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李延霞)记者2日从中国银保监会获悉,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统一监管规则和经营规则,银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应当主要在注册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未经银保监会批准,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办法明确了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在注册资本、控股股东、互联网平台等方面应符合的条件。办法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贷款金额方面,办法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根据借款人收入水平、总体负债、资产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使借款人每期还款额不超过其还款能力。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 贷款用途方面,办法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应与借款人明确约定贷款用途,并且按照合同约定监控贷款用途。网络小额贷款不得从事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不得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等。 办法督促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经营管理,规范股权管理、资金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等,依法收集和使用客户信息,不得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 办法设置了自办法施行之日起三年的过渡期。办法规定,过渡期内,未取得跨省级行政区域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资质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将跨省级行政区域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和贷款户数控制在存量规模之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逐步清零。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20924亿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13659亿元,去年年中出台政策在今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7265亿元。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不仅实打实地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助力制造业加速升级,而且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快速恢复,为实现前三季度经济增幅由负转正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减税降费呈现力度大、涉及面广,更加精准的特点。针对不同企业的状况,实施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措施,使减税降费效果和宏观政策效率显著提升,降低了企业负担,对经济快速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有力地对冲了疫情和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企业能够快速复苏、轻装上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减税降费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地深入,四季度经济将会延续二、三季度的快速增长,整体经济活跃度会持续提升。经济恢复的传导效应将会带动我国全行业恢复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会保持2%左右增长,也进一步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和质量不断趋好,具有非常强的韧性。”张依群说。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汽车、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仪表仪器、电气机械制造同比分别增长27.1%、25.3%、23.8%、18%和17.5%。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全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6%,高于全部企业销售收入增速10.8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22.1%,比二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新动能行业较强的增长动力。 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年内累计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11.3%,比二季度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零售业恢复迅速,三季度同比增长16%,反映居民实物消费稳步向好;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餐饮行业,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也得到了加快恢复,三季度同比增长10.3%,“舌尖经济”实现扭负转正。
本报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吴秋余)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今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前三季度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比上季末高3.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02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我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速度加快,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0.98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比上季末高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6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 与此同时,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显著提升,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加快增长。三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季末高3.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多增8861亿元。绿色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1.5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6.3%,其中单位绿色贷款余额11.51万亿元,占同期企事业单位贷款的10.5%。“三农”贷款增速持续回升。三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8.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季末高0.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7万亿元,同比多增1.37万亿元。
