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须3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花式”拖欠中小企业款项行不通了 货交了,钱还没给;工程完工,账款迟迟不结。“公家”有时支付慢,中小企业“压力山大”。 9月1日起,这种现象将得到极大改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支付中小企业款项,都应当遵守《条例》,不得变相拖欠中小企业款项。 “《条例》出台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较为突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条例》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付款期限,明确检查验收要求、禁止变相拖欠、规范保证金收取和结算、公示拖欠款项信息、建立健全投诉和监督评价机制、明确迟延支付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旨在依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得到及时支付,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据悉,《条例》着重针对规范支付行为、防范账款拖欠、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条例》为中小企业增加了底气,清除了障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政研处处长宋烜懿表示,无论是在产业链还是销售渠道等方面,中小企业都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现在面临疫情冲击,中小企业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条例》的出台,正是为了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据了解,《条例》明确了付款期限,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自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款项,最长不超60天;大企业合理约定期限,不能“以大欺小”;负责人变更、等待验收、决算审计等“花式”拖欠都不被允许;到期不给钱将支付逾期利息;欠账定期上网或登报公示;情节严重的,依法失信惩戒;今年年底前无分歧欠款也应清尽清,决不允许新增拖欠。 “《条例》在合同订立、融资担保、投诉处理等方面也有规定,全方位保障款项及时到位,盘活流动资金。”宋烜懿说,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发展有信心,经济基本盘就能稳住。 宋烜懿表示,中小企业也应当留意,在与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订立合同时,应主动告知其属于中小企业。“《条例》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依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确定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宋烜懿说。 《条例》要求,省级以上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对此,全国各地都有所行动。以湖南省为例,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已开通线上湖南省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投诉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拒绝或者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投诉系统投诉,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按照《条例》规定,及时将投诉转交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处理。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中,工信部已经建立了“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按照《条例》关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如中小企业存在被地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账款的问题,可以在各省清欠工作责任部门公布的投诉渠道反映情况。如果是被中央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央企拖欠,可以在工信部‘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进行登记。”梁志峰说。 梁志峰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按照《条例》的要求,完善投诉处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平台的功能,使中小企业投诉得到及时处理,让中小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记者 祝君壁)
本报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徐佩玉)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推动用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等金融政策工具,继续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金融支持,增强中小微企业的获得感,确保完成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实施了多项金融支持政策,扶持中小微。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完善工作机制,政策推进落实有力,社会各界反响积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会议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坚持结果导向,切实抓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两项政策工具落实。进一步把握好两个政策工具要点,定期监测通报工作进展,督促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好政策要求,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比例。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督促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市场主体了解政策,加强对基层行和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抓好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要认真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强化政银企对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走访对接力度,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精准性的金融服务。
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等出席会议,介绍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有关情况,并释放了后续利率及货币政策走势的重要信号。孙国锋表示,随着LPR改革推动贷款利率下降的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后续企业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行。 刘国强介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去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7%和12.9%,较2019年末高2个和2.2个百分点。前7个月新增贷款13.1万亿元,同比多增2.4万亿元。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行。7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68%,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 国常会此前明确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对此,刘国强表示,8月至12月,金融部门将继续为市场主体减负大约6000多亿元,全年合计减负1.5万亿元。这一判断是根据当前利率水平以及通过疏通利率传导,推动贷款利率略有下降,并落实好各项已出台的政策情形估算的。 针对LPR连续四个月保持不变,孙国峰表示,未来LPR的走势取决于宏观经济趋势、通货膨胀形势以及贷款市场供求等因素,具体要看报价行的市场化报价。 “同时也应当看到,LPR和贷款利率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2020年7月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一年期LPR的降幅,体现了LPR改革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随着LPR改革推动贷款利率下降的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后续企业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行。”孙国峰表示。 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情绪亦受到影响。对此孙国峰表示,货币政策需要有更大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他提出了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孙国峰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支持经济向潜在增速回归。结构上,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提升潜在产出水平。价格上,继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实现为市场主体减负1.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题: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22日就市场较为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很快,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五家大型银行较年初增长34.6%,这是在其他国家都看不到的速度,会不会增加很大风险? 答: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冲击,金融必须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 到6月末,全国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速28.4%。