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创新金融工具支持民企参与交通基建 07-10
7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在“塑造新型商业模式,拓展企业参与领域”方面,提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停车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内容。   比如,《意见》提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铁路项目建设以及铁路客货站场经营开发、移动互联网服务、快递物流等业务经营,推动铁路站城融合投融资改革,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以铁路车站为载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打造公铁、铁水联运中心。鼓励具备专业经验的民营企业参与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活动。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运营渠道,加快探索政府投入公共资源产权与社会资本共同开发的PPP模式等。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增加了建设项目投标的竞争,改善建设效率,加快建设节奏;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入更多资金,撬动杠杆效应,保证基建投资规模。   “让有市场化发展意识、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全面进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无疑将为项目的质量、服务能力,以及项目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到塑造新型商业模式的意义,陶金表示,通过在基建领域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获得合理的激励,调动各方的投资和建设积极性,在总量增长较慢的情况下,构建民营企业合理盈利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有利于企业长期保有增长后劲。   拓展民营企业参与领域需要注意什么?陶金表示,首先,要保障民企在与国企、政府等主体竞争和合作过程中的公平利益,需要严格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市场中性原则,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更持续地吸引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其次,要保证民营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如若相关领域此前并未大规模引入民企,初期需要关注项目建设的质量,以保证建设项目的平稳推进。   唐川表示,全面拓展民营企业的参与领域,需要跨越的一个基础障碍是,项目发起方以及资金配套方在基建项目合作时优先选择国企的传统观念。以往,因国企资质更全、自有资金更为充裕,会被政府方以及金融机构视为更“安全”的合作方。但时至今日,许多民企凭借更创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更快速地市场响应能力赢得了口碑和利润的双丰收。所以,拓展民企参与领域,应给予民企更为平等的地位,通过实际项目经验、方案设计能力对建设、运营方做出综合评价,让优质民企有更大概率中标与其能力相匹配的项目。   “此外,在资金支持方面,除了项目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金融机构甚至是地方政府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股权基金的形式与民企一起参与资本金的筹措,帮助有商业运营能力的优质民企共同克服自有资金支出方面的压力。同时,监管层也可进一步加强REITs、ABS等产品的使用便利性,让项目资产的流动性增加,让资金不再成为困扰民企拓展项目的约束条件。”唐川表示。
央行: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 确保资金平稳投向实体经济07-09
人民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罗知之)近日,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在北京召开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要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与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保持一致,确保信贷资金平稳投向实体经济。 会议要求金融系统充分认识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决落实好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为企业恢复生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系统把应对疫情冲击作为头等大事,积极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加大总量货币信贷支持,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优化信贷投向结构,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前5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5月份,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末下降42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5.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2个百分点。 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把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与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保持一致,确保信贷资金平稳投向实体经济。要着力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完善内部转移定价、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权重等激励机制,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提高风险评估能力。要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让基层行和业务人员真正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要落实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要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普惠小微贷款要应延尽延。要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丰富信用贷款产品体系,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效率。 会议强调,各金融机构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金融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关系,切实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要提高服务质效,合理让利,减少收费,确保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落地见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对“两新一重”,特别是制造业、国际产业链企业,以及科技、绿色、养老家政等民生服务业的金融支持。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守住风险底线。要加强组织领导,转变作风,制定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压实工作责任,完成工作任务。
出口退税6324亿元,助力保企业稳外贸07-09
境外疫情的蔓延,导致国际需求出现萎缩,我国不少外贸企业面临订单下滑、经营压力加大的窘境。如何帮助外贸企业纾困,稳住外贸基本盘,保住就业的饭碗,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最近,关于稳外贸有不少好消息。 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指出,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研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新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出口退税方式,加快退税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纾解外贸企业流动性困难。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基本稳定。 7月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在稳外贸方面,将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和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主要是完善出口退税方式、加快退税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等。 