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 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 民营经济和投资活力增强08-02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工业较快增长,服务业稳定发展,需求“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持续发挥,推动上半年经济总量同比增长5%;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7%、7.8%……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如何看待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势?如何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将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8月1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就上述经济领域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全面辩证看待下半年经济形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下半年经济形势。一方面,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另一方面,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也在不断积累。 赵辰昕分析说,从外部机遇看,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恢复,新兴经济体发展较快,这有利于我国企业发挥优势,拓展国际市场。 从宏观组合政策看,“两重”“两新”等重大举措正在加快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2023年增发国债等项目建设都在加快推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从高质量发展态势看,各地正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未来产业有序布局,新动能正在加速成长壮大,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也在扎实推进。 从发展活力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将有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极大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落实,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将不断夯实、不断打牢,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战胜发展当中的问题、转型当中的挑战,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赵辰昕表示。 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去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狠抓工作落实,共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目前来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0.7%,比整体出口增速高3.9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达5500余万户,同比增长7.8%;个体工商户达1.25亿户,增长5.1%。 谈及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加大政策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另一方面,将破除准入壁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营造公开透明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 此外,为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进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以改革创新增强投资活力 今年以来,投资实现了平稳增长、结构优化、质效提高。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5%,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回升至51.9%。 围绕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赵辰昕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以改革创新持续增强投资活力。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重点引导各方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将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习近平回信勉励“强军精武红四连”全体官兵08-01
习近平回信勉励“强军精武红四连”全体官兵 建设精武强能敢打必胜的过硬连队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强军精武红四连”全体官兵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致以八一建军节的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2014年,我专程到连队视察。10年来,你们赓续红色血脉,矢志强军精武,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出色完成了担负的任务,取得不少新成绩,我感到很高兴。你们处在备战打仗第一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深入学习贯彻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强军思想建连育人,紧贴使命任务加强实战化训练,努力建设精武强能、敢打必胜的过硬连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强军精武红四连”是一支历史厚重、功勋卓著的红军连队,先后参加黄麻起义、夜袭阳明堡战斗、孟良崮战役、长津湖战役等战役战斗100多次,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2014年7月,习近平到连队视察,亲切看望慰问官兵。10年来,该连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弘扬光荣传统,加快转型建设,争做精武标兵,在一系列重大演训等任务中表现出色,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被中央军委授予“强军精武红四连”荣誉称号,连队党支部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近日,全连官兵给习主席写信,汇报连队建设和工作情况,表达牢记统帅嘱托、忠诚履行使命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信号 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07-31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认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并再次强调要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要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消费、投资、就业、外贸等领域支持,特别是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精准有力地提振消费和增加投资。 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这一表述确立了更加积极的政策基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整体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既要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又要储备增量政策措施,同时也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的配合度将进一步提升。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上半年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他表示,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7%,为近5个季度以来最低,特别是居民消费恢复较为疲软,市场信心和预期较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弘扬企业家精神,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向市场发出更加明确的信号,有助于从战略全局出发,进一步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财政政策发力点方面,会议指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发行节奏偏慢,加快专项债发行和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存量政策的加快落地,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董希淼表示。 围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明明表示,7月份,人民银行出台的一系列降息举措已经落实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政策思路,有利于进一步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落实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助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此外,会议再次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从根本上是要为经营主体发展创造可预期、更稳定的政策环境,进而稳定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激发和扩大经营主体投资和消费需求。”董希淼建议,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增强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取向一致性,同时也要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指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提振消费一直是近年来政策的重点。