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94%,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76个百分点。 截至6月30日,普惠型小微贷款的不良余额为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5%,不良率2.99%,较各项贷款不良率高0.88个百分点。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来设定的容忍限度。但经济完全恢复正常,仍需金融做出更大贡献。所以近期的金融风险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金融系统感到很有信心的是,目前普惠金融不仅取得量的提升,也获得质的飞越。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 问:上半年,银保监会联合五部委下发《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很多地方已着手具体实施,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答:上半年,六部委联合印发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目前各省市的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之中。监管部门主要是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具体有几个方面: 一是配合地方政府制定中小银行深化改革、补充资本和化解风险的实施方案。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主要是,配合地方政府摸清风险底数、组织清产核资并据此“一行一策”制定实施方案。二是支持地方政府继续通过多种市场化途径引进投资,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三是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强化股权管理,依法清退问题股东。四是坚守市场定位,督导中小银行切实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五是加快廉洁金融文化建设。 问: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降9.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86个百分点。虽然净利润有所下降,但行业整体运行平稳,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银行业净利润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以来,银行保险机构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财务重组和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向实体经济让利8700多亿元。二是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同时,按照预期信贷损失的原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4%。 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银行系统计划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4万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1.1万亿元。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问:最近,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以所谓破坏香港自治为由,宣布制裁11名中国中央政府部门和香港特区官员,有海外媒体认为可能影响所涉相关金融服务。请问银保监会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美方有关行径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们对此坚决反对。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香港的经济、金融活动由特区政府管辖,任何外国政府无权插手。 长期以来,美国经常滥用所谓“长臂管辖”,利用金融霸权搞所谓“单边制裁”。美方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对金融机构正常开展业务横加干涉,不仅缺乏法律效力,也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香港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涉及到许多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各国金融机构,包括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都在香港有业务联系和商业存在。美国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最主要参与者,也是最大受益人,奉劝美国政府不要一意孤行,不要干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我们始终相信,合作和协商是解决中美经贸、金融问题的唯一正道。 我们坚定支持中资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为包括香港公民和企业在内的所有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目前,香港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联系汇率制度基础稳固,这也反映出国际市场对香港充满信心。祖国大陆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我们坚信,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但不会削弱和动摇,而且未来还会更加繁荣更加稳固。 问: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银保监会陆续出台几十项对外开放措施,请问目前落实进展如何? 答:近年来,银保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业对外开放决策部署,2018年以来陆续出台了34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目前相关法规制度修订基本完成。外资在华新设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一批专业化特色机构纷纷落地。 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近100家各类机构。目前还有一些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外资机构正在开展市场调研,有的已明确了扩大在华业务的计划,有的已递交了开设机构的初步申请。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将会有更多外资机构参与到我国金融市场。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促进师范毕业生从教就业。 会议指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除按规定比例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分配下达市县。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对帮扶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的效应逐步显现,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下一步,一要指导市县将已下达的资金加快用到市场主体和民生上,对分配迟缓、资金闲置的,要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整改。二要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建立直达资金专项国库对账机制,做到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三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二是提高金融支持政策便利度,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落实落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发放信用贷款等措施,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三是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四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为促进更多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增加就业,会议决定,在已对教师职业资格实行“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基础上,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并建立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制度。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开展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审核通过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便利师范毕业生就业,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郁琼源)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提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有利于稳住外贸主体,稳住产业链供应链。 这15项措施包括:更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积极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的风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复制或扩大“信保+担保”的融资模式;以多种方式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进一步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贷投放;给予重点外资企业金融支持,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同等适用外资企业;支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发展和海外仓建设;分阶段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总量,适度增加与我主要投资来源地民航班次;对重点外资项目一视同仁加大用地等服务保障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就是给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 “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有很多重合之处,外资稳住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外贸企业更好参与国际产业链,实现双循环的良性互动。”