总的来看,稳外贸、保企业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大政策力度,支持外贸企业产品出口;二是畅通国内渠道,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完善出口退税方式,加快退税进度,是稳外贸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提高146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其中,有1084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新政策实行的效果如何?麻辣财经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今年1至5月,全国累计为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6324亿元。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认为,目前外贸市场低迷,这一政策有力提振了外贸企业信心,是助力企业渡难关的重要之举。 提高146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缓解外贸企业资金压力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出口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我们生产的生物制剂等多项产品受益,目前已收到退税款241.84万元。”云南瑞丽市华远进出口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说,今年货物出口、国外订单等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 2月至4月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2%,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出口退税力度加大,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山东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同样是出口退税政策的受益者。今年3月,国家将扑热息痛的退税率由10%提升到13%。公司作为原料药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扑热息痛国外销售份额,占公司产品销量的40%以上。“预计公司全年扑热息痛出口销量将超过9000吨,按照新退税率测算,公司可多享受出口退税近千万元。”鲁安药业董事长王军说,税务部门办理退税很及时,退税款很快就打到了企业账户里,使公司在疫情期间稳住了生产。 “我们决定再投资1300万元新建一条年产扑热息痛片剂30亿片的生产线,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今年可实现出口退税4200万元。退税红利为企业应用新技术、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助力,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走好创新发展之路。”王军说。 4月1日,380辆来自杭州的长安福特牌整车装箱完毕,从上海海通码头漂洋过海发往约旦、沙特等10多个国家。这是复工以来,杭州本地车企首个成功出口的订单。 保订单就是保企业。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慧贤介绍,一直以来出口整车都是通过总公司,但在目前的形势下,谁发货速度快谁就能保住订单,所以分公司决定直接从杭州本地独立出口。首批整车“出海”后,仅两天时间出口退税就到帐了。 今年3月至5月,浙江省出口规模已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环比正增长。其中5月进出口总值为2720.4亿元,同比增长1.1%。在这一亮丽“成绩单”背后,出口退税功不可没。 全年减税降费2.5万亿元,放水养鱼为企业纾困 为加快退税速度,全国税务部门积极推行无纸化退税申报,将出口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再提速20%。截至5月底,全国无纸化退税申报企业户数,已占全部申报企业户数的93%,退税额占全部退税额的96%。 无纸化退税申报有多快? 在河北保定市,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笔4000多万元退税款,只用1天时间就顺利到账。原来,保定市税务局在电子数据自动生成的基础上,推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提前核查企业出口和购货真实性,变“事后”核查为“事前”服务,有效提高退税办理效率,辖区内2140户出口企业全部实现出口退税备案、申报网上提交。 “特殊时期,退税速度不降反升,为我们盘活资金、降低损失提供了有力支持。”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陈甜甜说。 保定市税务局局长韩江明说,越是在企业最吃劲的关键时期,越要发挥好出口退税稳外贸的职能作用,为恢复生产、稳定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据了解,在推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基础上,税务部门还大力实施出口退税全程“非接触式”办理,自2月10日推行以来已有近29万户企业通过“非接触式”方式申报办理退税4324亿元,切实降低办税成本。 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是对外贸企业释放政策红利。实际上,为应对疫情冲击,今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令更多企业从中受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口罩、医疗器械的上市公司,已经享受到了生产疫情防控物资企业相关减免政策。上半年,公司购置防疫设备近1300万元,已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减税降费政策针对性强,能有效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帮助企业恢复活力。”公司财务负责人说。 “全年免税10多万元,一季度交的税还给我们退回来了!”武汉良辰美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会计吴娜算了笔账,增值税免税政策延长至年底,她们这家小餐饮企业减下来的税,相当于省下了2个员工的工资。 仅这一项政策,就为武汉66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了税,政策受惠面达95%以上。再加上社会保险费免征和减半征收等政策,今年一季度,武汉市纳税人累计获得各项减税降费60.64亿元。 而从全国来看,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066亿元。近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优惠力度大、受益范围广,对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缓解企业困难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助于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为市场主体发展添活力、增动力。”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平认为。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落实落细各项出口退税政策和惠企暖企措施,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帮助外贸企业突出重围、行稳致远,助推外贸经济稳定高质量发展。  
央行: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07-07
本报讯(记者 杨梦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二季度例会(总第89次)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会议指出,要跟踪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新创设的直达实体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和发放信用贷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比重,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进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弹药”足07-07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在业内看来,此次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为中小银行“补血”,不仅是为了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还兼具了推动中小银行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   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主力军,中小银行再迎政策红利。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主要考虑到中小银行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地方金融力量,补充资本金有助于增加其信贷投放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地方政府依法依规认购可转换债券,明确了地方属地责任,有助于化解中小银行潜在风险,也为未来推动中小银行改革预留空间。   中小银行亟待“补血”   眼下,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紧迫性日益凸显。根据央行金融稳定局近期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4005家中小银行中,605家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已低于10.5%的最低监管标准,有532家风险较高。   银行为何会出现资本金不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认为,一是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二是质量下降导致总资产风险权重上升加大了资本消耗,三是金融监管要求提升增加了资本补充的压力。   