他们壮阔的梦想,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在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领导人民熔铸锻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党史专家陈晋说。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形成绚烂夺目的“精神谱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自我锻造 中国共产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自觉,从严治党、革故鼎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百年来,带领一个落后的国家走向强盛、一个沉沦的民族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也在一刻不停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2012年11月15日,中外记者会聚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镁光灯下,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郑重地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对纪律的敬畏,在建党之初就深入中国共产党的骨髓。 党的二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即设立“纪律”专章,占整部党章篇幅的近三分之一;1926年8月,发布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反腐败文件。 百年党史的长轴画卷上,从严治党始终一以贯之—— 延安时期,力行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起整风整党;改革开放初期,开展全面整党…… 这份管党治党的清醒自觉,来源于历久弥坚的初心使命——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狱中八条”展板前,总有观众驻足、深思。 重庆解放前,党在重庆的地下组织几乎全被破坏。 为什么党的组织出了这么严重的问题?尽管生死未卜,党员们仍以对党的赤诚忠心,在狱中秘密总结讨论经验教训。 “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严格进行整党整风”……用生命和鲜血留下最后的政治嘱托,只为了心中那个纯洁先进的组织。 这份管党治党的清醒自觉,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 1932年5月9日,江西瑞金响起了苏区反腐“第一枪”,瑞金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伏法。 有人称谢步升革命有功,为他说情。毛泽东力主严惩,“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腐败现象同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格格不入,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愿背道而驰。 放眼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始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荡涤一切附着在肌体上的污秽,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一以贯之地推进自我革命。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震撼人心。 中国共产党人深知,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而始终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 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协调衔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中国共产党以惩治腐败零容忍、不放松的态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发展。 中国共产党不是因执政而有力量,而是有力量才执政。这种力量,就来自于始终以驰而不息的精神刀刃向内、去腐生肌,以严明纪律约束全党,从而赢得民心。 2021年6月18日,北京天朗气清。在刚刚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八项规定展板前停下脚步、仔细察看:“现在这里面的8条,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做得都不错,还是要反复讲、反复抓……” 8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以八项规定为突破口,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解决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问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从在河北正定制定实施“六项规定”,到在福建宁德制定执行“廉政十二条”,从在浙江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再到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为全党上下作出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以制度为保障,用信仰塑灵魂,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火成金,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 今天,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有如一块“整钢”,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2021年6月25日,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 “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其奥秘就在于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深邃的话语,穿越百年、激荡时空。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应对面向未来的“赶考”?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 大道不孤 中国共产党登高望远、胸怀天下,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创造美好未来 2021年5月23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暮色中,飞机降落,总统皮涅拉迎上前去。这是他年内第三次亲赴机场接收中国产新冠疫苗。 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疫情来袭,中国紧急驰援,派遣医疗专家组、提供抗疫物资,在全球范围展开人道主义行动,携手世界筑起“防疫长城”。 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天下大同”“为人类求解放”,当中华民族赓续数千年的追求向往遇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二者紧密结合,便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天下情怀,也为这个世界注入了不一样的精神力量。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 2017年1月,瑞士,联合国日内瓦总部。 带着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深入思考,习近平主席用五个“坚持”,同世界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超越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摒弃零和博弈、地缘政治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理念首倡者,更是坚定践行者。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拓国与国交往新路径—— 一个从苦难和屈辱中走出来的民族,更懂得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含义与价值。 从倡导对话弥合分歧到谈判化解争端……中国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之路。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话坚定有力:中国近代以后遭遇了100多年的动荡和战火,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 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建交国已增至180个,伙伴关系网络遍布全球,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从未如此紧密。