白明说。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外贸外资面临复杂严峻形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稳外贸主体、稳产业链供应链要做到四个到位:财税支持政策要到位,出口信用保险用足;促进新业态新模式要到位,尤其是跨境电商物流;优化通关便利化在内的营商环境要到位;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要到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8月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 关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这一提法为首次出现。专家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基调将大概率维持现状,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但从全年来看,货币政策最松和最紧的阶段很可能都已经过去。 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 据证券日报,8月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强劲韧性,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小幅下降1.6%,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2%,明显好于预期;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贸易好于预期。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灵活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稳定了市场预期。 二是继续释放改革红利,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引导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行30个基点,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稳步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存量贷款利息支出。 三是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滴灌。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基本执行完毕,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序衔接。创新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恢复发展。 四是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衡。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 五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贯彻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金融风险处置,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 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增速均明显高于2019年。6月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4%,较上年12月份下降0.48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市场预期平稳。6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2.05,较上年末升值0.72%。 货币政策删掉“逆周期”,强调结构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与以往相比,央行特别强调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在二季度报告中对于货币政策的表态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此前一季度货币政策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此外,央行以专栏强调了结构性政策工具,认为如果货币政策只注意总量,会造成更大的结构扭曲,结构性政策有利于提高资金效率。当前结构性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三档两优”的准备金框架、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并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这类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 央行首次提出要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外经济平衡,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海外降息到零利率或者负利率,其实并没有起到作用,经济很难提振,结构性改革政策会更有效,那么货币政策主要就是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结构性反映了货币政策现在的有效性其实是有挑战的,也即传导机制的问题。“房住不炒”政策要求下,房地产政策不会放松,放松的话易造成钱流到房地产那边去。 在融资和信贷投放方面,货币政策表述也有所偏紧。从一季度的“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变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 此外,综合多家机构预计,下半年信贷增速可能不会再现上半年高速增长态势。市场预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在1-1.2万亿元,M2和社融增速将基本持平上月水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从高频发电量数据推测生产等社会经济活动仍处于较快的恢复期,信贷需求持续改善。然而,从周频数据显示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情况来看,受近期多地房地产调控再次趋严影响,一二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趋势不同程度地回落,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环比料将回落。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据经济参考报,报告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提出,要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通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体系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 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这一提法为首次出现。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基调将大概率维持现状,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但从全年来看,货币政策最松和最紧的阶段很可能都已经过去。
8月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提出,要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通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体系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 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这一提法为首次出现。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基调将大概率维持现状,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但从全年来看,货币政策最松和最紧的阶段很可能都已经过去。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今年中央层面的多次会议也提出,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央行表示,二季度在宏观审慎评估中进一步加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制造业融资的相关考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信贷支持。而推动制造业银企对接,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也是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任务。央行还透露,已经为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建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部门协调会商机制。 报告专门开辟题为“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专栏。该专栏提及,货币政策既可发挥总量政策功能,也可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政府网8月4日消息,日前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集成电路领域和软件领域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和软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投融资政策方面,《若干政策》指出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和软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加快境内上市审核流程,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条件的研发支出可作资本化处理。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通畅相关企业原始股东的退出渠道。