一般情况下,银行资本补充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具体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内源性补充渠道主要就是留存收益。这一工具成本最低,且自主性较强,更不会稀释股东权益,是最佳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式。但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资产增速减缓、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导致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利用留存收益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有效性减弱。   从外源性渠道来看,目前外源性补充渠道中IPO(首发上市)作为最为传统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补充资本含金量最高。但与2019年8家银行相继上市相比,2020年已经过半,银行在A股IPO仍处于“颗粒无收”状态。唐建伟表示,国内新股发行门槛高、流程长且限制较多,对于大部分急于补充核心资本的中小型银行来说,难成为其首要选择。   此外,优先股的发行主体主要为上市银行,大量非上市中小银行无法采用。永续债虽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无需证监会审批,发行相对便利,但在个别中小银行风险事件出现之后,投资者对中小银行发行的资本工具担忧大幅上升,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难度目前已明显升高。   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   针对中小银行资本金困境,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多种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支持地方向部分高风险中小银行注入资金、可变现资产,或者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注资的方式,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进投资者,包括外资和民营企业,鼓励依法合规的兼并、重组和股权投资等。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增强其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保就业能力。同时,要求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换机制,将中小银行完善治理、健全内控机制等作为支持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第二条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提到,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补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实际上,近年来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一直被列为金融监管工作重点之一,银保监会去年以来持续加大了股东股权违法违规乱象治理力度,稳妥开展高风险机构违规股东股权清理整治等工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银行风险来自3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运行产生的信用风险,二是少数中小银行前期不理性扩张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三是个别银行在公司治理层面出现的重大风险。在他看来,公司治理失败对中小银行产生的影响,往往比前两类风险更严重,目前更应该关注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   在业内看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不仅是为了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还兼具了推动中小银行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   不过,加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建设仍任重道远。“当前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加强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开展公司治理评估,强化‘三会一层’履职监督和问责,优化股东结构,严格把关股东资质,规范股东行为。”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不久前公开表示,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持续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加快推进股权集中托管等工作,进一步严格股东资质审核,强化穿透管理。   避免出现资金体内循环   业内不少专家认为,通过政府向地方中小银行注资,利用市场化手段借道地方金融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能够达到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也能强化地方政府在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另外,此次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是一种创新的思路,可能为将来进一步改革预留伏笔。   曾刚认为,注资过程可以与改革融为一体,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善机构的体制机制,进行一些存量风险处置,为银行更长远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以前都是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当前这个政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降低了可转债的发行门槛,作为符合条件的非上市银行也可以发行可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也拓宽了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使用范围。   一些市场研究机构分析,未来可能出现3种注资方式,一是发行专项债后,由地方政府注资给中小银行;二是地方政府以专项债资金认购可转换债,中小银行再以可转债转股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三是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为中小银行注资。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最大买方和分销渠道也是商业银行,用这部分资金向银行注资,要避免出现资金体内循环的问题。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银行及股东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在全面清产核资、排查风险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稳妥推进补充资本金。   专家建议,要对专项债合理补充资本金建立市场化的到期及时退出机制,严防道德风险。温彬表示,可转债一般是5年的期限,未来可能还是以市场化的方式退出。此次尽管降低了可转债的发行门槛,中小银行资本金压力或得到缓解,但长远来看,推动完善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提高服务企业质效才是治本之策。
产业强支撑 发展新引擎(新数据 新看点)07-06
  初夏时节,走进浙江宁波爱柯迪数字化工厂,只见自动导引车灵活穿梭,扫描枪快速精准质检……在这些看得见的智能设备背后,是一张“看不见”的5G专网,正支撑着生产数据采集、仓储物流管理。   “作为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供应商,客户对我们的产品稳定性要求达99.99%。”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盛华说,通过接入5G网络,大容量高速率低时延的数据流满足了700台终端的信号传输需求。“去年人均产值提高17%,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预计今年7月底有望建成全5G工厂!”   5G和工业互联网的联袂“出演”,让数字技术在智能工厂中闪现出绚烂火花,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7月3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   35.8万亿元,究竟意味着什么?   ——“35.8万亿元”意味着数字经济规模正不断扩张。   “早就看中了一款进口补钙奶粉,赶上‘618’促销,一键下单便宜了好几百元!”山西省晋中市居民李芳芳兴奋地说。   受益于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足不出户,买遍全球”成为我国消费者的日常购物体验。数字贸易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国际化的最主要体现。近年来,我国数字贸易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发展迅猛,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5.8万亿元”意味着新产业新业态正蓬勃发展。   打开滴滴出行APP,点击“未来出行”,输入个人基本信息,申请通过后,即可在上海嘉定全长53.6公里的测试路段上体验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6月29日,滴滴自动驾驶服务正式推出的第二天,上海市民陈峰就尝鲜体验了一把。