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新平台——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短短8年,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0个,“一带一路”成为这个蓝色星球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广袤的非洲大陆上,两条铁路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一条是坦赞铁路。 不畏艰难、远渡重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来到非洲,帮助坦桑尼亚、赞比亚修建这条“自由之路”,60多名中国专家将生命留在这里。 一条是蒙内铁路。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之一,这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将肯尼亚蒙巴萨港同首都内罗毕连接起来,构成了东非铁路大动脉的起始段。铁路沿线设置多处桥梁式野生动物通道,五六米高的长颈鹿不低头就能顺利通过。 两条铁路,穿越时空;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一以贯之。 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越发展,越能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越能造福全人类。 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疫情背景下,一个个国家级展会相继举行,敞开怀抱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彰显开放自信与大国担当。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015年10月12日,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集体学习。 “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不当旁观者、跟随者,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到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始终高举多边主义旗帜; 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跃居第三位,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国已从全球金融体系的普通参与者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变革的“发动机”; 从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坚定致力全球环境治理……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在国内,写入党章、宪法;国际上,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的坚实行动,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西班牙历史学家普列托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推动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抛弃敌对好斗的思维以及使人类一再陷入对抗与战争的过时模式。 百年沧桑,百年见证。以历史的长镜头来观察,更能深切体会这100年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跋涉与执着。随着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必将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千秋伟业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必将书写出新的传奇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深意;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 1932年11月,上海《东方杂志》向社会提问:“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 当时,多数国人不会想到,距离上海不到1000公里的江西瑞金,一个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名的红色政权已经建立。 第一部由人民政权颁布的宪法、第一部倡导男女平等的婚姻法、土地国有、实行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成立1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以超越时代的雄心气魄,进行着美好社会的“伟大预演”。 百转千回,是怎样的苦难辉煌?!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 消息传到重庆渣滓洞,江竹筠和难友们憧憬着那个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崭新国家,凭想象在被面上绣出一面五星红旗。 那时,倒在曙光前的英烈们不会想到,70多年后,五星红旗被中国人带到距地球300多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带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带上3.2亿公里外的火星……成立100年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斗转星移,如何不令人感慨万千?! 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0001号文物,是一个森然兀立的绞刑架。 1927年4月,38岁的李大钊身着长袍、目光坦荡,走向这个绞刑架。 以这样悲壮的方式,这位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肩住黑暗的闸门,告诉世人:“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博,驻足于一幅幅历史画卷,点明近代以来的民族奋斗目标: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致力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一个扛着民族复兴重任的政党,只会把里程碑当作新的起点。 这是何等的辽阔视野?! 2019年3月,意大利罗马,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时间观:“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两千多年前,与这座西方“永恒之城”交相辉映的,正是东方的“盛世长安”。 如今,又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由东方延伸开去,在百年变局的大潮中将世界紧密相连。 试看今日,“北斗”定位、“天眼”巡天、“祝融”探火、“嫦娥”奔月、“悟空”遨游、“蛟龙”入海……星辰大海的征途,闪耀着中华民族的荣光。 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河北白洋淀,荷花绽放,芦苇摇曳。 80多年前,共产党人带领水村猎户组成“雁翎队”,划着打水禽用的“鹰排”,扛着土造武器“大抬杆”,书写了一段抗日救国的传奇。 如今的白洋淀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一张白纸上规划缔造一座未来之城——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使命的雄安新区。 当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放缓节奏,这里却没有一天暂停——塔吊林立,机器轰鸣,200多个建筑工地,每天18万多名建设者不分昼夜作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时间的紧迫感、对使命的紧迫感。 同样在白洋淀边,江汉之水,过巴山、走中原、穿黄河、依太行,奔流上千公里,入华北、进北京。 放眼上下5000年民族奋斗史,南水北调,以远超都江堰、郑国渠、灵渠,超越京杭大运河的气魄,编织“四横三纵”的国家水网,展开“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 眼光再转向西南,世界屋脊。 川藏铁路建设正在穿山跨江。从成都平原出发,跨越“七江八山”,经历“六起六伏”,急剧攀升最高至海拔4000多米,又一条钢铁天路通向雪域高原。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天堑通途、高峡平湖,到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发展新战略;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四大工程,到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新增长极……誓把山河重安排! 这是何等的宏大气魄?! 跨越百年、逐梦千秋,过去、现在、未来,从未如此紧密相连。 珠江口西岸,中山市翠亨新区,孙中山故乡。 2021年6月17日,高达270米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封顶,这里将建成全球最高跨海大桥。到2024年,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两座城市的车程仅需20分钟。 