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既是我国市场主体基本盘,也是吸纳社会就业主力军。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关键是要直达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金融精准滴灌的前提是,必须要精准发现融资需求,明显降低对接成本,有效控制金融风险,这些都离不开有效的政银企对接活动。 中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风险高,财务信息不健全,以及普遍缺乏抵质押物,这必然不符合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和有效风控管理的要求,传统上被认为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三大主因。因此,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然要从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两端入手。从成本端,要精准发现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多对一”方式,实现最大范围内的银企对接,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从风险端,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风险算法改进,引导商业银行实质重于形式,更多依靠第一还款来源来管控企业融资风险。 实践中,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遵循两条技术路线。前者,各地陆续建立的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即由地方人民银行、银保监局、金融办等推动,线下引导银行入驻基层政府政务中心,线上开发银企融资对接二维码,金融管理部门在后台通过限时对接要求,以及督办评价通报等方式,实现融资需求“一码”对接,融资信息“一键”送达金融机构,方便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足不出户即可提出融资服务申请,推进资金找企业的“一码贷”。后者,商业银行推进征信报告、税务信息、业务流水、生活缴费、网络交易等客户相关数据应用集成,并结合供应链、大数据和风控算法分析,加大了线上信用贷款的开发和推广。 这些,都需要深入有效的政银企对接活动。从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推广应用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发挥工作枢纽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基层政府多维度行政管理触角,精准发现迫切存在融资需求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极大地降低金融机构发现融资需求的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金融管理部门督促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并定期评价通报对接效果,提升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可得性。从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集成来分析和管控信用风险看,也需要金融管理部门和基层政府对银行所需数据进行大力整合和有效贯通。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实际效果,结合各地实践和效果,有必要探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统一开发标准化的银企对接系统,明确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在全国集中、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全力提升首贷续贷中心的社会认知度。同时在基层有序组织“走街道”“走商圈”“走园区”“走协会”等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商业银行围绕客户需求,开发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工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宣传国家的各项普惠金融政策,真正服务广大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还要进一步明确基层政府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考核要求,细化考核指标,推动基层干部走出去,提高参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而政府搭台,银行和企业对接,就是通过“政府介绍政策”“银行宣讲服务”“企业反映需求”,努力推进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的精准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金融直达实体经济。
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靴子”落地后,消费金融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面对民间借贷利率重划红线,当前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正在加速业务转型,调降贷款利率,收紧风险较大的长尾客群,强化风控机制,压降业务成本。有小贷机构直言,“由于无法覆盖风险,日后或将很难开展无房产抵押贷款业务。” 业内指出,包括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在内的市场常见借贷产品背后,放贷主体大多是消金公司或小贷公司,伴随利率调低,未来花呗、微粒贷等消费金融产品的还款利率也可能随之调整,向民间借贷利率“并轨”。而随着利润空间大幅压缩,部分规模小、风控能力差的机构或将加快被市场淘汰。 金融机构利率下行成趋势 日前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不过专家表示,考虑到实际操作情况,《规定》仍将对一些科技实力弱、资金成本高、借款利率较高的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甚至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较大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信用卡和消金公司属于持牌金融机构,不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但实际判决中可能会出现参考民间利率的情况。“大家的普遍印象是,持牌金融机构不可能比民间利率还高。”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坦言。 根据目前一年期LPR的四倍计算为15.4%的情况,小额贷款公司、多家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的很多贷款产品利率都已“超线”。例如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App显示,该公司消费贷、随心贷等产品的年贷款利率为16%至24%不等。另一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主打产品显示年化利率为23.94%。微信旗下“微粒贷”年化利率为16.42%。银行信用卡透支取现利息多数按万分之五计算,亦达到年化18.25%,均远远高出《规定》中提出的15.4%的司法保护利率上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融机构的利率下行是必然趋势。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新《规定》虽然没有对金融机构设定利率上限,未来可能仍会通过类似的监管模式限制其利率过高。他预计,监管将会给这些机构留一个缓冲期,而对于利率在24%-36%之间的新增产品,则可能停发。 机构急寻突围方案 市场加速洗牌 对于借贷利率上限可能面临的大幅下调,机构普遍表示有压力。同时,多家机构明确表示已在内部开会讨论压降成本,使业务可持续发展。 某银行系消费金融机构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银行、信托以及发行ABS等渠道获得资金的实际综合年化融资成本约在8%左右,加之运营、坏账处置、营销等费用所对应的成本也达到约11%,因此整个业务运营成本在20%以上。“为了应对民间借款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下调,我们只能争取在降成本上下功夫。”他指出,目前公司正计划通过业务“线上”智能化操作,优化客户结构,以及争取发行更大规模的消费金融ABS等方式“开源节流”,从而令贷款业务能在利率红线以内实现盈亏平衡。 相较银行以及持牌的消费金融“正规军”,小贷公司处境则更加艰难。一家北京地区小贷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新规出台后,公司已展开紧急业务调整,对公司整体的经营预期、经营形势作重新评估。他表示,利率降低后,由于收益无法覆盖成本,基本上凡是“过桥”类的、高风险的贷款业务,比如无房产抵押类贷款,以后将很难开展。