“和网贷没有关系,主要是国开金融投资战略的调整,更聚焦在高端制造等领域上,我们更聚焦在金融科技上,调整后也让我们更好地市场化运作。” 国家开发银行旗下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开金融”)拟清仓减持开鑫金融科技服务江苏有限公司(下称“开鑫科技”)。 江苏省产权交易所近日上线一则“开鑫金融科技服务江苏有限公司38.32%股权(对应5374.0844万元出资额)转让公告”,国开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拟出让其持有的开鑫科技全部股权,挂牌价2.31亿元。 记者了解到,开鑫科技的前身为网贷平台开鑫贷,开鑫贷于2016年10月25日宣布集团化,品牌升级为开鑫金服。今年9月9日,开鑫金服再次宣布进行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开鑫科技。 依据开鑫贷对外披露信息,开鑫贷目前的运营公司为无锡开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有限公司,系开鑫科技子公司。截至2020年8月31日,开鑫贷借贷余额为零,意味着已经实现网贷存量的清退。开鑫科技相关负责人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网贷)已经清完了”。 开鑫贷完成网贷清退,国开金融为何仍计划清仓减持开鑫科技?开鑫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和网贷没有关系,主要是国开金融投资战略的调整,更聚焦在高端制造等领域上,我们更聚焦在金融科技上,调整后也让我们更好地市场化运作。” 国开金融清仓减持 依据江苏省产权市场网披露的信息,开鑫科技38.32%的股权转让项目10月21日在江苏省产权交易所挂牌,该笔股权对应开鑫科技5374.08万元出资额,股权挂牌价格约2.31亿元,约合4.3元/股。 出让开鑫科技38.32%股权的股东包括国开创新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开创新资本”)和国开金融,这两家公司分别持有开鑫科技34.83%、3.49%股权。天眼查信息显示,国开创新资本是国开金融的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则由国家开发银行100%控股,国家开发银行第一大股东为财政部。 据悉,开鑫科技的前身为网贷平台开鑫贷,由江苏地方政府背景的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金农”)和国资背景的国开金融于2012年12月发起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江苏金农、国开金融分别持股51%、49%。 股权转让公告显示,截至目前,开鑫科技注册资本约1.4亿元。其中,国开金融控制38.32%股权,为第一大股东;无锡鑫汇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8.57%。 截至2020年6月末,开鑫科技资产总额为7.43亿元,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净利润0.73亿元。2019年全年,开鑫科技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46亿元、0.74亿元。 对于国开金融拟清仓减持开鑫科技,开鑫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国开金融是开行(国家开发银行)的一个股权投资平台,更聚焦在高端制造等方面,开鑫科技聚焦于金融科技。虽然股权上有调整,但和国开那边(后续)还是会有一些深入合作,下一步公司会进一步做一些市场化的运作。” 对受让方有较高要求 当然,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公司就能成为开鑫科技的大股东,国开金融在挂牌公告中对意向受让方提出较高要求,涉及公司经营范围、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8个条件。 首先,意向受让方或其控股股东经营范围须包含受托管理投资基金、资产运营业务;意向受让方或其控股股东实收资本不低于2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150亿元,总资产不低于400亿元。 其次,意向受让方或其控股股东主体信用评级不低于AA+(含) ,须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且已持续经营3个以上完整会计年度,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以2017年、2018年、2019年度审计报告为准)。同时,意向受让方近3年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未因涉嫌重大违法违规正在被有权机关立案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 国开金融还提出,若联合收购体参与收购挂牌股权的,联合收购体成员不得超过4名,且联合收购体所有成员均须符合以上资格条件。同时,开鑫科技现有股东不受以上资格条件限制。 此外,挂牌公告中还特别要求,意向受让方须承诺:如成为受让方,在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能为开鑫科技提供不低于3万平方米的办公经营场所。 开鑫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转让,开行那边也和我们做了提前沟通。”当《国际金融报》记者询问是否已经有意向受让方时,开鑫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知情。 开鑫科技清退网贷 记者了解到,2016年10月25日,开鑫贷宣布集团化,升级并更名为“开鑫金服”,并上线金融资产交易、企业理财平台开金网。同时,强化金融科技服务核心竞争力,为供应链合作伙伴提供产品设计、系统开发、风险管理等金融科技服务。 2020年9月9日,开鑫金服更名为“开鑫科技”,强化科技属性。据介绍,开鑫科技致力于利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深挖产业数据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发、产品设计、风控模型构建,帮助实体企业建立数字化金融运营体系、盘活供应链沉睡资产,提升产业运行效率。 目前,开鑫科技股东除了国开金融和无锡鑫汇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包括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下称“江苏信担”)、江苏信托、无锡金投、南京舜君协立创业投资。其中,江苏信担持股13.5%股权,为开鑫科技第三大股东;江苏信托、无锡金投、南京舜君协立创业投资分别持有该公司9.87%股权,并列第四大股东。 开鑫贷官网披露的月报显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开鑫贷借贷余额、借贷余额笔数、利息余额为零,意味着已经实现网贷存量的清退。开鑫科技相关负责人也证实:“(网贷)已经清完了”。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7月31日,开鑫贷借贷余额247.17万元,借贷余额笔数228笔,利息余额3.52万元,意味着在今年7月底开鑫贷仍有247.17万元的余额未清退。截至记者发稿,开鑫贷、开鑫科技网站都未披露清退网贷的公告。
保持减负纾困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 向市场主体让利1.5万亿元已完成过半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下一步要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加大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力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优惠利率贷款和信用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市场主体信贷需求;另一方面要继续实施好向市场主体让利1.5万亿元的纾困举措。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还需要进一步支持。一方面,继续加大优惠利率贷款和信用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市场主体信贷需求;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好向市场主体让利1.5万亿元的纾困举措,一是继续通过降低利率向市场主体让利,二是继续运用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让利,同时通过减少银行收费向市场主体让利。 救急解渴—— 政策力度不会削弱 “我没有抵押物,找人担保贷款额度小、成本高。农行这笔贷款真是雪中送炭!”北京汇农优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硕是北京新发地市场商户,该公司主要向北京京客隆超市供应水果和蔬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农业银行北京朝阳区支行积极联系首创担保公司,通过增信e贷产品,采用线上担保方式快速为企业发放了100万元贷款,利率3.85%,担保费仅1%,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为企业应对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 湖北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一直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重点关注地区。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介绍,该行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如支持武汉市用好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为武汉市防疫保供重点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联合有关部门在武汉市设立600亿元纾困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一年期贷款,贷款由市级财政全额贴息,目前已经发放专项纾困贷款401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7月末湖北省各项贷款余额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自3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多增。其中,企业贷款新增3247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68%,同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386亿元,同比增长23.9%,支持市场主体68.8万户,较年初增加了8.5万户。