连平建议,要多措并举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服务消费能力。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增长的基数和增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幅提升农民服务消费能力。 从金融机构视角出发,董希淼建议,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要加大资源投入,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逐步降低贷款利率,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为居民提供更加普惠化、数字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例如,可以配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出住房置换、住房租赁及二手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专属贷款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业内专家建议,为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顺应绿色发展趋势,保险公司可加大车险产品创新,妥善解决家庭自用的新能源汽车保费高、投保难等问题。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连平表示,预计下一阶段住房支持政策将进一步发力,各地住房“以旧换新”活动有望加快脚步,促进存量住房加快去库存节奏,平衡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促进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房地产方面的政策目标是多重的,主要是防风险、去库存(增量和存量结合)、保交房、新模式在内的多目标协同。“这几个目标之间,要寻找切入点,比如收购存量在售新房做保障房,既能去库存,也能改善房企资金链,从而压实房企在保交房上的主体责任。”他表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七方面重大任务 王江发表署名文章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行重点解读07-3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任务。 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中发表题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署名文章,进行了重点解读。 王江在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加快,金融领域持续创新,金融体系复杂度、开放度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加快金融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必将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开辟金融工作新局面。 王江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七方面重大任务:一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二是着力打造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三是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四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五是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六是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七是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应当把握四方面重要原则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体制、金融监管体制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塑性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王江表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的基本要义,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注重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前进。同时,要顺应金融改革发展新的实践要求,深化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把准改革的方向、路径和重点,该改的、能改的切实改好、改到位,该突破的坚决突破,着力在金融领域推进和形成新的重大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改革因问题倒逼而产生、为实现目标而推进,改革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向着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当前,金融领域仍面临风险隐患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必须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要求,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特征和经验。金融体制改革涉及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必须有效做好各方面改革的平衡和衔接,统筹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工作,努力实现最大整体效果。同时,必须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中进行定位和谋划,加强金融体制改革与财税、科技、产业、区域、社会等其他相关领域改革的协调衔接,使各领域改革紧密协同、相互促进。 四是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金融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敏感度高,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坚持稳字当头,重大金融改革要充分评估、审慎决策、稳健实施,特别是风险防范举措要同步谋划、周密部署。同时,要积极进取,把该立的抓紧立起来,对看准了的改革压茬推进、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七项重大任务 王江表示,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落实。 具体来看,一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着力打造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推动兼并重组、实现减量提质,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防止无序扩张。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主要做商业性金融机构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健全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在防风险、强监管的基础上,促进信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各类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货币、外汇市场改革发展,稳慎有序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让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更多走进寻常百姓家。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 三是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格局。加强交易监管,严肃查处操纵市场、恶意做空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对接、标准统一。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健全债券发行、交易和管理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比例关系。 四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统筹协调把关作用,以及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作用。坚持既管合法更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健全监管兜底机制,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明确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建立健全问责制度,以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设定清晰的整改期限及具体整改要求。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隔离的“防火墙”。 五是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做强制造业。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运用。持续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支持牢牢端稳粮食饭碗、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保留必要的现金等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金融监管科技水平,提高数字化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健全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的统计口径和考核评价制度,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六是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稳慎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强化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机制,推进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全口径外债监管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七是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制定金融法,作为金融领域的基本法,与其他金融法律法规共同构成比较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不断适应金融发展实践需要,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建立定期修法制度。加大金融执法力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健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法律工具箱。