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借贷利率的调整,消费金融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长期来看,未来金融行业放弃部分高风险用户是大概率事件,发掘优质客户人群将成为各家争夺的重中之重。科技实力强的金融机构、拥有优质客户的头部助贷平台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消费金融产品利率或随之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消金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贷款利率调低,下一步,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产品的还款利率也可能会随之调整,向民间借贷利率“并轨”。 据了解,当前蚂蚁花呗、借呗以及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产品,背后的资金方大多来自小贷公司。例如,蚂蚁花呗的主体是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京东白条的主体是重庆两江新区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肖飒分析称,若电商的消费贷放款主体是网络小贷公司、传统小贷公司,则受到本次利率上限调整的影响,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甚至有些商业模式基本跑不通,面临巨大挑战。人大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顾雷也表示,利率上限调整后,机构压力大,但对于借款人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举例称,当前,蚂蚁借呗的日息为0.04%至0.05%,年化利率为14%至18%,微粒贷日息最高约0.05%,年化利率最高至18%,其他互金公司年化利率往往超过24%。“从现有互联网公司业务来看,头部公司利率水平接近司法保护上限,具有调节空间。”王一峰说。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五家大型银行较年初增长34.6%。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94%,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7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截至6月30日,不良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5%,不良率2.99%,较各项贷款不良率高0.88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服务质效和风险管控同步提高。 截至6月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100多亿元。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平均增速3.73个百分点。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4735.4亿元,惠及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3以上。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6%。农业保险向43.8万户贫困户支付保障赔款6.1亿元。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发布。作为民间借贷合同中的核心要素,民间借贷的利率是此次《规定》修正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明确,取消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而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作为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 专家认为,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利国利民,不仅有助于减少涉贷纠纷、涉贷违法,而且有助于引导融资成本下降,进而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有效减少借贷纠纷 最新的民间借贷利率“保护线”是多少?中国人民银行8月20日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85%。据此计算,调整后的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年利率15.4%。 据了解,在此之前,国内民间借贷的法律“保护线”为“两线三区”模式,即:对出借人起诉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的,年利率24%以内的予以保护;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年利率24%的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年利率24%至36%之间的利息,人民法院不予干预;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则被认定为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超出部分的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贺小荣表示,民间借贷是多层次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间借贷作为民事主体从事的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在前期调研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于以‘民间借贷’为名,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而面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行为意见较大,此类行为容易与‘套路贷’‘校园贷’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地方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生活安宁。”贺小荣强调,如果当事人约定的利息过高,不仅导致债务人履约不能,还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和道德风险,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设置了利率保护的上限。因此,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对于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融资成本降低 那么,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定为多少合适,又为何选择“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作为标准呢? “如何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确实比较复杂。”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周光权表示,利率过高,借款人还款困难,会导致一些道德风险;利率过低,出借人积极性不高,又会引发融资困难。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学林表示,最新规定主要考虑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的历史沿革、市场需求以及域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规定等因素。“确定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作为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有助于人民群众对此标准的理解和接受,也体现了司法政策的延续性,同时,这一标准也接近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规定。”郑学林说。 贺小荣进一步指出,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也不是越低越好。可以说,《规定》是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后形成的最大公约数,更加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金融及资本市场都应当为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服务。