7月份,湖北全省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是4.53%,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0.69个百分点。 “今年前7个月,金融部门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符合全年1.5万亿元的序时进度。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包括企业贷款利率下行在内的金融让利强度不会削弱。”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伴随国内经济进入较快修复过程,当前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把握平衡,保持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 减费让利—— 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受疫情影响,不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多项旨在为市场主体减费让利的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较快,在减费让利、延期还本付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环境逐步改善,资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关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这些市场主体“活血”,将有利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为了进一步减轻融资负担,金融部门正采取多项措施,鼓励银行向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合理让利。今年以来,建设银行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收费减免范围,共减免和优惠35项服务项目收费。目前建行信用类普惠金融贷款利率由年初的5.0025%下降为不超过4.2525%,疫情防控相关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至3.8525%。 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张为忠表示,疫情发生后,建行对普惠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调0.75个百分点,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进一步下调0.4个百分点。在大力增加信用贷款投放的同时,针对抵押类贷款,主动为小微企业代付由第三方机构收取的费用,包括抵押物评估费、财产保险费、抵押登记费,切实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减费降息方面,王玉玲介绍,湖北要求金融机构做好贷款差异化定价,向实体经济让利。1月份至7月份,湖北省金融机构通过落实延期还本付息、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减点、利率市场化改革、减免收费等各项措施,累计向湖北企业让利349亿元。 着眼长远——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当前经济恢复关键时期,必须保证银行稳健经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温彬认为,一方面,疫情带来银行风险上升的压力。由于金融财务反应存在滞后性,疫情后期不良资产会陆续暴露,银行将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上升压力。这就要求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科学完善不良资产认定标准,政府部门要适当降低不良资产转让限制,对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过程提供更加普惠便利的政策支持,确保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另一方面,银行长期经营中也积累了一些风险隐患。例如,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弱、风险水平较高、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下阶段,金融机构要不断强身健体,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加强合规经营管理,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不仅需要提供短期流动资金以解燃眉之急,更要着眼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与其融资需求相匹配的融资体系。 “当前形势下,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要推出长期性、制度性的安排,多管齐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激励机制,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同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让基层银行和业务人员真正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姚 进)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姜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2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截至9月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共减免9107亿元,缓缴616亿元,降低费率减收2322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850亿元,支出就业补贴638亿元,累计让企业直接受益超过1.3万亿元。 “仅阶段性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就惠及企业1129.9万户。‘降返补’等纾困稳岗政策,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轻了负担,稳住了就业岗位。”李忠说。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在会上介绍说,2015年以来,我国共6次下调了企业社保费率,五项社会保险总费率由41%下调到33.95%,共减免企业缴费近万亿元。 “包括降低费率在内,今年出台的减免政策预计全年将减少企业缴费1.6万亿元,力度空前,对助力企业走出困境、稳定和扩大就业发挥重要作用。”聂明隽说。 今年2月,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的政策;随后,又将其中减半征收政策延长到6月底,将免征社保费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 新政策还规定,2020年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基数下限可以暂时不调整,今年缴费有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明年再进行补缴。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方面,目前公共部门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已达到了280万人,已向150万困难毕业生和湖北毕业生发放了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截至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民工1.79亿人,较二季度末增加200万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934万人,是去年年底的107.5%。1至9月,353万失业人员经过帮扶实现再就业。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李欣)记者近日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区块链产业服务办公室获悉,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逐季转好、稳定恢复,其中中小微企业积极作为,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平台生态资源,依托政策支持,焕发出勃勃生机。 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区块链产业服务办公室借助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完备的数据库和独到的遴选模式,在3个月的时间里对一万多家企业进行重点考察,同时联合在实际应用落地及聚集孵化企业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优贝迪基金,共同进行项目评估和企业问诊,最终选定了近500家企业先行孵化试点。 据介绍,目前该中心已经成功孵化了20家估值过十亿元的企业,另有118家企业估值超过2000万元,其中包括近期较为火热的麦客存储、区块链游戏领域的新领军人物链游玩家及游米链、区块链餐饮的代表吃货大陆、区块链电商平台火焱社等项目,赋能成果初步显现。 