“转弯、避障、超车、减速等,全都自动完成,舒适又安全!”   不只是自动驾驶,作为数字产业化的重要领域,我国5G创新应用目前已累计开展400余项,涉及工业、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2019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7.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1%。   ——“35.8万亿元”意味着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正加速融合。   以往水泥生产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一直不高,生产质量、能耗水平很依赖人工经验。为此,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决心引入“工业大脑”,通过对全流程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和参数调优,解决熟料生产过程中降能耗和提质量问题。“经过上线测试,研磨效率提高近3%,经济效益增加4000多万元,电耗还下降了4%!”公司副总工程师徐路十分高兴。   不仅是制造业,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升,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9年的29%。   “我国数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信通院政经所副所长何伟说。
“组合拳”待发力 下半年降准降息有空间07-06
央行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降成本仍是经济金融工作重点之一。存款成本刚性使今年以来银行整体负债端综合成本仅小幅下行,降低负债成本要靠降准、降息、围堵高成本负债等“组合拳”综合发力。 存款成本仍显刚性 随着金融系统让利实体经济目标划定,为保证银行业合理的利润增长,降低负债端成本成为重中之重。 近期,结构性存款规模回落,收益率有所下降。商业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行,其中3年期、5年期等中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行幅度相对较大,5月环比降幅均超过5个基点。工农中建四大行日前主动下调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 “今年以来,银行总资产增速快速抬升,这是宽信用政策下的必然反应。资产收益快速下行,但负债成本,尤其是存款成本仍显刚性,资产负债两端价格的表现,导致息差在一季度快速收窄。”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一季度银行负债成本小幅下降主要源于2月后市场流动性进入明显充裕状态,市场利率中枢显著下行。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深入推进,银行贷款利率下行明显,倒逼部分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不过,5月中下旬以来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二季度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幅度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健恒表示,除普通存款外,银行表内负债还有债券融资、非银机构存款等利率更为市场化的负债来源,后两者成本今年以来均显著下行。据估算,即使年内普通存款成本较为刚性,但得益于市场化负债端成本显著下行,银行5月整体负债成本指数相比去年末下降,但距离2016年的低点仍有距离。 压降高成本负债 对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举措,王青表示,可重点指向结构性存款、智慧存款等高息存款品种。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央行的政策主张目前仍是通过改革降成本,通过贷款向存款传导,随着贷款收益率下降,商业银行会主动调整负债成本。理财净值化不断推进也可降低负债端成本。 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的同时,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理财等市场化定价的类存款产品收益率较年初明显下行。 有市场人士认为,银行也可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补充结构性存款压降资金缺口。 明明表示,据测算,2017年以来,同业负债成本一直高于银行存款成本,而二季度受流动性充裕影响,同业负债成本首次低于存款成本。 郭益忻表示,降成本要靠“组合拳”,压降高成本负债是其中一环,其余政策配合可能需要时间,包括降低存款基准利率、适度调整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等。但商业银行目前的着力点是做好负债结构调整,在期限摆布上需有更理性思考。 三季度降准降息概率加大 从经验看,降准、降息有助于降成本,稳定市场预期。多位专家表示,三季度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下调与降准的可能性在逐步加大。专家表示,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局面未发生逆转,结构上还有优化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近期金融市场调整,针对的是刺激政策实施后难以完全避免的套利甚至资金空转行为,政策目的是为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企业。 “当前政策节奏相对前期更中性,幅度和节奏会较之前更低。”明明认为,三季度仍有降息降准概率,在LPR报价连续未调整后,年内降成本重要性更加凸显,三季度降息概率较大。LPR报价维持不变最长时长为3个月,7月大概率LPR将下调,需降准或降息的驱动。 王青表示,下半年为带动国内经济增速回归潜在增长水平,夯实稳就业基础,降息降准过程将会持续。预计下半年MLF利率还有大约20到40个基点下调空间,全面降准也有可能再实施两次。
银保监会强化小微金融监管评价 确保稳企惠企政策落地见效07-03
人民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 杜燕飞)为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前期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全面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发挥监管评价“指挥棒”作用 确保金融稳企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记者梳理,《评价办法》以“正向激励为主,适当监管约束,明确差异化要求,合理体现区分度”为指导思想,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并行、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重、激励与适当约束并举”的原则,规定了以下事项: 一是明确评价内容,设置标准化指标。提出以信贷服务为主、覆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全流程的评价指标,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情况、体制机制建设情况、重点监管政策落实情况、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监督检查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二是确定评价机制,规范评价组织方式及流程。按照法人为主、上下联动的原则建立监管评价组织机制,按年度实施评价;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三是明确评价结果的运用方式,突出与相关政策措施的协同联动,强化监管评价对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导向作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评价办法》整体改动不大,只在部分细项有所微调。 具体来看,在分值权重上,体制机制建设权重从15分增大到18分,主要体现出在组织机构建设、普惠考核权重以及内部资金定价三个方面的愈发重视;在赋分标准上更加注重量化,更好体现了“定量与定性并行,定量指标总分值高于定性指标”的原则,可操作性更强。 “《评价办法》的重点在于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力度,多维度促进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机制。”唐建伟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5月27日,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的第1条,即出台该《评价办法》。 银保监会表示,《评价办法》着眼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增量扩面”,提高首贷户、续贷、信用贷款数量,进一步健全完善敢贷、愿贷、能贷机制等要求,设置专门指标,发挥监管评价“指挥棒”作用,督促商业银行优化业务结构,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确保疫情以来金融稳企惠企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质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面临极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部署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短期难以得到根本缓解,叠加小微企业资质相对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以不动产抵押等方式为主,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质押等创新担保方式运用较少,与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现状有所冲突,导致了小微企业首贷难等问题。同时,小微企业融资具有单笔融资规模小、需求丰富频繁等特征,与商业银行原有服务大型企业积累起来的服务经验不相匹配。 “这就导致了小微企业难以充分获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因此,《评价办法》的发布,有助于从资金供给端的商业银行发力,强化金融服务以支持小微企业平稳发展。”唐建伟告诉人民网记者。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近年来,虽然小微金融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小微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办法》是促进金融平衡、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银保监会表示,出台《评价办法》,是建立精细化、系统化、长效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机制的必要步骤。《评价办法》整合了近年来银保监会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一系列监管政策要求,形成“一张清单、差别权重”的多维度综合化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补短板、强弱项”,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