从中长期看,激发小微企业等微观主体活力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有助于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民间借贷与中小微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引导整体市场利率下行,是当前恢复经济和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贺小荣说。 夯实健康发展基础 从长远来看,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有利于互联网金融与民间借贷的平稳健康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必然会逐步下降,民间借贷的利率也将伴随着国家普惠金融的拓展而逐步趋于稳定。因此,过高的利率保护上限不利于营造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也不符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贺小荣说。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文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利率长期走低的大环境下,适时调整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符合时宜,也有利于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 “理论上,只要借贷合同是双方基于自愿、平等的情况拟定的,利率高一些或低一些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践中,一方面,民间借贷往往风险较大,所以出借人索要的利息就高;另一方面,高利息之下,按时还款的借款人相当于为恶意违约的借款人买了单,这也造成了市场的逆向淘汰。”吴文锋说,“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扎实畅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最终让民间借贷更好地在资金市场中发挥作用。
除丹东银行外,其余5行资产规模均破千亿,盛京银行更是已破万亿大关。 根据银保监会网站8月21日披露的公告,辽宁省共有包括盛京银行、丹东银行、辽阳银行、朝阳银行、阜新银行、葫芦岛银行在内的6家城商行,于当日迎来7名新任重量级的高层管理者。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破万亿的港股上市城商行,盛京银行行长沈国勇、副行长张珺的任职资格于同日获核准。行长助手注意到,今年7月6日晚间,盛京银行对外发布公告,该行原行长肖瑞彦因“工作变动”,已辞任该行行长。同时,盛京银行董事会聘任曾任沈国勇为行长,待辽宁银保监局核准其任职资格。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值得注意的是,从被聘到辞任,肖瑞彦尚未在盛京银行行长一职上待满半年。作为继任者,沈国勇今年49岁,是一名“70后”,已在银行业工作28年。沈国勇于2019年1月获委任为盛京银行副行长,并于今年2月获委任为该行常务副行长。在此之前,沈国勇自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金融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后,在中信银行工作超过26年,历任该行总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总行保理业务中心总经理、哈尔滨分行党委书记及行长等职务。 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张珺现年49岁,拥有超过27年的银行业务及风险管理经验。在2019年8月加入盛京银行前,张珺分别有约10年的建设银行和约17年的光大银行从业经验。就在约两周前的8月7日,张珺刚被辽宁银保监局核准为盛京银行旗下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资料来源:盛京银行2019年年报) 一同到来的还有辽阳银行董事长汤卫东。辽阳银行于1997年3月在原辽阳城市信用联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截至2019年末,该行总资产为1276.3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6%。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朝阳银行行长张国华也于同日履新。根据朝阳银行2019年年报,今年4月28日,张国华被该行董事会聘任为行长。而从2017年5月起,张国华一直担任朝阳银行副行长。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公开资料显示,朝阳银行总部位于辽宁省朝阳市,2008年6月组建朝阳市商业银行,2011年4月更名朝阳银行。至2019年年末,该行资产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19.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3%。 除上述4人外,丹东银行董事于浩然、阜新银行独立董事陆贵名、葫芦岛银行董事李玉林亦于8月21日履新。而除了丹东银行2019年末总资产未及千亿(847.03亿元)外,阜新银行和葫芦岛银行2019年的总资产分别为1672亿元和1087亿元。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行长助手注意到,根据辽宁纪检监察网8月3日对外发布的公告,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葫芦岛银行行长王学伶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王学伶落马也引发了地方金融业的震动,17人因造谣被当地警方处理。
“绍兴全市银行机构已走访对接企业1025家,其中298家企业已获首批授信支持。全市累计对3404户无贷户小微企业发放首贷133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的13%。”人民银行绍兴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喻晓岚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了绍兴市首贷工作开展情况。据介绍,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中心支行联合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小微办印发《绍兴市全面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暨首贷户培植“春风行动”方案》,绍兴市辖内银行进入街道、乡镇走访企业,逐户建立首贷工作台账和培植帮扶档案,目前已经梳理出绍兴市无贷户小微企业名单10万家。 如何确保新增信贷资金流入小微企业,提高银行贷款首贷率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所谓的首贷,是指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报告中无贷款记录的企业首次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目前我国约有小微企业3000万户、个体工商户7300万户。而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约为1800万户,仅占17.5%。也就是说,超过80%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未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数据显示,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后,后续再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而且贷款利率有望下行,贷款审批下达速度也将加快。“应加快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明显增强,首贷率、续贷率显著提高。”董希淼说。 “我们也会研究考核首贷率,让更多从来没有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融资。”中国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表示,今年银保监会已继续要求银行对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支持。“我们已经要求5家国有大型银行,2020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力争不低于30%,在去年的基础上,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今年各银行金融机构对个体工商户的贷款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力争再增加5000亿元以上。” 除了出台支持小微企业政策,中国银保监会还采取措施,积极引导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 5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提出,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和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制造业支持力度,强化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引导和督促大型银行发挥“头雁”作用,提升服务制造业的战略层级。