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区块链产业服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周大雁表示,区块链各项应用正在加快落地,但离规模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该办公室将为推动区块链产业和技术在地方和中小企业中的推广提供规划、培训等服务,与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交流活动,服务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10月26日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根据需要持续完善政策组合,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赵辰昕是在当日国新办就《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赵辰昕表示,在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或改善,民营经济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仍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根据需要持续完善政策组合,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在《实施意见》落实方面,赵辰昕指出,通过改革完善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支持市场应用,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要素、资质等方面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要素支撑,破除所有制歧视和隐性壁垒。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机制,引导地方建立统一的民营企业政策信息服务平台。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负责人秦志辉表示,工信部推动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主要是做好以下具体工作:一是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二是实施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强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培育,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等。 三是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发掘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搭建产融合作平台,强化融资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创新和直接融资分不开,和资本市场分不开。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抓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贯彻落实。
新华网北海10月24日电(黄博阳)2020年,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科学防控,紧抓复工复产,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保持健康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依托优良的港口、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做强做大临港产业,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良性互动。 数据显示,该工业区今年重点推进产业项目56个,总投资6250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6689亿元、年税收843亿元。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14个,正在建设产业项目22个,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年内开工重大产业项目5个。 据介绍,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计划年内投产项目10个,增加产值184.4亿元,税收12.55 亿元。1-9月份,工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61.4亿元,同比增长3.96%,其中新材料、石化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87.8亿元,占工业区总产值89%。 “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责任人考核,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为进一步简化项目前期审批程序,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业区推动开展环境影响、节能、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气候、水土保持、考古和文物、水资源等八个方面的区域评估工作。 人才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工业区提出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利用“五大产业群”和“七大产业链”形成人才洼地,着力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建立广西统一战线百名专家服务团铁山港工业区服务基地。 在贯彻落实减轻企业税费、推进办税便利化工作方面,据介绍,今年5月,帮办中心与铁山港区税务局联合举办2020年夏季税务培训班,为工业区29家企业近40名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税务知识专题培训。围绕“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事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热点问题进行授课解读。 落实减税降费方面,工业区以税务法条、政策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全面地讲解了税务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潜在风险等内容,进一步规范了园区企业的报税工作,提高了管理及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工业区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约3.28亿元,增值税减税约0.32亿元。
“今年前9月,中国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分别增长了41.62%、22.96%、7.44%”。近日,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在接受人民网金融频道专访时表示,银行业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关键是从市场主体的需求出发,畅通实体经济血脉,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全力稳企业保就业。 刘连舸表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银行将发挥境内业务基石作用,全力支持国内市场大循环;境外业务突出稳中求进,重点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供“金融活水”润泽重点领域 在刘连舸看来,落实好“六稳”“六保”要求,银行业要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活水,狠抓重点领域精准服务,发挥好自身的特色专业优势。 “今年前9月,中国银行认真落实货币政策,境内人民币贷款保持稳健增长;积极支持企业债券融资,境内承销债券12597亿元;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力度,同比多投358亿元。”他说,中国银行还通过降低新投放贷款利率、存量贷款定价转换、减免收费等方式,积极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金融支持,贵在精准。刘连舸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41.62%;新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97%,较去年下降33个基点。“境内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880亿元,新投放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4.13%,较年初下降50个基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长22.96%,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7.44%。” 银行业助力脱贫攻坚,关键是提供适应扶贫对象特点的产品服务,扩大金融扶贫供给,提升贫困地区自主造血能力。 