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拓宽 07-02
 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0年7月28日起实施。这是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宣布将于近期推出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的第六条。   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也是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可得性和效率还有待提升。从金融机构资产交易的角度来看,票据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标准化程度不够高。   为拓宽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更好契合金融机构资金交易特点,央行引导市场机构积极探索,于2019年8月创新开展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试点,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认可。自2019年8月上海票据交易所申报创设2019年第一期标准化票据以来,标准化票据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上海票交所已成功创设了四期标准化票据,累计创设金额13.80亿元。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央行组织试点参与机构起草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2020年2月14日至3月14日按程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办法》明确了标准化票据的定义、参与机构、基础资产、创设、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监督管理等,规范标准化票据业务发展。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化票据以票据作为基础资产,联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有利于发挥债券市场的专业投资和定价能力,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交易规范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管理办法》出台后,将增加金融机构的配置品种,金融机构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认为,标准化票据的推出,打通了服务中小微企业、供应链企业的渠道,使得中小微企业在贴现之外增加了新的融资渠道。“还应当注意到,商票也已纳入了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这体现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支持。”郭益忻分析,商票纳入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将实现中小企业与货币市场的直连和对接。票据产生于供应链,并且广泛运用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之中。中小微企业运用商票先把供应链中的应收应付票据化,再利用标准化票据将票据标准化。   对于支持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后在债券市场流通,联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专家表示,标准化票据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后在债券市场交易流通,可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定价机制透明、风控管理成熟等优势,提高交易规范性。标准化票据是对票据现行交易机制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提高市场规范,实现资管产品对票据资产的主动管理和净值管理。从长远来看,标准化票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提升市场深度,更好发挥票据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办法》将“标准化票据”定义为“存托机构归集商业汇票组建基础资产池,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而创设的受益证券”。市场普遍认为,这明确了标准化票据不属于“信贷资产”,也意味着前期处于“试点”阶段的标准化票据基本被明确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这也代表着今后资管产品可以投资于标准化票据,票据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扩展。记者 陈果静
7月1日起下调三项利率 民企融资成本将持续下行07-02
  7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体现出央行在结构性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有利于提升政策的直达性。未来货币政策发力仍有空间,将进一步调降政策利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   7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此外,央行还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   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此次下调0.25个百分点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   调控更加精准有效   “当前,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已是央行结构型货币政策的核心和主要发力点。”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今年以来,再贷款、再贴现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央行推出了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介绍,截至5月30日,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政策直接为防疫保供企业提供贷款,已为7400家企业发放了贷款2800亿元,剩余200亿元额度专供湖北。这些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是2.49%,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是1.25%。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支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800亿元。   6月初,央行又创设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另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分别提供了400亿元再贷款资金和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   对于此次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体现出央行在结构性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有利于提升政策的直达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再贷款、再贴现是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及再贴现利率,有利于降低银行从央行获取资金的成本,进而带动“三农”、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成本下行,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王青认为,此次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将进一步增大这一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有助于迅速提升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引导银行金融资源重点向民营、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精准投放。