一座是以近代中国革命先行者命名的城市,一座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的城市,从中山通往深圳,仿佛某种隐喻。 100多年前,这位最早喊出“振兴中华”的先行者,在《建国方略》中谋划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然而,只是一个美好的畅想……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写就百年的史诗,并把成立一百周年作为“一个新的征程的起点”,奔向又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今天,迈向未来,那激昂的旋律再次在神州大地上传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世界银行今天(6月29日)发布中国经济简报。报告显示,随着经济活动继续正常化,中国的复苏范围扩大。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5%。 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增强,劳动力市场向好,这将支持经济增长从公共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在供应侧,预计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逐渐从工业生产转向服务业。 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艾卡思还表示,消费和投资将支持更强劲的复苏,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范围逐渐扩大,这将带给中国更强劲的经济增长。 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 艾卡思:有迹象显示,世界经济复苏比预计的更加强劲,那么(中国)出口型制造业将有向好的前景,这也会增加企业主追加投资的信心。 世行还建议,推广使用碳定价与扩大绿色投资规模相配合,有助于支持具有广泛效益的低碳增长转型。推进结构性改革,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如服务业市场准入,也会有助于促进竞争,鼓励创新,促进生产率增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党发展壮大起来不容易,夺取政权不容易,建设新中国不容易。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 总书记这一精辟论述,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诠释,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 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无论是在基层、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情系人民。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总书记深情的话语,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映照出百年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00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总书记强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党和人民把历史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总书记强调:“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前几天,我去了江西于都,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目的是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 2021年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乌蒙深处,乌江岸边,总书记陷入了沉思:“从这里的悬崖峭壁,就可以想象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有多难!” “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党的旗帜上。革命、建设、改革一路走来,已经一百年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创造了多少奇迹,取得了多少丰功伟绩,不容易啊!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 总书记强调:“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2014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县委书记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为民造福。”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大家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强调,“我们要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 今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总书记强调,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发展水平高的社会有发展水平高的问题,发展水平不高的社会有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 总书记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其中第二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020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总书记强调:“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邓小平同志坚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吸取思想营养和前进力量。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做到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气,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2017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中国人民拥有伟大梦想,更拥有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伟大精神。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脊梁。”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总书记强调:“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总书记深情地说:“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中国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中国广大医务人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这种高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抢险斗争再次表明,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和风险挑战面前,广大人民群众总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顽强奋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都是人民的胜利!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强调。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都在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4亿多中国人民的力量。 “改革是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已经创造了无数辉煌。我坚信,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向着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奋勇前进!”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分伟大而又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 总书记强调:“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我还要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 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新中国70年何等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雄心、有自信继续奋斗,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今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我反复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强调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这是有很深考虑的。”