刘连舸说,中国银行聚焦产业、民生、深度贫困三个领域,发挥银行、员工、客户、国际四种力量,推出“十个一批”扶贫举措,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力度,助力咸阳4个定点帮扶贫困县和全国1000余个贫困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对于中国银行而言,助力稳外贸、稳外资是特色专业优势。刘连舸介绍说:“前9个月,中国银行境内机构投放进出口贸易融资3140亿元。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对774户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1079亿元;对产业链上下游约2.74万户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7692亿元。引导企业通过跨境债券融资,承销境内企业离岸债券99.62亿美元;协助境外发行人在境内发行熊猫债166.5亿元。” 刘连舸认为,近年来金融科技正成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深刻改变了银行业经营模式。“中国银行全面打响了科技改革战役,在推动业务转型、压降经营成本的同时,着力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我们正在加快企业级架构建设,深化科技业务融合,强化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加快推进场景生态建设,坚持移动优先的发展策略;深化新技术研发运用,提高风险管控效率。”他说。 狠抓全面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肌体健壮的前提是血液健康。 刘连舸认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防风险是“稳”,促发展是“进”,必须坚持稳字当头,在“稳”的基础上实现“进”的突破,有效平衡好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化解风险之间的关系。 “我们加强了对全球宏观政策、债务结构、资本流动等的研判分析,动态完善风险管控策略。在扎实开展境外机构疫情防控的同时,重检境外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加强国别风险管控,夯实反洗钱管理基础,确保境外机构流动性安全、资产质量稳定和连续合规经营。”他说。 在刘连舸看来,坚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防范化解风险,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是银行机构防范风险的重要一环。中国银行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出发,主动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信贷资源配置优化和风险化解处置有机结合起来,做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平衡。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金融风险的暴露往往滞后于实体经济,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业资产质量仍面临较大压力。”刘连舸说,中行主动融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强化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研究,加快调整信贷结构。今年以来,已经加大了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力度,为应对风险挑战提供更多资源和腾挪空间。 支持国内市场大循环 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作为全球化、综合化程度高的中资银行,与其他中资同业相比,中行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更大,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突出。”刘连舸说,国家层面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中国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介绍说,对内,中国银行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民营企业、“两新一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继续加大重点区域资源配置力度,着力提升境内业务竞争力;加快跨境、教育、体育、银发四个场景建设,主动融入教育、养老、文旅、体育等产业发展,将金融服务穿透到实体经济,推动全行服务重心下沉。 对外,中国银行突出稳中求进,境外机构覆盖61个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清算量保持市场领先;在全球网络布局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动态优化区域业务布局,持续推进境外机构区域整合;完善全球一体化客户营销体系,进一步夯实境外客户基础、业务基础和能力基础。 “随着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金融需求更加多样化,个人客户资产配置趋于多元,这些都对银行业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连舸说,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中国银行扎实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全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中国银行先后设立了中银金融科技、中银理财。今年2月26日,中银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6月24日,中银金融租赁正式成立;9月30日,中国银行与法国东方汇理合作筹建的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正式开业,中国银行的综合经营布局进一步完善。 “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对标国际先进同业,进一步优化投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等领域业务布局,做大做强综合板块,真正实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一揽子综合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和水平。”刘连舸说。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系列报道 交行董事长任德奇:落实纾困惠企政策 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国开行董事长赵欢:加大逆周期调节 助推形成新发展格局 中国长城资产董事长沈晓明:筑牢金融防火墙 强化救助服务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重修金融“水利工程” 涵养宜业“雨林生态” 光大银行李晓鹏:提升金融服务直达性 增强实体企业获得感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广东进一步打破“唯抵押论”,以信用换钱用。今年前9个月,广东信用贷款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重上升至24.2%。王 琪作(新华社发) 前三季度,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达到11.8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2.9%;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65万亿元;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09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明显改善,这对于制造业恢复和中小企业发展十分关键。同时,直接融资改善,也有利于稳定企业杠杆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量增质优,在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累计增量是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这些新增资金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倾斜的力度明显加大,比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7个月连创新高。与此同时,债市和A股市场直接融资持续发力,也为企业引来更多源头活水。 中长期贷款占比和增速提高 南通保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南通精密机械产业园中的一家民营小微制造业企业,其产品中有一部分是口罩机相关的精密配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获得了大量口罩机精密配件的生产订单。 “订单涌进来,但资金成了问题。”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前公司就在农业银行江苏分行有800万元的贷款,因发展势头不错,原本就打算在今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但没想到订单一下子这么多。在得知企业订单增多但资金短缺后,农行追加了2000万元贷款。在资金支持下,公司一跃成为所在产业园区的头部企业,顺利完成了扩大产能和转型升级计划。 