这在提升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避免大水漫灌的后遗症。   切实让利实体经济   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也是出于进一步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的考虑。   “央行精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切实让利实体经济,有助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此次央行调降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相当于定向“降息”,直接、精准地降低“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成本。而此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息”则是央行通过调降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引导金融机构下调贷款利率,不具有定向特征。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从主要措施来看,会议要求在数量和价格两个方面加大政策力度,一方面要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引导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还强调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和动力,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等。   “完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仍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基调,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温彬认为,前两次推出的8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基本投放完毕,本次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主要将在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中发挥降成本作用。   王青注意到,近期受市场利率中枢上行带动,转贴现利率大幅上行,已显著高于再贴现利率水平,扭转了此前的倒挂状态,这意味着当前下调再贴现利率的迫切性其实已有所下降。但央行此时仍然下调了再贴现利率,表明监管层已开始着手采取调控措施,释放持续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的信号。   政策发力仍有空间   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业内专家认为,未来政策发力仍有空间,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周茂华认为,从目前国内外环境看,央行更倾向于采取结构性精准调控手段,避免过度宽松政策导致金融乱象及局部风险集聚。   王青预计,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还会围绕再贷款、再贴现设计,年内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央行近期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强调,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用好新创设的直达实体工具。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比重。   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下半年,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仍是政策重点。王青认为,在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等总量指标保持适度扩张的过程中,下半年或将通过差别化“降息”,如引导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差别化下行,更大幅度下降定向再贷款利率等方式,重点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等就业关联度高的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   在业内专家看来,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的同时,总量政策仍有空间。央行强调,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周茂华认为,未来,央行仍有必要通过包括降准、降息及MLF在内多种工具,根据宏观经济、市场变化灵活调节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温彬建议,下一阶段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通过降准、再贷款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调降政策利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严控资金空转套利,确保信贷资源用于所需领域。
引“金融活水”润泽小微企业07-02
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到不到位,如今有了监管评价办法。7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在业内看来,《评价办法》将有助于监管机构更加有效地运用监管政策手段,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据介绍,《评价办法》共六章三十二条,提出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情况、体制机制建设情况、重点监管政策落实情况、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监督检查情况等5方面综合评价。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评价办法》整合了近年来银保监会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一系列监管政策要求,形成“一张清单、差别权重”的多维度综合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监管评价,将有效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   值得注意的是,5月27日金融委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的第1条,即出台该《评价办法》。早在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要求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指导银行业机构夯实小微业务的内部激励传导机制,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近年来在“三个不低于”“两增两控”“提质扩面、增量降价”等监管政策引导下,小微金融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过程中,普遍面临抵质押物少、信用信息不充分、风险偏高等问题,小微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办法》是促进金融平衡、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此前小微考核方法相比,此次《评价办法》有何不同?在业内看来,《评价办法》对小微金融服务评价维度更加全面、评价标准量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兴业证券研究院金融组组长傅慧芳认为,《评价办法》中“信贷投放”评分占比近40%,意味着信贷投放是考核重点。另外,内容上仍延续此前“两增两控”要求,与此前监管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温彬表示,落实“六保”任务,离不开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和平稳发展,这就需要小微金融更好发挥作用。《评价办法》激励银行提供差异化服务,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更有力地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本报记者 陆 敏)
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如何兼得07-01