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大家想一想,在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总书记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扫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考察调研。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开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情况。 “‘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总书记指出,“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工人、农民、兵士以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出路在共产党主张的苏维埃红军,我们一定会胜利。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今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要牢记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书记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得到了14亿多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一定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遵义会议复原景观、开国大典影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脱贫攻坚数据图表……在新近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传承发扬党的宝贵经验,才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党的百年奋斗延伸向未来。 传承发扬宝贵经验,就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100年间,从一叶小舟到领航巨轮,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小米步枪到航母导弹,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一度“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的古老国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新奋起,创造了外国观察家眼中的“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发展”“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历史一再证明: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彪炳史册的成就是增强“四个自信”的最坚实基础,鼓舞人们沿着这条康庄大道接续前行。 传承发扬宝贵经验,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真理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格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愿消天下苍生苦”的志向,“宁肯少活二十年”的豪情,“杀出一条血路”的意志,写就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必将成为全党滋养初心、校准方向的源泉,成为引领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动力。 传承发扬宝贵经验,就要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从战火硝烟中摸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到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从改革春潮“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解放,到新时代“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的霹雳手段,我们党在艰难险阻中矢志前行,在冲波逆折中修正航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经验,正是当下进行伟大斗争的宝贵镜鉴。 在建党百年之际,一场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党员干部丰富历史知识,树立历史眼光,磨砺历史思维,从而在历史中看见未来。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一个不断传承发扬宝贵经验的百年大党,必将在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中汲取营养,创造更加光明宏大的未来。
6月9日晚间,泛海控股发布了关于境外附属公司泛海中心有限公司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诉讼标的约为1.45亿美元。泛海控股的债务危机已经走到了明面上。 涉超9亿元诉讼,泛海控股一年前海外资产出售或埋隐雷 6月9日晚间,泛海控股公告显示,公司境外附属公司泛海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中心公司”)负责公司美国旧金山项目的开发建设。2016年10月3日,泛海中心公司与总包商SWINERTON WEBCOR JV(以下简称“SWJV”)签订了旧金山项目建筑施工总承包合同。总包商SWJV以工程款争议为由,将泛海中心公司诉至美国加州高等法院,诉讼标的约为1.45亿美元(不含诉讼费用、律师费以及SWJV为实现债权而支付的其他费用)。 至于是否会导致现金流承压的情况发生,泛海控股公告显示,公司正积极与相关方沟通协商处理方案。鉴于上述诉讼正在进展过程中,目前无法估计上述诉讼对本公司的最终影响。泛海控股方面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该项诉讼公告时间也较为敏感,二级市场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根据第八号上市公司涉及诉讼、仲裁公告文件规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发生如下事项,需按本指引履行信息披露业务,其中第二条提到可能导致的损益达到上市公司最近一年会计年度审计净利润的10%,且绝对金额超过100万人民币的诉讼、仲裁事项,需及时披露诉讼、仲裁信息。泛海控股2020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为-46.22亿元,本次SWJV公司对泛海控股境外附属公司“泛海中心公司”诉讼金额达到14500万元美元,所以需要进行披露。 去年3月,泛海控股的全资子公司 Oceanwide Center LLC 和 88 First Street SF LLC向联想控股成员企业弘毅资产转让其拥有的位于美国旧金山 First Street 和 Mission Street 的相关境外资产,交易总金额为12亿美元,其中7亿美元在交割时支付,剩余5亿美元作为盈利能力款。较1月21日的拟交易价格提高了1.94亿美元。 泛海系和联想更是“老朋友”,2009年9月,泛海集团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以27.55亿元的价格受让联想控股29%的股权,中国泛海成为继国科控股、联想职工持股会之后联想控股的第三大股东。当时的转让条件十分苛刻,符合的受让者十分有限,为此,鲜少露面的泛海控股原董事长卢志强出现在媒体沟通会现场,并表示这是中国泛海发展历程中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但受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尽职调查长期难以正常开展,经双方友好协商,同意不再延期,上述资产转让协议于2020年12月31日到期终止。或早在半年以前,隐雷或许已经埋下。 去地产化充实现金流 出售海外资产,老朋友出手让泛海控股喘了一口气。近三年间,泛海控股“去地产化”回笼资金的动作一直没有间断。 最早动手的是武汉中央商务区,2018年1月15日,泛海控股停牌,拟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拟出售的资产为泛海控股持有的境内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公司”,7月25日更名为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和境外全资子公司中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泛集团”)相关资产。武汉中央商务区未能剥离出上市公司主体。 2019年初,泛海控股出售了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1号地块和上海董家渡项目,泛海控股有息负债规模项目出售完成后大幅下降。 