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接近上年全年16.88万亿元的水平,比上年同期多增了2.79万亿元。 “前三季度,企业获得的长期资金较多,能较好地稳定企业的信心。”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阮健弘表示,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的中长期贷款达到11.8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量的72.9%。对于企业来说,中长期贷款十分有利于其恢复和进一步增长。 从企业贷款来看,9月末企(事)业单位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2.3%,这一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8个和1.9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明显加快,9月末增速达到14.8%,创下2018年以来的高点。 中长期贷款重点流向了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基础设施,以及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已经连续11个月上升,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增长30.5%,比上年末提高了15.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制造业新增中长期贷款为9675亿元,同比多增6362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45.8%,比上年末高了4.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633亿元,同比多增1000亿元。 小微企业融资创下新高 9月30日,一家员工仅有45人、今年刚实现盈亏平衡的小微企业获得了工商银行杭州分行120万元的授信支持。 工行杭州分行工作人员介绍,获得贷款的浙江索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废气治理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公司虽不大,但目前已有30多项专利。因此,在给这家公司120万元授信之前,上半年工行已经向其放贷440万元。 “去年,我们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超过7%;现在,工行贷款利率不到4%,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运营成本压力。”企业创始人邵建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实现了盈亏平衡。截至目前,公司销售额已达3000万元,远超此前预计的2000万元。 截至今年9月末,工行杭州分行已服务小微企业7170余户,普惠贷款余额169.35亿元,增幅超85%。 从全国来看,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比上年末高了6.5个百分点,近7个月连创新高。 “小微企业融资呈现了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趋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带动了更多的就业。”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介绍,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这些资金共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9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92%,较2019年12月份下降了0.9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注重增强直达性、精准性。6月1日,央行创设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积极办理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截至今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3.7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今年6月份到8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72.9万户、6176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其中,地方法人银行对46.4万户、375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今年3月份到8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了6279亿元。 股票债券直接融资发力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发行的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价格创下新低,2.25%的票面利率创下2A+级民营企业债券发行价格的历史新低。 超短期融资券是非金融企业的一种债务融资工具,可由发行企业根据其短期融资需求、资金使用安排等情况,自主选择不超过270天(含270天)的发行期限,具有信息披露简洁、注册效率高、发行便利、资金使用灵活等特点。 据债券主承销商——工行嘉兴分行工作人员介绍,为助力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工作,该行主动对接企业金融需求,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对发行利率进行预判和估测,提前寻找市场投资者,多方沟通发行方案等,最终以2.25%的历史最低价成功发行。 今年以来,实体经济从债券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大幅度增加,这也是社会融资结构的积极变化之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业的债券净融资为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65万亿元。 “今年以来,企业上市融资需求相对旺盛,9月份股票融资1140亿元,连续3个月位于1000亿元之上。”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受到科创板发展迅速、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实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A股市场扩容速度显著加快,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上升。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为609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亿元。 证监会数据显示,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以来,上市资源充足,流动性明显超过其他板块。截至9月1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173家,IPO合计融资2607亿元,占同期A股IPO融资金额的51%,总市值达到2.8万亿元;创业板通过注册制发行上市公司已有24家,IPO合计融资224亿元。 温彬认为,金融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下阶段,货币政策应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搞“大水漫灌”。应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疫情态势,加强风险防范。同时,提升结构性政策力度与效果,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扶持。(记者 陈果静)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广东进一步打破“唯抵押论”,以信用换钱用。今年前9个月,广东信用贷款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重上升至24.2%。王 琪作(新华社发) 前三季度,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达到11.8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2.9%;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65万亿元;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09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明显改善,这对于制造业恢复和中小企业发展十分关键。同时,直接融资改善,也有利于稳定企业杠杆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量增质优,在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累计增量是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这些新增资金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倾斜的力度明显加大,比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7个月连创新高。