明确“全年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5%,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比年初提高1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3%”的“五一三”任务,推动大型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的资源倾斜。 制造业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特点是贷款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中长期贷款支持。7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提出大幅增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 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制定出支持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政策。7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制定了二十条具体措施完善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邮储银行海南分行将进一步加大制造业信贷资源配置力度,优先满足制造业贷款规模需求,在贷款定价审批时予以重点支持和倾斜;采用平行作业、项目预审和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快授用信审批,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授用信的审批支持。”邮储银行海南分行行长李斌表示。 实际业务中,商业银行管理房贷比给制造业企业发放贷款更轻松、容易。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还需要更多的商业银行转换经营理念。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说:“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商业银行需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来更好地服务制造业的发展。监管层还需要加强监管和检查,防止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
沿街吆喝的小贩、转角路口的车马、行人如织的街道……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武汉这座充满了无数英雄与故事的城市,再一次恢复了江城独有的“人间烟火”。 7月,商务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点亮”小店经济。作为城市总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小店不仅关乎着个人和家庭的生计发展,更承载着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希望。 在数字化科技转型的大趋势下,涌现出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深入小微商铺的扶持与帮助中。其中移卡作为以支付为基础的领先科技平台,2020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09923),秉承着“科技创新,为商家和消费者持续创造价值,共建美好未来”的企业价值理念,移卡在“小店力量”计划开始后,不仅发放2000万手续费补贴,还为小店商户免费提供疫情保险和贷款扶持。并从获客营销、客流转化、活动策略等角度策划网络直播课,为小店店主提供系统的经营培训。今年疫情期间移卡推出全新产品“约惠圈”,提供线上优惠券平台,助力小店建立自有流量池进行拉新。可见,移卡为满足小店店主各种需求,提供了一站式经营“最好用的生意工具”。 武汉东大门包子店,在疫情期间闭店长达6个月。包子店老板李先生无奈说道:“真的没办法,很多邻居给我发微信说,想我们家包子了,可是不等到绝对安全放心的时候,我们当时真的没法营业。” “您已收款,5元。”正说着,身后的“移卡好生意播报音箱”响起了收款声,疫情过后,李先生开始使用好生意平台专属二维码牌,每次收款不用再专门找对应软件的支付方式,还配备有防止漏单漏款的播报音箱。 在移卡好生意的助力下,小微店主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不仅为食客提供了支付便利与优惠措施,也让包子店在掌握获客信息与流量方面快人一步。 这只是移卡“小店计划”和旗下产品“好生意”助力下的一家小店,而像这样的小店,在武汉数不胜数。武汉中南一路的鸡排店今年4月中旬重新恢复营业,相比于疫情前,客流量和销售额都下降了一半,为了提升销售额,老板姜先生用了很多方式,赠送饮料、发放打折券,却都收效甚微。 在疫情逐渐好转后,姜先生开通了移卡好生意的专属定制二维码牌和播报语音系统,在打通支付渠道与优惠模式的双重刺激下,店铺有了明显的客流提升,销售额也直线上升。 数据统计显示,移卡好生意平台武汉日交易笔数自疫情期间增长了30多倍,日交易笔数及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城市,位列全国第一。 移卡旗下产品“好生意”作为聚合支付品牌,则致力于为小微商户打造最高效、最便捷、最安全的收款体验。基于支付场景,移卡好生意在提供安全、高效、便捷收款服务的同时,依靠大数据分析能力为商户提供增值服务,给商户 提供符合场景的多个产品组合方案,最大程度上实现商户的“智能运营”,极大减少了商户的运营成本与管理成本。 城市经济的复苏,离不开小店经济的基础,更离不开像移卡这样肩负社会责任感,善用科技赋能小微商户的科技企业。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移卡好生意将持续助力我国城市商户体系的经济复苏与繁荣。
本报北京8月20日电 (记者韩维正)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调整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最高人民法院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征求金融监管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决定: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取代原《规定》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促进民间借贷利率逐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的4倍计算为例,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和36%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本报北京8月20日讯 记者陈果静报道: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有关负责人20日在“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上指出,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初见成效,总体实现融资服务“量增、面扩、价降”,市场主体经营状况趋于向好。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贷款覆盖面明显提升。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新高;前7个月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8811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007万户,同比增长21.7%。 与此同时,信用贷款、首贷占比持续提升。7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17%,比上年末高了3.8个百分点;前7个月新增首贷户超167万户,占新发放贷款户数的16%,较上年末提高10多个百分点。 从价格来看,贷款利率持续下降。7月份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27%,较去年同期下降0.91个百分点。 此外,重点领域行业贷款快速增长。7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占比68%;前7个月增加6272亿元,占比63%,有力推动了稳企业保就业。此外,外贸行业有贷户数、贷款余额分别较4月末增长76.5%和27.5%。 值得注意的是,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作用提升。前7个月,共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7.1万亿元;净融资3.4万亿元,同比多增1.7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发债4762亿元,同比增长47.9%,净融资1596亿元,债券发行和净融资规模创近三年新高。支持25家商业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券2789亿元,已完成全年目标九成以上。 