 金融开放非常重要,但是在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一些特定的政策机制,来保证开放的过程中,经济金融体系能够维持稳定。金融开放一方面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波动性的增加,如果控制不好金融开放带来的波动,可能会“得不偿失”,甚至遭遇严重的金融危机,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是金融开放中需要避免的。   有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出现“大缓和”的现象,货币政策能够很好地维持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危机爆发后,我们发现货币政策也许只是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并没有控制住金融风险。所以,货币政策能否维持金融稳定?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实行了很多量化宽松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稳定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承受了这些政策的“外部性”,发达国家货币宽松的时候,新兴市场国家的流动性也很充裕,发达国家货币紧缩的时候,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环境也出现了特别明显的收缩,这导致了一些不太好的结果。毫无疑问,中国要进行进一步的开放,但是怎样在开放过程中保持稳定?这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中国的监管框架是“双支柱调控框架”,也就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共同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当然,这个政策不是中国独特的研究,很多国际组织,包括FSB(金融稳定理事会)、BIS(国际清算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方面都有很多的研究。   在一些场景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发挥的效力不一致,两者可以相互合作,同时发挥效力,维护宏观经济的总体稳定。   从金融渠道和贸易渠道的相对影响来看,贸易渠道表明,货币贬值能增加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和产出,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金融渠道也越来越重要,货币贬值的时候,很可能会鼓励资本外流,这是不利于国内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渠道的影响。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不同的政策机制应对“资金流动突然停顿”的影响。金融市场开放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流的突然停顿。金融危机往往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一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大幅上升,这时从外部流入的资金就会突然停止,导致这个国家资产负债表产生一系列的恶化。   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外部资金突然停顿的时候,国内一些宏观变量会出现大幅的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帮助缓冲这个调整的过程,因为货币政策可以进行逆周期调节,但如果加上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另外,分析中我们发现,如果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从不太灵活的固定汇率,转变成相对灵活的浮动汇率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宏观经济稳定性。   最终的结论是,金融开放的同时,需要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共同作用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来支持和保持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作者为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稳外贸打出金融组合拳 纾解企业流动性困难07-01
今年以来,金融对于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据了解,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包括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等政策,全力支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同时,地方政府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等措施来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采取措施不断加大资金供给,创新金融产品等举措,为外贸企业输送金融活水。   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时表示,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纾解外贸企业流动性困难。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疫情仍在国外蔓延,国外重启经济的计划屡遭延迟,这给我国外贸企业的订单可持续性带来较大挑战。而在国内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下,订单萎缩会造成库存的积压,进而将影响到企业的资金链,为此需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着力解决外贸企业流动性困难,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支持。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复工复产的问题,而是商品的流通以及资金的流动性问题,有必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融资支持,纾解外贸企业流动性困难,继续帮助外贸企业渡过新的难关,发挥金融稳外贸的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纾解外贸企业流动性困难,需要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在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短期资金融通便利业务的同时,拓展融资方式,为企业进出口提供中长期融资便利。金融机构可以设立外贸企业“单一窗口”融资服务、开展“出口池融资”业务等,保障外贸企业的信贷需求。   盘和林表示,同时,要完善外贸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等,改善外贸企业信用状况,如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建立外贸企业信用档案,收集和保存企业的信用记录等,提高外贸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对外贸企业融资扶持的法律法规。”盘和林表示,一方面,国家应出台政策,如适时扩大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试点范围,海关总署积极支持扩大进口稳定出口、优化税收征管,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积极健全外贸企业财务信息公开和多样化融资信贷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外贸企业投融资相关的法律环境,构建信用担保法律制度体系,规范外贸企业的发展,完善金融机构风险投融资法律机制,激发外贸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郭一鸣表示,对于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应该从政策多样性上给予支持,比如,扩大支持外贸企业融资范围,积极利用和落实此前的专项信用贷、再贷款等。   “接下来的对策关键还是要稳定国际供需链条,充分挖掘释放国外被抑制的需求,引导订单有序回归正常,削减复工复产积存的库存,缓解流动性紧张问题。”刘向东表示。(记者 包兴安)
探寻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06-30
近年来,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互联网金融在创新机制与理念、促进金融市场公平效率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比如,进一步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等。但也要看到,网络技术漏洞、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难度升级等因素,也使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风险。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以及参与的规范和准则等,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人们主要就互联网金融机构、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参与群体在从事金融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互联网金融规模、服务、种类的快速增长,亦亟需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秩序。对此,需多方入手,积极探寻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   促进金融资源公平。互联网金融活动具有显著的虚拟性,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而增进参与个体之间关系和谐稳定、交易公正平等,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需在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公平方面下功夫。在政策供给上,要让金融发展惠及每一个个体,更好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比如,坚持普惠金融,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支持,丰富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等,正意在于此。在制度建设上,需秉承公平原则构建合理的互联网金融制度,既要增加交易双边的信息获得效率,提高双边信息平等性,又要破除金融垄断,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需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信用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石,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诚信准则主要表现为资产信用与道德信用。