与此同时,债市和A股市场直接融资持续发力,也为企业引来更多源头活水。 中长期贷款占比和增速提高 南通保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南通精密机械产业园中的一家民营小微制造业企业,其产品中有一部分是口罩机相关的精密配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获得了大量口罩机精密配件的生产订单。 “订单涌进来,但资金成了问题。”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前公司就在农业银行江苏分行有800万元的贷款,因发展势头不错,原本就打算在今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但没想到订单一下子这么多。在得知企业订单增多但资金短缺后,农行追加了2000万元贷款。在资金支持下,公司一跃成为所在产业园区的头部企业,顺利完成了扩大产能和转型升级计划。 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接近上年全年16.88万亿元的水平,比上年同期多增了2.79万亿元。 “前三季度,企业获得的长期资金较多,能较好地稳定企业的信心。”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阮健弘表示,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的中长期贷款达到11.8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量的72.9%。对于企业来说,中长期贷款十分有利于其恢复和进一步增长。 从企业贷款来看,9月末企(事)业单位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2.3%,这一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8个和1.9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明显加快,9月末增速达到14.8%,创下2018年以来的高点。 中长期贷款重点流向了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基础设施,以及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已经连续11个月上升,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增长30.5%,比上年末提高了15.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制造业新增中长期贷款为9675亿元,同比多增6362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45.8%,比上年末高了4.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633亿元,同比多增1000亿元。 小微企业融资创下新高 9月30日,一家员工仅有45人、今年刚实现盈亏平衡的小微企业获得了工商银行杭州分行120万元的授信支持。 工行杭州分行工作人员介绍,获得贷款的浙江索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废气治理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公司虽不大,但目前已有30多项专利。因此,在给这家公司120万元授信之前,上半年工行已经向其放贷440万元。 “去年,我们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超过7%;现在,工行贷款利率不到4%,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运营成本压力。”企业创始人邵建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实现了盈亏平衡。截至目前,公司销售额已达3000万元,远超此前预计的2000万元。 截至今年9月末,工行杭州分行已服务小微企业7170余户,普惠贷款余额169.35亿元,增幅超85%。 从全国来看,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比上年末高了6.5个百分点,近7个月连创新高。 “小微企业融资呈现了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趋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带动了更多的就业。”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介绍,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这些资金共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9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92%,较2019年12月份下降了0.9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注重增强直达性、精准性。6月1日,央行创设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积极办理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截至今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3.7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今年6月份到8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72.9万户、6176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其中,地方法人银行对46.4万户、375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今年3月份到8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了6279亿元。 股票债券直接融资发力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发行的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价格创下新低,2.25%的票面利率创下2A+级民营企业债券发行价格的历史新低。 超短期融资券是非金融企业的一种债务融资工具,可由发行企业根据其短期融资需求、资金使用安排等情况,自主选择不超过270天(含270天)的发行期限,具有信息披露简洁、注册效率高、发行便利、资金使用灵活等特点。 据债券主承销商——工行嘉兴分行工作人员介绍,为助力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工作,该行主动对接企业金融需求,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对发行利率进行预判和估测,提前寻找市场投资者,多方沟通发行方案等,最终以2.25%的历史最低价成功发行。 今年以来,实体经济从债券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大幅度增加,这也是社会融资结构的积极变化之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业的债券净融资为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65万亿元。 “今年以来,企业上市融资需求相对旺盛,9月份股票融资1140亿元,连续3个月位于1000亿元之上。”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受到科创板发展迅速、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实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A股市场扩容速度显著加快,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上升。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为609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亿元。 证监会数据显示,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以来,上市资源充足,流动性明显超过其他板块。截至9月1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173家,IPO合计融资2607亿元,占同期A股IPO融资金额的51%,总市值达到2.8万亿元;创业板通过注册制发行上市公司已有24家,IPO合计融资224亿元。 温彬认为,金融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下阶段,货币政策应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搞“大水漫灌”。应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疫情态势,加强风险防范。同时,提升结构性政策力度与效果,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扶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姚均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董事长谢庚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新三板改革创新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新三板注册制改革,加快实施转板上市制度。