从再贷款、再贴现使用情况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已基本投放完毕,支持防疫保供企业7600余家;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已投放超1万亿元,支持企业等市场主体超140万户。 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从两个直达工具进展情况看,6月份至7月份已对50.6万户企业1.44万亿元到期贷款本金实施延期,其中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延期4126亿元。3月份至7月份已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万亿元,同比多发放5017亿元。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在落实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金融政策方面,今年前7个月,全省新增贷款4659亿元,自3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多增;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010亿元,同比增长34%;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发放优惠利率贷款999亿元,支持企业9.5万户;推进武汉农商行100亿元、汉口银行60亿元小微企业金融债发行。 据介绍,在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目前湖北首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延期本金61.59亿元,惠及企业7000余户;前两批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信用贷款本金52.89亿元,惠及企业2万户。与此同时,加强配套措施保障,对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首次贷款予以0.5‰的奖励等。 为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提请湖北省政府实施“金融稳保百千万”专项行动,即在省级层面重点对100家以上龙头企业、1000家以上核心企业以及数万家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支持援企、稳岗、扩就业等工作,市县层面同步比照实施。
权威访谈丨郭树清: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今年以来,金融业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12万亿元。这些资金重点支持了哪些领域?未来金融业还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怎样的支持?来看本台记者对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专访。 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与此同时,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今年上半年为5.94%,相比去年下降0.76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 银保监会主席 郭树清: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是最大的。前不久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讲到,全国3000多万家小微企业,现在有2000多万家获得了银行贷款,我们统计的数字是2360多万家能够拿到银行贷款。这个水平,三分之二以上(小微企业)能拿到银行贷款,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发放的贷款增加了,利率下降了,而更让众多企业欣喜的是,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出台政策,因疫情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可延期还本付息。到6月底,已有2.46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贷款享受到了这一政策优惠,众多企业绷紧的资金链得到了缓解。 上半年银行业累计新增的1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都流向了哪些领域呢?郭树清透露,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以及小微三农是重点。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 银保监会主席 郭树清:今年制造业贷款增长是特别多的,上半年新增相当于过去四年的总和。中长期贷款,主要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今年的比重比过去也是提高的,增长了13.4%,也是近些年少有的。整个贷款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很好,都有很大的改进。加快了我们经济的恢复。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下半年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还有哪些计划?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 银保监会主席 郭树清: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微企业非常关注,总书记最近又和企业家开了座谈会,下一步我们首先是做好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另外,我们进一步还要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的发展。上半年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从32%上升到36%,这是股票和债券加起来的融资,我们希望这个势头能够保持下去,可以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来支持企业。 郭树清表示,下半年金融管理部门将紧扣“六稳”“六保”要求,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大幅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加大金融与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的配合,形成集成效应。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前景的企业,要加大金融支持,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 银保监会主席 郭树清: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也研究了一些储备性的政策,进一步支持经济的发展。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服务业,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我们也正在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比方说救急性的贷款和救急性的融资,我们正在探索,在有些省份进行试点,我们相信下半年我们做得会比上半年做得更好。
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罗知之)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座谈会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谈到弘扬企业家精神,再到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一字一句掷地有声鼓舞人心。 选择这个时间点召开座谈会有何深意?如何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人民网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进行专访,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选择这个时间召开座谈会有何深意? 魏建国:明年就要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开始新征程的五年,意义十分重大。我认为,这个节点召开座谈会有三层含义: 第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经济要积存基础力量,为发展做好准备。 第二,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成为亮点,未来全球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大,全球高端制造业、技术和创新、资本和人才有东移趋势。