今年1月,武汉公司拟转让资产系武汉公司持有的武汉中央商务区不动产权证号为“鄂(2019)武汉市江汉不动产权第 0008198号”宗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包括机动车停车场用地(A05121601)、商业用地(A05121606)及居住用地(A05121609))。本次交易暂定交易价款总额为30.66亿元(含增值税,税率5%),交易仍在推进过程中。 2020年8月,泛海控股境外全资子公司通海投资(旧金山)有限公司以 2600万美元向非关联方OA3 LLC转让了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诺玛县的相关境外资产。 剥离地产转型金融公司后,泛海控股目前的偿债能力如何?2020年年报显示,泛海控股的货币资金余额为193.88亿元,其中其他货币资金47.48亿元,存放在境外的款项为17.23亿元,受限制的货币资金合计47.4亿元。短期借款金额为182.6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额292.57亿元,其他流动负债3.65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人民网武汉6月9日电 6月9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湖北省某高考考生考中作弊事件有关情况的通报称,6月7日湖北省某高考考生手机作弊事件,为考生开考后用手机拍照发送考题,系考中个人作弊,不存在考前泄题。 教育部第一时间责成湖北省立即开展调查,严肃处理。经查,该考生在进入考场接受安检时,将手机藏于手拿的薄衣内,高举双手避开了安检,违规将手机带入考场。考中将手机藏于草稿纸下拍题,于开考46分发至某培训机构寻求答案(未获)。考生已承认作弊行为。目前,该生已被取消所有成绩,并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同时,撤换监考人员,加强监考力量,涉事监考人员已由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调查。 教育部再次向各地提出要求,进一步加强后续考试的考场监管,严肃考风考纪。同时要求湖北省招生委员会组织教育、公安、纪检监察、无线电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对作弊考生、涉该考点的失职失责人员和相关机构进行全方面、全过程、全链条彻查,依法依规严惩严处,坚决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此前报道 6月7日,有网友爆料称,在下午的数学考场上有考生疑似将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数学卷拍照上传至小猿搜题APP上,被小猿搜题APP工作人员发现后截图举报。 针对此事,教育部考试中心8日回应称,该考试中心已责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认真调查,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高考公平公正。 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官方微博同日发布《关于考生吴某某舞弊处理意见的通报》。已经连夜处理该事件,已对涉事学生的作弊行为进行了认定,学生也已经承认了自己的作弊行为。 高考作弊会有哪些后果? 依据教育部2012年1月5日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第五条规定,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组织团伙作弊的; 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 此外,教育部曾于6月4日发布文件《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重拳出击 严厉打击涉考违法犯罪 切实维护高考安全》指出,2021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侦破刑事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5名。 公安机关提醒,在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代替考生考试、出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等行为,将涉嫌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经营罪和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等罪名;尤其是在普通高考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公安机关将会同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继续保持对涉考犯罪“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助考”违法犯罪活动。 教育部还曾郑重提醒广大考生,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法守法,诚信参加考试,拒绝参与任何考试作弊行为,拒绝参与任何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冀东)
近日,毕马威联合阿里云在2021阿里云峰会上共同发布了《2021消费者数智化运营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据悉,白皮书针对企业面临的共性“痛点”,融合了毕马威及阿里云对行业的深度洞察和丰富的数字化运营设计经验。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吴国强表示:“此次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为企业提供端到端消费者运营解决方案,加速行业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多元链接催生新消费形态 新兴消费需求不再“小众” 伴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中国消费已经形成了鲜明特色。新经济环境催生了新的消费形态,新人群、新品牌、新场景和新运营展现出崭新的消费景象。白皮书认为,在诸多新消费形态的背后,是消费者认知、需求和决策特征的变化。 从消费者认知方面来看,消费者被数字媒体广泛影响,认知触点逐渐多元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物流空间和数字空间被数字媒体全面覆盖,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电商成为品牌线上营销投放的主要形式,持续影响消费者和积累品牌兴趣人群;在消费者需求方面,企业则面对着逐渐“粉尘化”的消费需求和“随心化”的消费场景。小众品牌的崛起代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爆发,消费者购买交付体验也逐渐趋向快速即时;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则呈现出情感化、跨界化及购买路径无序化的特点。白皮书显示,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内容、信任与主张买单,以电竞圈、二次元圈、国风圈、模玩手办圈和硬核科技圈为代表的圈层消费者拥有不俗的消费能力。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肖利华博士认为,“过去企业和消费者的连接非常单一,企业围绕着既定的产品和服务去开展营销和销售。如今,新的消费人群已经崛起,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无数原本细分、小众的需求被充分挖掘,新的消费人群已经占据了主流,新的消费场景无处不在。” 深度剖析八大典型场景 毕马威“VALUE模型”助力消费者“数智化”运营 白皮书认为,面对崭新消费趋势,消费者“数智化”运营不仅是品牌抗疫期间的免疫力,也是后疫情时代的生产力。 基于新经济环境下的消费者运营要求,白皮书总结了企业在八大典型场景中面临的共性痛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分别为:提高营销投放及线下拉新的效果、有效利用直播社群赛道、拉通多渠道消费者数据、挖掘存量用户、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个性化体验、审视营销效果并持续迭代优化,以及集团企业内各品牌之间及异业合作的整合联动和多边协同。 针对以上典型场景,毕马威在白皮书中针对服饰、时尚、零售珠宝等行业在不同场景中面临的痛点进行了深度剖析。整体看来,广泛覆盖、精准运营和实时响应是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地位的新需求,是企业衡量消费者“数智化”运营成效的关键标尺,若能实现,则能够构建起相对传统消费者运营的巨大优势。 毕马威在白皮书中首次提出消费者运营“VALUE模型”,锻造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价值内核。毕马威认为,从企业级消费者运营角度,需要从未来愿景、创新模式、行动举措、组织活动、技术赋能五个角度整体思考消费者运营,以确保资源效率一致性提升,同时为企业商业创新、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奠定价值增长内核。该模型应用在餐饮、家装、服饰、美妆及食品等诸多行业中。在当前行业竞争加剧、消费方式深度变革的趋势之下,毕马威基于数据和技术平台作为支撑,通过提供消费者“数智化”战略规划等解决方案,提高了行业消费者运营实践及“数智化”能力。 毕马威中国消费品及零售行业咨询主管合伙人毛健表示,“从根本上,企业需要认知到消费者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正相关性,将消费者运营提升到战略高度,从价值和体验出发,补齐自身运营在组织、流程、机制、数据和技术平台层面的短板,通过数据智能不断优化互动和营销效果,跑通正向循环迭代的管理路径。” 毕马威携手阿里云共创解决方案 助力企业重塑增长 未来,毕马威将携手阿里云,为企业提供端到端消费者运营解决方案,从运营规划设计、技术产品实现及业务运营辅导方面助力企业重塑增长。其中,毕马威提供消费者“数智化”运营战略规划和运营体系的顶层设计,通过系统实施实现技术赋能业务,支撑持续运营升级。阿里云的消费者运营解决方案矩阵,通过数据助力产品能力支撑端到端运营场景以及基于市场洞察、应用和评估的精细化全链路运营闭环,陪伴品牌消费者运营全链路全场景。 双方将致力于以消费者“数智化”运营为核心,携手为企业奠定坚实、能够驱动未来可持续增长的价值内核。