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是我国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有1335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中小企业占比94%,民营企业占比93%。 “通过挂牌新三板,中小企业不仅获得了扩大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本,同时接受了资本市场文化的熏陶,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中国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主任周贵华说。 2019年10月份以来,随着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落地,新三板基础制度得到了完善,融资、交易功能更加有效发挥。 谢庚表示,全国股转公司将加快实施转板上市制度,构建起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积极推进新三板注册制改革,并以注册制改革为主线,按照“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原则,系统优化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使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的制度更加定型、更具特色。 此外,全国股转公司还将进一步优化投资者数量和结构,持续优化融资并购制度、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市场退出机制,以科技应用引领服务效率提升。 “资本市场在服务中小企业和创新经济融资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望军指出,资本市场可以有效识别风险并准确估值,为不同生命周期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并推动资本要素向更多中小企业聚集。 周贵华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逐步把新三板建设为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基础制度完备、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有效,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精品市场,更好发挥培育“小特精专”中小企业的市场功能。
新华社广州10月22日电(记者孟盈如、毛一竹)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广东进一步打破“唯抵押论”,以信用换钱用。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获悉,1-9月,广东信用贷款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重上升至24.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加码。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是缺乏抵押物的。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汪义荣介绍,“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为普惠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模型形成精准报告,加上贷款方式不断创新,这为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显示,9月末,广东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到187.46万个,比上年末增加21.48万户。广东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9万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广东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达1818亿元,同比增长131.2%,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重为24.2%,比上年同期高9.4个百分点。 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基本面长期向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活力也进一步被激发。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8万亿元。 “从广东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结构看,贷款主要集中在电子、医药、机械设备等行业。这些是广东活力强、优势明显的行业。整体来讲,制造业贷款的增长比较契合今年广东的经济发展需要。”汪义荣说。 与此同时,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力度也在不断加码。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会同相关部委推出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用好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广东地方法人银行按照“应延尽延”政策要求为企业“雪中送炭”。6-9月,广东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为216亿元,惠及企业1.15万户。
10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均与上期持平。 “10月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自去年9月份以来,1年期LPR报价与中期借贷便利(MLF)招标利率保持同步调整。本月15日1年期MLF招标利率保持不变,表明本月LPR报价参考基础未发生变化。 5月份以来,LPR报价已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王青表示,根本原因在于这段时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观经济稳定恢复,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把握平衡。为防止大水漫灌、金融空转套利,以DR007为代表的短期市场利率和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资金利率中枢持续上行,“紧货币”过程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平均边际资金成本相应走高,对报价行压缩LPR报价加点形成制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5月份以来,政策利率和LPR利率保持稳定,与当前经济基本面和通胀水平相适应,说明货币政策已从应对疫情冲击回归到常态,体现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当前银行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已全面转向LPR定价,那么,LPR报价连续不变是否会对企业贷款利率下行产生阻力? 王青表示,尽管近期LPR报价未作下调,但不会改变今年以来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态势。主要原因在于,为完成今年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四季度企业一般贷款利率还需保持下行势头。今年下半年,企业一般贷款利率下行主要靠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驱动,即企业贷款利率定价中的“加点”部分会明显压缩。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金融已为市场主体减负逾1万亿元,其中降低利率减负5260亿元(全年目标为9300亿元),基本符合序时进度。受LPR改革带动,去年四季度企业一般贷款利率环比下降22个基点。今年四季度企业一般贷款利率环比还将保持一定下行幅度,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望继续下降。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财政支出增加将改善流动性,同业存单利率将保持稳定,同时结构性存款压降也有助于银行负债成本下降,有利于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降,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实现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目标。 “今年前4个月央行因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疫情冲击,前瞻性地引导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下行30个基点,带动一年期LPR也同步下行,并推动贷款利率明显下行。”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表示,近几个月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央行的政策利率和LPR均保持稳定,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运行,利率水平与当前的经济基本面总体匹配。(记者 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