如何看待银行存款利率下调07-29
7月25日,根据资金供求变化和自身经营需要,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主要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下调了0.05个百分点,通知、协定和一年期及以内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0.1个百分点,二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0.2个百分点。据统计,2021年6月份以来,主要银行一年期、三年期存款利率分别累计下调0.5个、1.7个百分点。 近两年多时间里,主要银行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下,已多次主动调整存款利率。如何理解本轮存款利率下调? 首先,调整优化存款利率,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的体现。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督促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本次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主要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是基于前期一年期LPR下降以及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走势自主决定的,是存款利率更加市场化的体现。 其次,调整优化存款利率,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近年来,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较大,贷款利率降幅明显,但在负债端,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明显,存款利率下调后效果需随存量存款重定价逐步显现,部分银行过度内卷,通过违规手工补息揽存等因素影响,负债成本降幅明显小于资产收益降幅。2024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为1.54%,收窄至历史最低水平。4月,监管部门针对违规手工补息情况进行了整改,有效减少了利息支出,接近一次降低存款利率的效果。多家全国性银行反映,违规手工补息整改后,6月份的存款付息率,特别是对公存款付息率已较4月份明显下降,净息差有所回升。本次各主要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同时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存款长期化问题,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也有利于改善银行盈利能力,提高银行股东权益,利好对应股票估值。 再次,调整优化存款利率,有利于促进企业、居民投资和消费。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居民储蓄倾向,推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促进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金流向资本市场的动力,助力股市企稳回升,增加金融市场活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据业内估算,预计此次调整对普通储户影响有限。以存款本金10万元为例,一年期定期存款每年利息减少100元。此外,居民还可通过柜台债、理财、基金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资产综合收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07-25
坚持系统观念,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一条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也是划时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加强改革举措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整体效能。”全会通过的《决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其重要特点。 必须深刻认识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才能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才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增强文化自信,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只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才能建设美丽中国、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需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实现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只有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才能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才能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真抓实干、善作善成,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4日 01 版)
专业性是资管机构立身之本07-24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中国的资管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形成了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多角色同台竞争的“大资管”格局。这些机构虽然都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但从各自的历史渊源、资源禀赋以及监管方式来看,均存在较大差异。 去年,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新“三定”方案,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划归资管机构监管司监管。在原银保监会的内设机构中,这些职能分散在信托监管部、创新业务监管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等部门。按照新的监管规则,三类资管机构统一监管并进一步对齐监管标准,有利于资管行业整体发展。对于资管机构而言,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依靠监管套利,而是凭借机构自身的投研能力、服务能力等进行差异化竞争。 金融监管总局资管机构监管司曾发文表示,专业性是资产管理机构的立身之本,主要体现在投研能力、产品筛选能力、资产定价能力、资产处置能力等。无论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还是助力居民财富积累,资管机构都应以专业能力取胜,而不是依靠制度红利或牌照优势赚“快钱”。 信托公司因信义义务要求和独特的信托法律关系,可主动发挥好信托投融资机制灵活的特点,做好长期资金汇集,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运用信托财产独立和财富传承等功能,大力发展资产服务信托,尤其是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求。 保险资金可利用其长期特征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长期金融活水。上述文中还提到,要充分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稳健投资特点,为实体企业发展提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助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保险资金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丰富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截至目前,保险资金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资金超过20万亿元,近10年间增长了约4.5倍。 理财公司的专业性应体现在自身的投研能力和品牌公信力上,提供更丰富的金融理财产品,合法合规展业。 总体而言,与银行信贷不同,信托、理财和保险资管主要从事表外业务,“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或者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其本身并不直接承担底层资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三类机构可借助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在有效拓宽居民财富增长渠道的同时,也为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未来,相信各类资管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数据局最新披露!07-23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算力基础设施一直备受关注。7月22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有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应了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 据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介绍,2022年2月,我国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 数据显示,两年来,在相关部门和各枢纽节点的共同努力下,“东数西算”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截至今年3月底,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总规模超过146万标准机架,整体上架率为62.72%,较2022年提升4个百分点;东西部枢纽节点间网络时延已基本满足20毫秒(ms)要求;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先进数据中心绿电使用率达到80%左右,新建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最低降至1.10。