通过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不同发展阶段的集成电路企业和软件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权转让等服务,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相关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试验、生产、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有限,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很难达到资金要求,外部融资需求比较大。 “通过鼓励相关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一方面有利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让企业能够更快捷、更方便地获取企业成长所需资金;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投资者的多元化,获取更多长期资金支持,以促进企业成长壮大。”范若滢说。 《若干政策》还明确,通过政策引导,以市场应用为牵引,加大对集成电路和软件创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带动技术和产业不断升级。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支持软件产业园区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支持企业加大技术产业国际合作,释放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姿态。一方面,充分借用全球的人力、技术和科研资源,加快缩短技术研发迭代的周期,降低设计开发的成本,有效促进形成开放创新的国际大循环。另一方面,继续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继续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应用,形成高效的技术产业和市场的良性互动,更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将会为培育竞争有序、开放透明的创新环境提供支撑。
【本报北京讯】8月3日,人民银行召开了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会议要求,2020年下半年,人民银行系统要坚持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会议认为,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银行围绕疫情应对,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金融服务,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团结一心,坚守岗位,以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为主线,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 会议要求,2020年下半年,人民银行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再获政策“大红包”。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7个部门发布《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从7方面提出了25条具体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支持制度。 “此次《若干意见》的发布,充分说明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有效抵御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实现更具技术创新优势、更具发展质量空间的需要。《若干意见》将近期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行了必要的统一整理,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作用效力和制度约束,让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政策制度优势得到更有效发挥。 《若干意见》聚焦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特别是一些基础性、制度性问题,着力在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健全金融财税支持体系、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重在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制度,完善基础性工作,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更多的体现在减税降费方面,包括税收减免、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简化税收征管程序等,这类“节流”式的帮助的确带来一定积极效果,但结合当前较为复杂的经济形势看,“开源”也是拯救中小企业的重要方式。 在张依群看来,减税降费对中小企业的让利效果最为直接,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最为强烈。事实上,从上半年各种经济指标降幅收窄的变化来看,也反映出减税降费政策正在起效。 “《若干意见》提出,要求完善政府采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并且明确规定了份额比重,这将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中小企业的收入稳定。”盘和林表示。
7月23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银保监会7月20日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安排下半年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银保监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力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持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要紧扣“六稳”“六保”要求,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结合起来,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聚焦暂时遇困但仍有前景的企业,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防止“僵尸企业”搭便车。综合采取坚决整治不当收费、合理降低费率、加大贷款优惠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大幅增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精准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会议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早谋划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长,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严格资产质量分类,做实利润、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确保如期完成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实现风险出清。依法依规处置不法金融集团和重大风险事件,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丰富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加大惩治力度,提升处罚效率。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立足国内做好自己的事情,争取战略主动,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充分准备。 会议强调,要持续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从制度上组织上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加强股东资质审查,实施股东入股“承诺制”,对违法违规问题股东坚决实施行业禁入。强化“两会一层”履职监督,督促提升董事专业性独立性,强化监事会依法独立行使监督职责,加强高管层履职行为规范。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范围和内容,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公开常态化机制,强化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压实相关各方责任,拓宽风险处置和资本补充资金来源,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保持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完整性,尤其要保持农信社或农商行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进一步优化保险监管机制,加快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强化保险在灾害防护体系中的作用,加快发展巨灾保险,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扩大试点。