这要求我们造就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企业家队伍和更多的世界级企业。 第三,市场主体好比细胞,需要进一步激活才能激发干劲,产生新动能。这也是为了满足和适应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人民网:您认为,当前纾困惠企的政策效果如何?对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您还有哪些建议? 魏建国:目前,纾困市场主体,特别是帮扶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很及时,也很必要,积极效应不断显现。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力。一方面,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体现出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要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市场氛围。 另一方面,实施纾困惠企政策的同时,还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府和企业要交往有道、把握分寸,平衡好亲、清二者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规则、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人民网:怎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为经济发展积蓄基础力量? 魏建国:当前来讲,企业家精神集中就包含勇于创新,要当管理大师,更要做创新大师。广大的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力创新,使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发展到现在,创新仍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创新主要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等,也就是要把市场要素、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创新,还包括发展动力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有些同质化发展以及产能过剩,究其原因主要是动力转型不足,转变动力的时候则需要创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也要创新,国内国际的生产要素,包括技术、资本、人力等,都要重新整合来提高效率。 企业家是做好经济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关键,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和引领者。同时,只有拥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企业家,才能凝聚力量实现蓬勃发展。 人民网:如何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魏建国: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很大压力,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要进一步发挥正能量。 中国企业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这四个能力也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需求。 中国有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也具有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企业在这样的“土壤”中成长,必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资金问题解决了,我们正抓紧抢进度,一定要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在闽西革命老区连城县中触电子有限公司,看着工人们热火朝天地生产,总经理张仁贵很振奋。 因为精度和透过率高,中触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86英寸电容智慧触控屏特别适合5G移动通信应用,今年订单明显增多,可前期受疫情影响,企业一度资金链紧张,在原料采购等方面碰上了难题。 建设银行连城支行了解情况后,为公司定制了专属融资方案。“一次就为我们授信了1700万元,先期发放500万元,还享受财政贴息,一个月减少4000多元利息支出。”张仁贵说。 3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让经济发展动力十足。 “12.09万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信贷不仅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高: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血脉畅通。 500万元贷款、2小时审批、全程线上办理、利率降50个基点……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的“保理E贷”,帮中山市联盛塑料电器有限公司走出困境,上半年,该行累计向联盛提供近1100万元信贷支持。 “机器动起来了,生产火起来了,我们渡过了难关!”联盛公司负责人伍剑勇介绍,作为空调配套企业,今年初公司就开始积极备货、承接订单,谁知受疫情影响,资金链供应链收紧,企业面临停产,是信贷政策的有力支持,让企业摆脱危机。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截至5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0.9%。 ——政策“直达性”提升,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眼看贷款就要到期,手头资金却很吃紧。”今年6月,做了11年茶叶批发生意的广州市荔湾区恒和茶行负责人莫新民眉头紧蹙,茶行1200万元贷款将在6月25日到期。 就在这节骨眼上,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上线”了,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指导下,广州农商银行立即为茶行办理了续贷,莫新民脸上的笑容恢复了。 聚焦小微企业,两个新工具“直达性”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共支持1694家地方法人银行,累计给134万户企业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207万笔,本金1622亿元,而贷款延期政策可覆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约7万亿元。 ——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贷款利率从4.3%直接降到3.8%,利息一年能省下2万多元咧,还减免了多项手续费。”浙江杭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仁兴这两天喜出望外,农业银行浙江分行主动下调贷款利率,2天内就完成了转贷手续。 今年全年,金融机构将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方式让利1.5万亿元,为实体经济应对挑战、转型升级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 央行行长易纲预计,今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将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8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此前的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对于金融机构向企业让利的“进度条”(完成近六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卞永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目前进度,应该可以完成全年目标。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通过提高融资可达性、降低融资成本来救助企业和提振市场需求,让实体经济平稳复苏。因此,一方面需要扩张间接融资的信贷供给和直接融资规模,为实体经济提供足量的信用支持,截至7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到13%,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1月份-7月份企业债券融资达到3.57万亿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另一方面,融资成本也显著降低,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06%,比2019年末降低0.56个百分点。 