“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带动了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等产业链发展,提升了国家整体算力水平。 据了解,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要求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基础上,推动全国范围内算力资源高效协同调度,形成跨地区、跨部门发展合力,为全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普惠、易用、低价、绿色、安全的公共计算服务。其中指出,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等。 杜巍表示,接下来国家数据局将推动多源异构算力协同发展,促进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推动国家枢纽节点和需求地之间400G/800G高带宽全光连接,引导电信运营商提升“公共传输通道”效能,推进算网深度融合;推动行业数据和算力协同,实现数据可信流通,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算力电力融合发展,强化枢纽节点与非枢纽节点的协同联动,支持绿电资源丰富的中西部非枢纽节点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推动提升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安全防护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是另一个备受公众期待的话题。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司长张望表示,近年来,国务院共发布了六批共享责任清单,有力支持了“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和“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便民服务。开放是通过在线方式开放公共数据或者数据集,主要是为了方便企业和公众免费获取可以公开的数据。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已经有226个地方建立了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其中有省级、也有地市级的,开放的有效数据集目前超过34万个。但还有一部分数据资源经济价值非常高,但又有一定的敏感性,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经过适当处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张望表示,接下来,国家数据局一方面将持续做好政务数据共享和公共数据开放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将授权运营作为共享开放的重要补充,重点解决好数据供给和使用管理权责不清、供数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是要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厘清数据供给、使用、管理的权责义务,激发供数动力和市场创新活力。目前国家数据局正在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授权运营规范以及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明确合规政策和管理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指导和管理。其中,对于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的公共数据,提倡有条件无偿使用。
全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07-19
据新华社讯 记者近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全国已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经多方会商研判,当前防汛形势严峻复杂。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当日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进行防汛专题联合会商,视频调度四川、河南、山东、甘肃等10省份,分析研判雨情汛情发展态势,研究部署“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细化重点地区工作措施。 根据会商结果,当前鲁豫苏皖等地强降雨持续,局地极端性强、致灾风险高;陕甘等地地质条件脆弱,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突出;四川盆地降雨与前期高度重叠,次生灾害易发多发;长江上中游、淮河干流水位可能复涨,堤防巡查防守压力大。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各级各部门要以“船到中流浪更急”的警醒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巡查防守,坚决避免发生水库垮坝、重要堤防决口等重大险情,持续强化灾害性天气和雨水情监测预警,将预警发布和“叫应”工作落实到基层末梢,强化应急力量预置和布防,严格落实防汛关键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07-18
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有效落实各项宏观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6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3653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49646亿元,增长4.6%。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 一、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总体平稳 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8万吨,比上年增加363万吨,增长2.5%。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712万吨,同比增长0.6%,其中,牛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3.9%、6.3%,猪肉、羊肉产量分别下降1.7%、0.9%;牛奶产量增长3.4%,禽蛋产量增长2.7%。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1533万头,同比下降4.6%;上半年,生猪出栏36395万头,下降3.1%。 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4%,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和2.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6%;股份制企业增长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3%;私营企业增长5.7%。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6%、34.3%、28.9%。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0.42%。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与上月持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544亿元,同比增长3.4%。 三、服务业继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9.8%、6.9%、6.6%、5.7%。6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3.5%、9.7%、5.4%。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6%,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保持增长,服务消费增势较好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559亿元,增长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410亿元,增长4.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09726亿元,增长3.2%;餐饮收入26243亿元,增长7.9%。部分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6%、5.6%;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3%、11.2%。全国网上零售额70991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9596亿元,增长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3%。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环比下降0.12%。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制造业投资增长9.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33亿元,下降2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2%。民间投资增长0.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6%。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1%、11.7%。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8.3%、12.1%;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1%、17.4%。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21%。 六、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168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121298亿元,增长6.9%;进口90390亿元,增长5.