目前,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缺乏金融诚信与网络诚信,甚至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信息,破坏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公平有序,导致守信的金融主体利益受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此,要抓紧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加强监管运行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中激励与制裁的相关制度;强化金融机构的信用意识,积极开展诚实守信等业内宣传,引导培育金融机构主动承担信用体系建设的责任;提升网络个体道德水平,在加强良好信用习惯培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降低守信成本、增加失信成本。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互联网金融伦理的建设,不仅需依靠不断加强从业自律,也有赖于对行为个体的外部约束,因此需抓紧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加强监管。具体来看,需构建现代化的金融信用体系,应在传统金融规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交易虚拟化、信息化等特点,逐步建立以诚信、高效为核心的现代化金融信用体系,为交易活动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需制定互联网金融伦理规范体系,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开展交易支付、众筹融资等其他业务,需通过监管机构的精准评估,包括资金安全、利率控制等方面,严格控制牌照发放;需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形成内部教育和外部监管的强大合力,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为追求短期回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不足,“脱实向虚”问题较为严重。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生存发展之道就在于服务实体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必须回归本质,努力成为实体经济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双边成本、推动业务升级、创新消费模式等措施,帮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还需大力整治“资金空转”等乱象,无论是完善制度、创新产品还是优化结构,都应积极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为旨归。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现实地看,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金融脱媒现象较为严重,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加大。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当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中面对“利他”与“利己”的选择时,极易陷入“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冲突。同时,技术复杂、模式多元、主体分散等因素,使得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监管难度加大、风险管理复杂。对此,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一个有效有力的重要抓手。互联网金融机构要在加强外部监管与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固本培元,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扎扎实实抓好党的建设,加强纪律教育,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将其贯彻于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始终,使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加强从业自律。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基地研究员
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拓宽06-29
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0年7月28日起实施。这是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宣布将于近期推出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的第六条。   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也是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可得性和效率还有待提升。从金融机构资产交易的角度来看,票据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标准化程度不够高。   为拓宽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更好契合金融机构资金交易特点,央行引导市场机构积极探索,于2019年8月创新开展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试点,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认可。自2019年8月上海票据交易所申报创设2019年第一期标准化票据以来,标准化票据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上海票交所已成功创设了四期标准化票据,累计创设金额13.80亿元。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央行组织试点参与机构起草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2020年2月14日至3月14日按程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办法》明确了标准化票据的定义、参与机构、基础资产、创设、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监督管理等,规范标准化票据业务发展。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化票据以票据作为基础资产,联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有利于发挥债券市场的专业投资和定价能力,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交易规范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管理办法》出台后,将增加金融机构的配置品种,金融机构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认为,标准化票据的推出,打通了服务中小微企业、供应链企业的渠道,使得中小微企业在贴现之外增加了新的融资渠道。“还应当注意到,商票也已纳入了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这体现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支持。”郭益忻分析,商票纳入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将实现中小企业与货币市场的直连和对接。票据产生于供应链,并且广泛运用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之中。中小微企业运用商票先把供应链中的应收应付票据化,再利用标准化票据将票据标准化。   对于支持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后在债券市场流通,联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专家表示,标准化票据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后在债券市场交易流通,可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定价机制透明、风控管理成熟等优势,提高交易规范性。标准化票据是对票据现行交易机制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提高市场规范,实现资管产品对票据资产的主动管理和净值管理。从长远来看,标准化票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提升市场深度,更好发挥票据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办法》将“标准化票据”定义为“存托机构归集商业汇票组建基础资产池,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而创设的受益证券”。市场普遍认为,这明确了标准化票据不属于“信贷资产”,也意味着前期处于“试点”阶段的标准化票据基本被明确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这也代表着今后资管产品可以投资于标准化票据,票据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扩展。记者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