关于下一步金融部门如何继续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8月17日的会议中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陶金表示,用好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需要确定货币政策支持的实体经济具体产业和区域。资金要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有必要引导银行进一步下沉业务,专注服务当地小微企业。 卞永祖表示,由于中小微企业缺乏担保资产,经营风险大,商业银行普遍不愿意给它们贷款。央行通过设立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商业银行对它们给予一定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以及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比重。这样的货币工具,更加强调了市场性原则,通过对金融机构提供激励,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而不是央行直接提供资金给企业,这样就避免了信用风险。同时,央行的激励把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直接联系起来,撬动更大资金流入小微企业,也客观上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证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受疫情冲击下企业资金周转的需求和小部分投资需求,在经济仍处于平稳复苏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需求总体上是有限的,信贷过快、过多增长也容易形成资金淤积和使用效率低等问题。”陶金提醒。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稳,则金融稳;金融稳,则经济稳。在当前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必须要保证银行稳健经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卞永祖表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一方面,实体经济经营困难,金融机构降低收费标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跟实体经济共克时艰,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实体经济尤其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主要是通过商业金融机构来实现的,商业金融机构也具有运营成本,需要拥有一定的利润,才能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转,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信贷支持、减费让利、延期还款,融资环境逐步改善 金融活水浇灌个体工商户(经济聚焦·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 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便捷、快速的资金支持,助力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减轻融资负担;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融资效率;创新推出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在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支持下,融资环境逐步改善,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活力更足。 我国个体工商户达8331.3万,解决了超2亿人的就业问题。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不少个体工商户出现了流动资金紧张等困难,金融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支持力度,让个体经营者能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为其注入资金“活水”,助力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加大资金投放,让个体工商户也能轻松贷款 “原以为银行贷款都是给大企业的,没想到我们个体户借钱也能这么容易。”7月19日,深圳市龙岗区一家五金商行的老板林晓滨看着手机惊喜万分,工商银行APP显示,自己申请的15.2万元经营贷款已经到账了。 “受疫情影响,店里收入减少,租金、工资等还得照常支出,资金很紧张。”林晓滨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想过到银行贷款,但又担心申请门槛高、到账周期长。“个体户办贷款最怕的就是繁琐的手续、漫长的等待。” 一次去工行龙岗支行办业务的机会,林晓滨了解到工行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推出了线上“小微e贷”业务。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他通过手机APP线上提交申请,无需任何抵押物,整个过程仅耗时一分钟左右。 林晓滨的感受并非个例,面对疫情影响,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3000亿元低息贷款,定向支持个体工商户,同时,通过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措施,降低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成本。此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以及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体工商户,各地金融机构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合理延长贷款期限,全力帮助个体户渡过难关。 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截至6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1.1和3.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其中,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22.5%。 为了进一步减轻融资负担,金融部门正采取多项措施,鼓励银行向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合理让利。以建设银行为例,今年以来,该行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收费减免范围,共减免和优惠35项服务项目。目前建行信用类普惠金融贷款年利率由年初5.0025%下降为不超过4.2525%,疫情防控相关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至3.8525%。 “今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较快,在减费让利、延期还本付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环境逐步改善,资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个体工商户规模虽小,却关系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个体工商户“活血”,将有利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创新政策工具,让资金直达个体工商户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下,个体工商户融资环境逐步改善,融资效率明显提高。 6月1日,在前期推出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基础上,央行再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通过延期支持工具,央行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对包含个体工商户贷款在内的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预计延期政策可覆盖普惠小微贷款本金约7万亿元。同时,央行通过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资金支持,预计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的个体工商户苏钜森从事餐饮业多年,在新兴县经营多家餐饮店。今年6月,苏钜森在新兴农商银行的一笔50万元贷款就要到期,受疫情影响,店铺资金紧张,加上人工和水电费等固定支出,实在难以还上这笔贷款。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新兴农商银行的业务员主动上门,提出要给这笔贷款办理延期。