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0909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0%。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0%,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9%。6月份,进出口总额36705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21871亿元,增长10.7%;进口14834亿元,下降0.6%。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一季度为同比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4%,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9%,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7%,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下降7.8%,鲜菜价格下降2.7%,猪肉价格持平,粮食价格上涨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 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2%。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6%。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0.5%,环比上涨0.1%。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6小时。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997万人,同比增长1.6%。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同比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1元,同比名义增长4.6%,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同比名义增长6.8%,实际增长6.6%。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5.8%、6.4%、2.1%、5.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358元,同比名义增长5.9%。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高质量发展特征显著07-17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从环比看,二季度GDP增长0.7%。 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来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成色十足。除了实现5%的中高速增长外,上半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失业率稳定在5.0%。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核心CPI基本稳定。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以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为代表,二季度新质生产力发展保持较强势头。就上半年而言,GDP同比增长达5.0%,与今年全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基本持平,外需回暖、新质生产力较快发展提供了较强增长动力,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季度同比增速回落为短期波动 今年上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结构调整阵痛有所显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以往更为复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升级,但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要全面辩证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动之“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之“势”。总的来看,二季度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大势。 上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进一步表示,从短期来看,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有极端天气、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从中长期来看,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 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经济体量超过3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10万亿元,总量指标规模可观。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占比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二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同时,就业形势稳定。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促消费等政策效应陆续显现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围绕扩内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强的政策措施,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落地,政策效应陆续显现。 其中,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逐步释放。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8%;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0%,高于制造业投资0.5个百分点。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相关设备生产较快增长,惠及多个重点行业。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有力拉动了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上半年,狭义乘用车零售量984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411万辆,增长33.1%。 “消费是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主要薄弱点,促消费政策还需进一步加力。”王青表示,财政政策可在逆周期调节方向适度发力,阶段性弥补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对消费带来的影响。当前的重点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并与银行扩大消费贷投放、商家优惠让利相互配合,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促销合力。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效应是今年投资工作的关键。上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发行使用为投资增长提供了资金保障。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资金,合理安排发行、使用进度,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为推进投资领域提质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比全部投资快1.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5%,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7.4%。目前,2023年增发国债1.5万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政策持续发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特别是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推动重点领域消费、投资加快增长。 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但结构分化特征明显,这与我国正处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密切相关。具体来看,工业表现好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需求端,外需表现好于内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较1至5月有所放缓。服务业消费表现亮眼,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整体来看,居民消费意愿仍在,但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不足,导致消费走势偏弱。下一阶段,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落地,对家电、通信器材等大宗消费形成提振,叠加去年下半年基数逐渐回落,将有助于下半年消费增速回升。 “展望下半年,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困难挑战依然不少,但是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归根结底要在推动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有清醒的认识,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针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王青表示,综合考虑上年同期基数变化,特别是最新经济运行态势,预计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会进一步加力,其中,财政政策会加快支出节奏,扭转基建投资增速下行势头。下半年经济增速具备完成全年增速目标的条件。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国内促消费和投资等宏观政策有力支持下,叠加服务需求稳健扩张、就业形势稳定、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有望带动下半年消费和内需动能增强,为全年经济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财政部决定: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07-17