日前,来自银保监会的公开消息显示,截至4月6日,今年已有431家银行营业网点终止营业。 银行物理网点收缩是近年来的趋势,有关统计显示,2020年六大国有银行网点总数较2016年减少2763个。随着人们对线上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及依赖度日趋增强,银行的物理网点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转型?“场景”“生态”“全渠道”“数字化”“智能化”……业内专家表示,这些将是未来银行转型的关键词。未来客户走入门店,或者更多是为了咨询或感受线下金融服务。 “要通过树立‘全渠道’的发展理念,打造‘手机银行+远程银行+物理网点’的铁三角,为线下网点的生存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以‘网点场景化’为突破口,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周边客群特征,加强网点本地化场景的拓展与运营,承接各类线上产品和服务的落地处理与客户体验,促进物理网点与线上渠道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巩固网点作为实体存在价值的同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延伸、互为补充’的全渠道智慧服务新格局。”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认为。 打造“数字+场景”化网点生态 科技赋能是银行网点转型的第一动力。当前,基于前几年数字化转型成果,各家银行不断推动网点场景生态建设,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协同互补,共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 工商银行深入推进网点转型与智慧运营改革,建设员工渠道和网点数字化管理平台,可视化、全景化展示网点经营和运行数据,推动网点从流程智能化走向流程、服务、营销、管理全领域数字化;推出多项地方特色政务民生场景,上线公积金、社保、民政等100余项便民服务,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民生能力。 招商银行不断迭代优化数字化经营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打通理财、信贷和信用卡系统,打通线上和线下渠道,融合形成力量,共同服务于客户,让客户在“网点+APP+场景生态”中享受更多综合化服务。在44家分行开通了城市专区,在1595个网点建立了线上店。 光大银行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促进全渠道融合。《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光大银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沈春华时了解到,这个成立于2020年5月的“新部门”经过近一年的整合,目前已经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版图。搭建渠道管理系统,打通数据节点;通过数字化选址模型辅助选址,优化布局;应用人工智能、VR和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完善“光大超市”功能,发挥光大集团协同优势,促进E-SBU战略落地;协同线上线下资源,建立掌上网点,丰富“管理财富、服务民生”各类场景。 “金融+生活+社交”融合发展 德勤在《中国银行业网点渠道变革的五大趋势》报告中提到一个观点,即“未来银行网点将逐渐回归其销售和服务终端的本质,‘向零售商学习’先进经验将成为趋势”,并且分别从“体验营销”“超预期客户体验”“细致服务”和“文化”四个方面对标苹果、丽思卡尔顿酒店、海底捞火锅和星巴克。 无独有偶,《数字时代银行网点转型》一书中提出,银行网点在未来将出现“两去、两中心”的趋势,也就是去现金化、去交易化,向着咨询服务中心和生态圈中心转化。 “客户体验”“品牌宣传”“社交中心”……在网点转型的具体实践中,确实有越来越多银行聚焦上述功能的开发,并且针对不同客群拓展出极具特色的新业态。 例如,建设银行正在不断探索“智慧政务+劳动者港湾+社区综合服务”的路径,构建以网点为中心的社区生态圈,下沉服务重心融入网点周边社区生活,同步打造B站、汽车等网点主题生态场景;交通银行则是在一些支行试点敬老网点,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客群为其提供便利和公益服务;光大银行试行美好生活服务区,打造“1+5泛金融服务场景”,真正满足客户的泛金融服务新需求。 在社交功能开发方面,哈尔滨银行锦城社区支行尝试将原本的业务大厅升级成为银行及社区的“共治场景”。这里既是银行和社区的办事大厅,也是居民客厅,还是党群阵地,大家不仅能在这里办理银行相关金融业务,还能在此享受社区生活的乐趣,与邻里建立友好情谊。此外,招商银行的Hello Kitty主题网点、华夏银行的“图书馆支行”等,也都各具亮点。 金融、生活和社交三大生态圈融合发展,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的银行网点或将类似于当下的苹果线下体验店。 物理网点仍是重要服务渠道 2020年,虽然有将近3000个银行网点关停,但与此同时,也有2000多个新网点设立。一增一减的背后,反映出银行物理网点布局的优化而非单纯的锐减。业内专家认为,在服务特定人群、特定地区和非标转化业务等诸多方面,银行网点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子女们一直劝我安装手机银行,我年纪大了,对于新技术接受程度本来就低,还不如到银行找工作人员协助。再说涉及钱的交易还是亲自到网点才更放心。现在网点里都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设施,有老花镜之类的,可贴心了。”年过七旬的孙女士表示。 “虽然线上操作很方便,但涉及复杂的业务我还是更愿意和理财经理面对面沟通,不仅可以享受到更加专业、实时、有温度的服务,同时也更有安全感。”财富客户张先生表示。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指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融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服务老年人的特色网点。要加强金融服务下沉,进一步完善基础金融服务,根据老年客户群体数量和金融服务需求,合理科学进行网点布局。 不难判断,物理网点未来仍将是银行重要的服务渠道。面对技术冲击、消费习惯迁移等诸多挑战,打通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加大数据共享力度,让客户享受一体化、更优质的服务,将是网点转型的制胜关键。
5月23日,沈阳市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出台《沈阳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十四五”期间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沈阳市将争取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上市企业数量和质量上取得双突破。 《计划》提出,沈阳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重点鼓励发展领域,加强企业走访调研,做好科技型后备企业的培育和筛选。以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为重点,2021年遴选产生400家企业作为全市上市后备库企业。形成市区两级后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可升级、可转换,原则上每年调整更新一次。 在全市已储备的21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持续加大培育力度和服务深度,推动企业在未来3年逐步达到上市挂牌条件,力争到2023年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累计达到70家以上,加快推进上市进程。 沈阳市将不断优化企业上市政策环境。对实现上市企业分阶段奖励400万元。其中,在辽宁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企业奖励100万元,报审的企业奖励200万元,完成上市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对“新三板”挂牌企业,按照挂牌和融资两个阶段进行奖励,实现挂牌的企业奖励100万元;挂牌后实现股权融资的,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标准板(创新层)挂牌的企业,奖励20万元;挂牌后实现股权融资的,奖励20万元。同时,进一步落实好省政府对于上市企业最高给予1500万元补贴的扶持政策,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上市扶持政策。 另外,沈阳市还将发挥好市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上市协调职能,对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注册、资产重组、上市申报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变更、资产转让、税费减免及产权确认等审批事项,各部门需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急事快办,特事特办。