6月12日,苏钜森尚未归还的34万元贷款顺利延至明年6月12日,资金压力得到了缓解。 “这笔贷款得到了央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的帮助,给客户延期了,我们就能获得激励资金支持。”新兴农商银行董事长廖兴华告诉记者,仅6月份,该行就办理了19笔贷款延期手续,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6家,涉及贷款本金4985万元。“在人民银行云浮市中心支行支持下,这些贷款本金的1%,也就是49.85万元的激励资金,已于8月12日给了我们银行,有了这样的好政策,我们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更高了。”廖兴华说。 融资渠道畅通,支持力度增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工作人员工作量明显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数量有了不小提升。 网商银行副行长冯亮介绍,今年3月,全国工商联和网商银行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超过100家银行加入,希望在半年内帮助1000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计划发起刚3个多月,目标便已完成。 “截至7月末,分行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达39.66亿元,较年初增加11.3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1.12%,贷款户数2951户,较年初增加813户,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李兰兰说。 提升金融服务,为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产品 个体工商户经营情况千差万别,金融服务需求也多种多样。各地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个性化满足个体户金融需求。 重庆万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依据收款二维码创新推出“码上贷”产品,只要个体户满足连续3个月每月收款笔数在20笔以上、金额在5000元以上,即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信用贷款。 在服务个体工商户过程中,各金融机构也充分感受到这一客户群体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银行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支持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职责。”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个人信贷部总经理黄自强认为,从银行自身经营看,个体工商户是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把他们服务好、经营好,就能够获得双赢。同时,个体工商户也是具有成长性的市场主体,积极帮助他们成长,也是为银行未来发展蓄势。 工商银行重庆万州分行普惠部副经理杨聃表示,从业务发展角度看,个体户的金融服务涉及银行卡、POS收单、贷款等很多方面,有利于补齐银行业务发展短板,是银行发展的蓝海。 “个体工商户的普惠金融需求潜力很大,全面覆盖银行的存款、贷款、结算、交易支付等各个业务领域,做好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是当前银行业重要的改革转型目标。”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认为,为更好地解决个体工商户的金融需求痛点,银行业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回归服务大众和实体经济的本源,同时要借助金融科技力量,不断创新产品、风控和服务模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记者 吴秋余 葛孟超
多项政策助力 年内企业直接融资额超2.86万亿元 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被监管部门在不同的场合反复提及。谈及下半年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近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要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的发展。 “上半年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从32%上升到36%,这是股票和债券加起来的融资。”郭树清称,希望这个势头能够保持下去,可以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来支持企业发展。 结合A股市场直接融资的具体分项数据,从股票上看,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3日,A股186家企业实现IPO的公开募集资金合计2612.85亿元;168家企业的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合计4995.80亿元;13家实施配股的募集资金合计371.26亿元。此外,还有1家企业实施5.8亿元的公开增发。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受再融资新规驱动,上市公司过往的定增限制得以进一步松绑,由此使得A股市场的整体融资规模持续攀升。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参与再融资(包括定向增发和配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一方面来自政策层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则受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即为有效对冲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以及企业的影响,彼时要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而从债券角度看,今年以来,截至8月13日,年内已发行的132只可转债共募集资金1315.85亿元,已发行的2139只公司债共募集资金19374.82亿元。整体上看,今年以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的直接融资金额高达28676.38亿元。 “整体上看,企业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实现融资需求,有助于解决今年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的资金短缺难题,以此进一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减轻财务负担。” 在昆仑资产管理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看来,整体上看,与债券市场不同的是,股权市场融资非但不会提高企业的杠杆负担,反而会通过所有者权益以此降低企业杠杆率,使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可以得到有效降低。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支持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从多个角度相继出台政策规则。如证监会2月14日发布再融资新规,6月3日新三板转板上市制度落地,6月12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一系列规则开始起步,以及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助力直接融资比例提升。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应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运作力”将得以进一步提升,以此将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当然,仅从市场端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主动筛选能力,即进一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银行等间接融资渠道的潜在风险。 谈及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张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随着后续创业板注册制的稳步推进,通过存量市场在推进注册制方面的经验,建议监管部门加快促进注册制向主板、中小板的延伸;其次,从债券市场角度来看,对于一些科技型企业和涉及基础民生、产业链补短板的企业,如果缺乏抵押品导致信用评级较低的,建议监管部门可结合产业政策单独建立一套评级体系,将新旧产能分隔开;此外,鼓励降低金融机构中低等级信用债的购买限制,以及进一步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