7月15日,财政部官网发布通知称,为支持国债做市,提高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财政部决定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本次操作方向为随卖,操作券种为2024年记账式附息(十一期)国债和2023年记账式附息(二十六期)国债,操作金额分别为12.7亿元和12.2亿元,期限均为10年。竞争性招标时间设定为7月16日11:05-11:35。 该通知同时明确,2024年7月19日起与同期国债合并上市交易。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关键期限国债做市制度。2016年,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国债做市支持机制。 国债做市支持机制指的是,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运用随买、随卖等工具,支持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对新近发行的关键期限国债做市的市场行为。当某只关键期限国债在国债二级市场上乏人问津,呈现明显供大于求现象时,财政部从做市商手中予以买回,即随买操作;当某只关键期限国债在国债二级市场出现明显供小于求现象时,财政部向做市商卖出适量国债以供流通,即随卖操作。 2017年6月,财政部首次使用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此后每个月第三个周二均进行一次操作(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日)。根据财政部官网,今年以来,财政部每月都进行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操作方向均为随卖。
对这类风险!央行从喊话转向行动 市场不能低估央行决心07-15
今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持续火热。   对其原因,业内人士向《金融时报》记者解释,近期,中小银行热衷购买长期限债券,资管机构配置较多信用债,理财子公司嵌套信托、保险资管等渠道配置债券的规模上升,一些以长期债券为底层资产的资管产品也受到了广大公众投资者的追捧,多重因素助推了“债牛”持续。 记者了解到,企业资金进入债市的情况也有增多。某企业4月末在某银行存款时点余额13.3亿元,自4月末手工补息暂停后,为追求产品收益水平,5月起陆续在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目前存款时点余额2.9亿元,理财余额10.9亿元。近日30年、50年国债收益率已先后跌破过2.5%,市场做多情绪持续高涨。 “但是,债市不会永远上涨,当前市场反转的风险不断增大。”业内人士表示。 近期日本农林中金银行巨额亏损也是债市风险的现实案例。6月18日,日本农林中金银行宣布本财年亏损可能达到1.5万亿日元,是此前预估的3倍,原因是长期过度依赖海外债券投资。截至今年3月,在农林中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海外证券投资占到40%,同期贷款仅占18%。在美欧持续、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债券投资风险显性化。一方面,海外债券投资收益率仅为3.87%,而外币融资成本快速攀升至5.25%,净利息收入大幅亏损。另一方面,海外债券价格也在大幅下跌,投资组合市值重估后,账面出现巨额损失。 “对机构而言,利率风险敞口过大可能导致硅谷银行事件重演。”业内人士表示,在利率下行阶段,不少机构通过拉长久期追求投资收益。但在久期倍数效应下,长债价格对利率变动十分敏感,未来利率出现回升,投资机构可能面临严重亏损。近期一些农商行超配中长期国债,这些机构原本风险就比较高,出现大额亏损将会冲击资本底线,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也会相互交织放大。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也需要高度关注预期反转可能导致的资管产品大面积赎回,进而造成挤兑。“事实上,央行此前已多次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有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解释,当前,普遍认为当前长债利率风险很大,投资者明知有风险但仍存博弈心理,从众行为也加剧了市场超涨情形。但是,从以往各类金融市场运行惯例看,涨得越高,未来跌幅也会更大。一旦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及预期逆转,债券市场下行会击穿前期积累浮盈,引发大规模赎回,进一步加剧市场下跌,2022年理财产品赎回潮就是典型案例。 近期,对于债市风险,央行正从喊话转向行动。“随着债市的影响在加大,央行开始了行动,7月1日公告决定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市场不能低估央行决心。”。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在债市持续上行背景下,存款分流债市的情况较为突出,近期M2增速下行,这方面因素影响较大,若未来存款持续大量分流,不排除M2还会继续较快下滑。当前的形势对政策调控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另一方面是有效信贷需求偏弱,大体量的存款分流又对金融数据带来明显扰动,货币政策靠“放水”是解决不了的。此外,在长债利率已经很低的情况下,央行进一步降息引导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的空间也受到限制。 《金融时报》记者此前确认,央行已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协议,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的方式借入国债,未来将会根据市场情况,增加借入规模,并择机卖出,以平衡市场供求。央行保持正常向上收益率曲线、校正债市风险的决心很大。对此,专家也表示,国债借入和卖出有助于平衡市场供求,防范债市风险。市场无需担忧卖出国债对流动性的影响,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并未改变,完全有能力把握好货币和债券两个市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短期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用心用情服务广大保险消费者07-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人保寿险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围绕“六个必须坚持”,聚焦“人民保险服务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穿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用心用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人保寿险作为一家国有寿险公司,在推进改革发展进程中,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立足主责主业,回归保障本源,注重围绕如何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需求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一家国有保险企业的应有作用。 一是想人民之所想,优化产品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建立健全多样化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人保寿险不断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研发力度,近十年来,累计新开发产品500余款,现已形成涵盖疾病保障、医疗保障、身故保障、意外伤害保障、养老保障的保障全面、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保障需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推出“重阳安康”“少儿无忧人生”等专属系列保险产品。其中,设计推出业内首款为心智障碍家庭量身定制的长期年金保险“关爱星星”以及为残疾人家庭设计的专属产品“关爱世家”终身寿险,并联合中诚信托和相关社会组织,创新推出“普惠保险+特需信托+服务体系”的服务模式,为心智障碍者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障,建立长期系统性的服务生态圈。目前已为500多个家庭提供专属保障规划,切实解决心智障碍者家庭关心关切的问题。 二是行人民之所嘱,完善客户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人保寿险始终秉持“增进人民福祉”的坚定信念,把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完善线上移动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客户咨询、投保、保单管理、增值服务及理赔等保险服务全生命周期闭环,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确保客户在保险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支持。聚焦客户运动及健康需求,搭建“人保·友氧”运动服务生态和“人保·友爱”健康服务生态,帮助客户通过运动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并持续丰富线上专属就医绿通、多学科会诊、住院垫付、细胞免疫治疗等医疗健康服务,不断满足客户多样化健康管理需求。截至2023年底,已为近300万客户提供健康管理类增值服务。 三是解人民之所急,提升理赔质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坚守人民立场,及时回应人民期待和关切。做好保险理赔服务,是人保寿险的重要责任,也是公司体现“人民性”的关键所在。人保寿险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办好群众可知可感的“关键小事”,不断提升理赔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合理预赔。近十年来,公司累计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额362万亿元,累计支付赔款625亿元。其中,2023年服务理赔客户人次超过380万次,支付赔款73.42亿元,案均索赔周期1.3天,案件获赔率达99%,理赔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保险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二、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切入点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的大事要事。人保寿险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将发展好人民保险事业融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将初心使命寓于公司高质量发展实践,努力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不断提高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质量。 