当前,国资国企改革正处在关键的历史阶段,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启动。 9月2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于担当、奋力拼搏,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力量。面对疫后更加不确定的世界,我们最好的应对就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改革发展全局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相关工作必须抓实抓好。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强力推进,取得重大成就。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重大举措持续落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现在,乘势而上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进一步明确时间表、施工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能够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效能,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该行动的实施,对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最大限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会议强调,国有企业要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而国有企业实现上述要求,首要一条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办事,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落实三年行动,就要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方面取得实效,加大对企业授权放权力度,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要围绕增强活力、提高效率,着力破除束缚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激励,充分发挥国企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混促改,有效激发国有企业内生活力动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 其次,着力推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近年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高潮迭起,强强联合、专业化整合、瘦身健体等工作亮点纷呈,不仅壮大了企业实力、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也优化了整体布局。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有经济仍存在分布过宽、主业不集中、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企聚焦主责主业的取向仍存在差距。落实三年行动,就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确保顶梁柱顶得住、压舱石压得稳,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更好发挥国资国企功能作用。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作用关键、使命光荣,须做到与实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向共进。落实三年行动,国资国企就要胸怀全局、担当作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当好排头兵,在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中勇挑重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国有企业要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有关各方须提高认识、压实责任,结合实际创造性落实方案,拿出“钉钉子”精神抓施工,全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效,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作出更大的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雷)
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18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国资国企实际科学谋划好明年工作,抢抓战略机遇期,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资委党委委员出席会议。 会议集中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深刻回答了当前形势怎么看、应对挑战怎么办,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真抓实干,为“十四五”开好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国资国企工作的部署要求,增强系统观念,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扎实办好自己的事。 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国资国企工作意义重大。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认真对标对表,坚决高效执行,把党中央大政方针转化为做好国资国企工作的思路举措。要在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好明年工作,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发力见效,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统筹推进国资国企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出新贡献,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增强国资委机关干部的政治意识,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国资国企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化能力水平,更好指导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十三五”收好官、“十四五”开好局。 会议研究决定,近期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总结交流2020年国资国企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21年国资国企重点工作任务。 国资委副秘书长,驻委纪检监察组、各厅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日前召开,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成为重要议题。“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此次会议对于平台经济的“把脉”“立规”释放重要信号,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平台经济强监管信号持续释放。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频频发声,围绕平台经济接连出台多个配套文件,反垄断执法机构也密集“亮剑”,屡屡开出顶格罚单。业内指出,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不可偏废,作为关键发力点,强化反垄断仍是重头戏,包括加快修订反垄断法等在内的多项重要举措有望密集落地。 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对平台企业依法规范发展作出明确部署。平台经济新一轮反垄断大幕自此开启。 今年以来,平台经济强监管信号持续释放。年初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重点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释放了发展和规范并重、加强平台各市场主体权益保护、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等重磅信号。