继中国经济“半年报”揭晓后,连日来,云南、贵州、广东等十余省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陆续出炉,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好转。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紧锣密鼓会商,并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或者专题经济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三季度及下半年经济工作。从相关会议释放的信号看,聚焦“六稳”“六保”仍是关键词,稳企业扩内需等“多箭齐发”成为征战经济下半场的“重头戏”,后续相关政策有望陆续出台落地。 上半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25608.46亿元,同比下降0.3%,较一季度回升6.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江西全省生产总值为11691.1亿元,同比增长0.9%,由一季度下降3.8%,转为正增长……7月20日,多地经济“半年报”密集亮相。初步统计,目前,已有十余省份陆续出炉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二季度GDP增速“V型”反转,新开工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市场销售持续好转,新动能逆势增长等,成为普遍现象。 在地方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频频提及“企稳”“回升”字眼。例如,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烨指出,上半年陕西省经济企稳回升,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积极因素逐步增多。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表示,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转,形成一条经济数据回升曲线。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介绍,北京市新兴动能逆势上扬,彰显了活力和潜力,为经济复苏及高质量发展持续积聚内生动力。 “各地经济均经历了从一季度明显下滑到二季度企稳回升的转变,主要经济指标或者由降转增,或者降幅明显收窄,表明经济恢复回升势头较好。上半年经济的稳步复苏为下半年的持续恢复奠定了基础。”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他指出,地方新动能加快成长、新业态快速发展,显示出经济韧性和高质量发展态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从各地发布的经济“半年报”看,经济恢复有快有慢,这主要取决于各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如传统能源化工等重工业占比高的西部省份,工业生产恢复快一些,经济恢复也快一些,而一些以服务业为主和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东部沿海省份,经济恢复相对慢一些,但此时的快慢只是反映受疫情影响恢复的快慢,还要更长周期来研判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经济“半年报”公布之际,各地还密集会商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在加力落实“六稳”“六保”基础上,积极谋划下半年稳增长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重庆市委常委会7月18日召开会议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更加扎实有效地抓经济运行畅通,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入手,加快推动企业达产满产,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市场消费等。会议还就产业转型升级、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做出部署。 日前,江苏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指出,要从省内循环做起,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增长,更多依靠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更加注重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把控力,切实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 敏 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之一,中小银行迎来了诸多政策“红利”。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在业内专家看来,中小银行要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需要“两手抓”:一方面,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增强服务质效;另一方面,强化公司治理,加快转型发展,并筑牢风险底线。 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我国的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目前总数超过4000家。这些中小银行单个体量不大,但经营各有特色,多数服务于地方经济,已经发展成为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与“三农”的重要力量。 眼下,中小银行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从行业发展背景来看,中小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金融科技浪潮催生银行业加速变革,有实力的大型银行通过科技赋能,服务触角不断下沉,中小银行正面临客户流失的危机。而在疫情影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考验,部分中小银行亟需补充资本金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尚不健全,风控能力不足,对金融科技运用尚有待提升,业务模式与产品结构也相对单一。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中小银行沉迷于“吃大户”“上规模”,甚至借助地方房地产项目或者跨区域放贷,大力发展同业投资、理财等业务,一味做大资产规模,但风险管理能力却未能及时跟上。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去杠杆、监管环境趋严,同业业务刚性兑付被打破,一些行业风险不断增大。因此,中小银行明确定位、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合并重组可视为中小银行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途径。面对市场竞争以及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通过合并重组可以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挑战。 坚守本土发挥特色 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小银行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江苏苏州吴中区鸿德隆餐饮是一家新成立的餐饮企业,经营稳定但规模较小,很难通过常规渠道获得合适的贷款服务。常熟农商银行在了解客户资金需求及经营状况后,利用大数据精确分析其进销发票数据信息,最终授予了额度100万元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助力企业扩大经营。 据介绍,常熟农商银行之所以“敢”给企业放贷,得益于其开发的“三化”(信贷流程信息化、风险管控智能化、服务对象平台化)平台“小微信贷工厂”。该平台借助金融科技,精准打通“堵点”,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目前,该行引入德国IPC公司标准化微贷技术,结合实际自主研发的“小微信贷工厂”业务管理系统,已形成前台营销调查、中台审批、后台管理操作的流水线,减少客户经理自由裁量权,实现了流程化管理。 抓住金融科技带来的行业机遇,更好服务本地企业,是中小银行应坚守的发展方向。2019年在A股成功上市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始终聚焦服务涉农产业与“三农”发展。据介绍,目前该行有177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重庆全部38个行政区县,县域营业网点占比达到80%以上。 “作为地方银行,应聚焦主业、专注本土,利用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大数据风控、云计算等科技,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灵活结合,逐步走出便捷、智能、精准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更有力地支持‘三农’、小微企业以及实体经济发展。”泉州农村商业银行行长杨清波表示。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银保监会坚决扭转中小银行偏离主业、盲目追求速度与规模的发展模式,要求其回归本源、深耕本地、下沉服务,特别要强化社区与县域的服务,并对异地经营行为进行严格规范。 压实责任防范风险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信贷业务普遍受到冲击,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信贷资产质量承受较大压力。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53%,较上季末下降0.12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与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和12.81%,较2019年末分别下滑0.05个、0.32个百分点。 7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银行及股东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在全面清产核资、排查风险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稳妥推进补充资本金,地方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资源潜力给予支持。在业内专家看来,地方中小银行大多由地方政府持股,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其补充资本,有利于发挥股东作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同时可在注资过程中推动化解存量风险或进行合并重组。 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认为,一季度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不良率均较去年末抬头,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则几乎没有变化。将部分专项债额度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无疑有利于降低中小银行经营风险。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对少数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进行资本补充的机构,积极推动依法依规筹措政府性资金支持。尽快落实省级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最新政策,并把补充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 “当前银行业资本与拨备整体比较充足,但分布不均衡。一些机构,特别是部分中小机构资本、拨备水平较低,渠道不多。”上述新闻发言人表示,银保监会将进一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拨备计提,充实资本实力,实现稳健经营。当前的一项重点是要配合省级政府制定发行专项债券补充银行资本的实施方案,通过夯实资本提高中小银行风险抵御与信贷投放能力。
http://gxj.fushun.gov.cn/fssgxw/AttachStorage/955480dd-abe9-4ec2-ba88-e81a793b34cb/%e6%94%b9%e9%9d%a9%e7%a7%91%20%20%e6%8a%9a%e9%a1%ba%e5%b8%82%e4%bf%83%e8%bf%9b%e6%b0%91%e8%90%a5%e7%bb%8f%e6%b5%8e%e5%8f%91%e5%b1%95%e6%9d%a1%e4%be%8b%e5%ae%9e%e6%96%bd%e7%bb%86%e5%88%99.pdf