一是大力拓展养老金融,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需要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等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并通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稳定生育水平、支持人口高质量发展。人保寿险深度参与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作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首批6家试点保险公司之一,首家开发上市“福寿年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并在试点中取得了“三个行业第一”的成绩——行业内第一家启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签发第一张专属商业养老保单,落地第一笔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专属养老团体项目。不断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截至2023年底,累计为超过606万人提供了商业养老保障。打造“暖心岁悦”康养服务品牌,机构养老服务已覆盖10省15地市,并积极探索适老产品与健康养老服务、智能辅助设备、新器械的结合,不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 二是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助力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能够使更多人民群众通过高质量的金融保险服务增加收入和财富,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让全体人民共享。人保寿险在全国首家创新推出慈善保险“大爱传世”终身寿险,通过保险权益捐赠机制开创慈善新路径,助力推动“第三次分配”。“新市民”在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还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人保寿险助力新市民有效应对失业、工伤等意外冲击,围绕“人群+场景”为新市民人群设计丰富、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满足其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等保障需求,帮助广大新市民在城市安居乐业。其中,针对灵活就业人员普遍面临养老保障不足、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创新推出“网约车平台司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计划”,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出“平台组织推动、司机个人投保、个人缴费与平台补助相结合、通过公司官网投保、司机属地机构提供售后服务”的创新运作模式。该项目已累计为全国60余个城市7.6万名网约车司机提供养老保障。 三是强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和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人保寿险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践行绿色投资理念,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尤其是在“一带一路”、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先进制造、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在高科技等重点方向提供资金支持,2023年直接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4600亿元,助力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资金需求,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等“输血供氧”。同时,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和风险减量管理功能,持续优化升级小微企业专属的“企业人人保”产品组合,为“企业人人保”专属保险产品增添92种特定疾病的保障责任,将金融“活水”持续注入小微企业,助力小微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2023年,为近4万家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覆盖158万名小微企业员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三、坚持守正创新,加大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机构要坚守初心、回归本源,做优主业,做精专业,切实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人保寿险坚持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要求,既重视发挥既有优势,扬长补短,更注重改革创新,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增强为民本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人保寿险始终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在遵循寿险经营规律基础上,紧跟市场和行业发展大势,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深入推进“价值引领发展工程”。围绕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变革,纵深推进客户经营、产品创新、队伍升级、组织效能、产业生态、数智赋能等六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产品、队伍、机制的全方位创新,加快构建“保险+养老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服务民生本领,不断增强转型发展的效能。 二是保护消费者权益,践行为民宗旨。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更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人保寿险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金融消费者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晴雨表”,大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构建“大消保”格局,针对退保纠纷、销售纠纷等投诉集中领域,制定投诉专项治理方案,从源头防范和整治保险退保等重点问题,涌现出了浙江丽水中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保险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等经验做法;积极践行“守信重诺人保同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文化,认真聆听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响应并积极解决客户的合理诉求,持续加强保险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切实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提质增效,更好彰显国企使命和责任担当。 三是强化风险防控,筑牢为民底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人保寿险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风险,对于非法集资案件,做到妥处存量、严控增量;切实履行各项反洗钱义务,持续做好建章立制、系统优化、流程规范等重点工作,提升反洗钱管理水平;积极发挥“三道防线”合规管理合力,不断优化合规运行机制,加大基层治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力度,优化基层内控模式;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对标对表监管偿二代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新规要求,持续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行动方案升级,不断强化风险防控各项举措,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人保寿险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用心用情服务广大保险消费者,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保险服务需求。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新功能 新增公司解散公示、强制注销公告等07-10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下简称“公示系统”)已完成升级改造,按照规范统一、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原则,全面上线适应新公司法的新功能,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日期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等一系列即时信息的公示进行调整完善,新增了公司解散公示、强制注销公告、依人民法院判决申请撤销登记信息公示、终止公告,调整了减少注册资本公告,更好服务近5000万户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配合新公司法履行相关公示公告。 此外,针对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非常关心的“已解冻股权冻结信息”公示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积极与最高人民法院沟通协调,决定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强制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不利影响。 为积极推动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帮助企业重建信誉、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公示系统已于今年6月15日起停止公示“已解冻股权冻结信息”。 《人民日报》(2024年07月08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