会议特别强调“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进一步明确要“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优化监管框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增强监管权威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不仅在于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氛围,更要构建服务消费者的良性市场竞争政策,避免平台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威胁消费者权益和扭曲市场。把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重点任务,凸现我国在竞争政策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将平台经济作为反垄断的发力点,完善反垄断规则制度,有利于推动平台经济更好走在规范健康发展轨道上。 近段时间,相关部门围绕平台经济密集出台系列配套政策。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释放互联网平台不是反垄断法外之地的信号。3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提出严禁平台强制“二选一”等举措。还针对虚构交易、误导性展示评价、虚构流量数据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制。 在行动层面,近期相关执法机构也密集亮剑。3月16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对提升直播带货平台产品质量开展行政指导。3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依法对互联网领域十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涉及腾讯、百度等在内的10家公司分别被处以50万元的顶格罚单。 3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食享会等五家社区团购企业不正当价格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共计650万元。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平台经济已迎来强监管时代。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钦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中央各部门密集部署规范平台经济行为,积极回应消费者、经营者等多方需求,表明了政府规制平台经营者反竞争行为的决心。强化平台经济反垄断,对优化平台经济内部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肃清平台经济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为广大中小企业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反垄断法律制度体系的重中之重,《反垄断法》也在加紧修订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明确表示,《反垄断法》是2021年重点立法工作对象之一。 在专家看来,如何将平台经济的规制加入《反垄断法》的修法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平台经济因为相关市场难以界定,支配地位的认定存在较多梗阻,更使得《反垄断法》在修订过程中如何规制平台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张钦昱说。 地方也在积极部署,例如广东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制定平台经济创新合规发展工作意见。 在专家看来,下一步需要健全完善规则制度,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刘向东表示,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首要是建章立制,制定具有引领性的规则制度,同时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有效的监管,防患于未然。 张钦昱表示,在平台经济监管中,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理清市场与政府的界限,促进竞争与创新良性互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网络交易平台责任清单,压实平台责任,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内部自我约束机制。 另一方面监管机关可以通过制定弹性平台经济反垄断条款、指导性规划等,对平台经营者加以引导、辅导、劝告、提醒、约谈。此外,提升电子商务经营者与用户消费者维护正当权益和平台秩序的意识,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规范平台经济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张晨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构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完善重点领域施行反垄断法的具体规则,优化反垄断法律制度体系仍是重头戏。我国将加快推进《反垄断法》修订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的反垄断执法。平台企业本身也应当提高经营的合规意识,利用好平台特性、平台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孙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同时,还重点强调“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的第二天,央行上海总部发布消息称,于近日制定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下称《指引》),围绕加强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落实房地产调控措施、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发展、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做好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等重点任务,提出16个方面具体工作指引,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指引》的发布释放了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进一步注重结构性的信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结构上,未来货币政策更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针对性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为确保信贷资金切实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多个地区都对信贷资金进行严格管控。例如,今年1月份,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辖内商业银行就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住房信贷管理等工作提出要求。同样是在1月份,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要求辖内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2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 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要求严格实施贷前调查,尽职落实贷后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布的《指引》也强调,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为更好优化信贷结构,服务于实体经济,陶金认为,金融机构应该严格按照银保监系统、央行、各地信贷政策引导,在严格控制信贷资金投向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微、农户和科技等产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并且在确定信贷投向后,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贷款客户,开发合理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供应链以及各类业务场景等手段做好业务拓展和风控工作。 招连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金融机构应优化激励约束机制,让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在发挥大型商业银行“头雁效应”的同时,积极推动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主流银行与互联网银行、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小微金融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